台東馬偕醫療同步都會區 導管內視鏡解套複雜膽胰問題

by | 4 月 1, 2021


記者:陳佳慧報導

70歲的李先生連續二年都因腹痛,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只有輕微肝指數上升,連精密的電腦斷層都顯示沒有問題,症狀也很快緩解。直到2019年他再次因為腹痛進醫院,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佳憲發現斷層掃描上開始有雙側肝內膽管擴張情形,判斷可能有膽管內病灶,進一步做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發現了近端膽管內有腫瘤。後來建議病患接受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術,將鏡頭進入膽管內部直接觀察,結果發現多處乳突狀突起,內視鏡定位切片顯示有腺癌細胞。李先生一家人都相當感謝吳醫師的敏銳覺察力,所幸未發展成晚期,尚可手術切除。 


膽道腫瘤很難搞:不易察覺+取樣不易

因檢查報告屢次顯示正常,當時李先生無法置信竟是「惡性腫瘤」,吳佳憲醫師說明,膽管是相當棘手的位置,相較其他器官腫瘤以球狀的生長方式,部分膽管癌以趨近平鋪方式生長,導致不易發現。膽管內乳頭狀腫瘤是一種少見的膽道腫瘤,源自於膽管上皮的異常增生,沿著膽管內生長,部分會分泌大量黏液。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反覆發作的右上腹痛與急性膽管炎,檢查可見短暫黃疸與發燒,原因可能是腫瘤質脆易脫落,或因分泌的黏液造成一過性的膽管阻塞。這樣的臨床表現,迥異於傳統膽管癌常出現的持續無痛性黃疸。研究顯示40% ~80%的膽管內乳頭狀腫瘤含有侵襲性腺癌的成分,手術前的病理採樣以及腫瘤影響之膽管的範圍決定了手術方式以及治療效果。即使可以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初步發現腫瘤存在,但馬上會面臨到第二個問題-取樣不易。 


有別瞎子摸象 導管式內視鏡精準診療

過去取樣方式有兩種,一是以X光透視(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輔助進行膽管內腫瘤組織取樣,有如瞎子摸象,二是剖腹開刀,對於年長患者是一大負擔,加上若是良性腫瘤,病人得白挨一刀。 

現在可以透過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的鏡頭進入膽管內部直接觀察,即使是微小或平鋪型腫瘤也都無所遁形,故能精準取樣,也能知道腫瘤侵犯的範圍,提早決定適用的術式,並判斷所需切除的範圍,對醫師和患者都是極佳助力。 

吳佳憲醫師表示,直徑僅3.5毫米的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術,也可以在直視下用來擊碎膽胰管內的結石,成為困難結石患者手術開刀取石外的另一種治療方式。 


急性膽囊炎以金屬支架引流 降低併發症 

急性膽囊炎,過去傳統治療是以外科手術為主,而不適合手術者,則置放外引流管來治療。針對年長不適合開刀的患者,體外引流管可能會造成傷口感染,或管路阻塞,脫落而引起嚴重的發炎反應。現在已經發展出以啞鈴型金屬支架作為膽囊跟腸胃道的橋樑,達到與外引流管一樣的療效,不但簡化治療複雜度,同時無體表傷口或管路,可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吳佳憲醫師表示,對比過去膽胰疾病診療的困境,目前發展出相當多元的診斷與治療工具,台東馬偕將持續為患者引進最佳解方,成為醫病的一大助力。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