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師,我兩個禮拜前感冒,本來覺得快好了,但是這週開始左耳感覺悶悶塞塞的,不太舒服……」
「有點類似搭飛機那種耳朵塞住的感覺,只是以前一下子就好了,這次拖了兩三天還是怪怪的……」
35 歲的小李自己經營餐廳,平常就有鼻子過敏的老毛病,也曾因為鼻過敏發作導致類似的耳朵悶塞感,但通常不到一天就好了,因此不以為意。
不過這次感冒過後,左耳悶悶的感覺持續,甚至已經影響聽力,常需要請客人重複同樣的話才聽得清楚,讓他感到有些困擾和尷尬。
我幫他檢查後,發現鼻腔裡有不少濃稠鼻涕,堆積在鼻咽附近。耳朵外觀看起來很乾淨,鼻子咽喉和脖子沒發現令人擔心的腫瘤,聽力檢查也大致正常。很明顯,這是感冒後引起的急性鼻竇炎,進而引起了耳朵的不舒服……。
在耳鼻喉科門診偶爾會遇到這樣的患者,描述自己耳朵有一些怪怪的感覺。跟小李一樣的耳悶感您應該也曾經歷過,例如搭飛機或潛水時耳朵的悶塞感,這些都是因為「耳咽管」出問題所引起的,也就是所謂的「耳咽管功能異常」。
除了出現在感冒後,耳咽管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比您想像更常見!就讓我用這篇圖文懶人包,幫您快速掌握耳咽管疾病的重點吧!
耳咽管,那是什麼東西?
耳咽管又稱為歐氏管,英文為 Eustachian tube,從字面上就能聯想到,這根管子連通了我們的耳朵(中耳的部分)以及咽部(鼻咽)。它有硬骨和軟骨的部分,旁邊有四條小肌肉連接到軟骨部分,讓耳咽管具有活動功能。
幼童的耳咽管比較短、比較水平,而大一點的孩子(六歲後)耳咽管發育逐漸成熟,達到成人的長度(大約 36-38 mm),同時走向也變得較陡斜。因此,小小孩鼻咽附近的細菌容易跑進中耳,造成急性中耳炎,長大後則很少發生。
別小看這根三公分的小管子,它具備了以下三大重要功能:
• 平衡耳內外壓力:當耳朵內外壓力平衡時,耳膜才有最佳的活動度,幫助我們維持良好聽力。
• 保護耳朵:防止病菌或鼻咽部的逆流物跑進中耳內。
• 清除中耳的分泌物:避免分泌物累積在中耳內而影響聽力。
耳咽管在我們無意間(包括吞嚥、打哈欠的動作)反覆開關來達到這幾個功能,讓我們耳朵保持暢通,同時避免感染。在孩童,良好的耳咽管功能幫助聽覺,對於學習和語言發展不可或缺。
為什麼耳咽管會出問題?
如果上面提到的耳咽管三大功能其中之一出狀況,就可能造成耳朵不舒服,產生所謂的耳咽管功能異常(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 耳內外壓力失調:耳咽管開口無法順利打開,就會影響耳內外氣壓的調節。例如慢性發炎引起開口腫脹、外在壓力快速變化(搭飛機、潛水)或是開口被腫塊堵塞(腺樣體肥大、鼻咽腫瘤…)等等。
• 保護功能受損:某些狀況(例如太用力擤鼻子、耳咽管過度通暢、顱顏異常…)會讓耳咽管保護耳朵的能力變差,讓病菌或逆流物影響中耳功能。
• 清除能力變差:病菌感染、過敏原刺激、環境污染、抽菸…等等,可能讓耳咽管黏膜纖毛擺動能力下降,影響清除髒污的能力。
造成耳咽管功能異常的原因很多,在 2015 年有一群專家經過討論後,把這些問題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耳咽管「打不開」,第二類則是耳咽管「關不緊」,接著讓我為您介紹。
耳咽管功能異常第一類——耳咽管「打不開」
「耳朵感覺被東西塞住了,聲音聽起來悶悶的……」
如果耳咽管是因為開啟功能變差,或是耳咽管開口被堵塞,最常造成這種「耳朵悶塞(aural fullness)」的感覺。另外,也可能出現耳痛、耳鳴、頭暈、聽力變差等症狀。常見狀況有以下:
• 鼻部或咽部發炎:例如過敏性鼻炎、感冒後出現的急性鼻竇炎、胃酸逆流引起的慢性咽喉炎…等等。
• 耳內外壓力快速變化:例如搭飛機、潛水,耳咽管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壓力變化。
• 先天或後天結構問題:先天異常如齶裂、顱顏異常、先天性膽脂瘤…等等。後天異常則例如腺樣體增生、鼻咽腫瘤… 等等。
• 其他:例如洗鼻方式不對鹽水跑進耳咽管內、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空氣污染、外傷、重症肌無力…等等。
耳咽管功能異常第二類——耳咽管「關不緊」
「最近常常聽到自己講話的聲音,感覺怪怪的…」
另外一類耳咽管問題,是因為耳咽管開口關不緊造成的,造成耳咽管過度通暢(patulous Eustachian tube)。這類患者會描述「聽到自己講話的聲音或是呼吸聲,躺下或頭往下會改善」,這種狀況有種專有名詞,稱作 autophony。造成的原因有以下:
• 體重下降:近期有刻意減重、生產後體重快速下降…等狀況,會讓耳咽管附近的軟組織隨之減少,造成耳咽管關閉不全。
• 脫水:例如運動後大量流失體液、使用咖啡因或利尿劑,讓耳咽管脫水而關不緊。
• 慢性發炎:過敏性鼻炎、長期胃酸逆流造成耳咽管黏膜逐漸萎縮。
• 心理因素:壓力或焦慮可能讓小肌肉過度緊繃,過度拉扯耳咽管開口造成關不緊。
• 其他狀況:長期使用血管收縮鼻噴劑、神經肌肉疾病(例如中風)、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荷爾蒙變化、顱顏異常…等等。
這種耳咽管太通暢的狀況,通常症狀比較輕微,而且比較不會有嚴重或立即危及生命的問題,但嚴重起來還是可能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
懷疑耳咽管有問題,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呢?
耳咽管的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就可能遇到,但大多數的症狀(單側耳悶、耳痛、聽力下降)都不會持續太久,也許打個哈欠、做個吞嚥的動作就好了。
然而,如果您的症狀已經超過兩天以上,或是合併單側聽力下降、耳鳴、頭暈或是其他部位的症狀(鼻子、喉嚨、脖子),就應該讓耳鼻喉科醫師幫您檢查看看。
我耳朵悶悶的,就是耳咽管功能異常嗎?
文章看到這裡,您可能會想問:「醫生啊,聽你講完後,覺得耳朵好像有點悶悶的,這一定就是耳咽管的問題嗎?」
其實,會造成耳朵悶塞感的問題可不單純,除了耳咽管的問題,以下都是可能產生耳悶的狀況,有些甚至要搶黃金治療時間,請您務必要注意:
• 耳屎堵塞、外耳道異物:耳屎太大或是異物掉入耳道中,也會產生耳悶感。
• 外耳道發炎:急性外耳炎或耳黴菌感染,還可能出現耳朵痛、耳朵有分泌物。
• 急性中耳炎:孩童比較常見,大多是在感冒後出現,可能還有發燒、耳朵痛、聽力下降等症狀。
• 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要搶黃金治療時間避免聽力再度惡化。
• 梅尼爾氏症:「內耳淹大水」,因為內耳水腫引起耳悶,還可能有反覆聽力變差、耳鳴、暈眩等症狀。
• 咬合關節問題:咬合關節又稱顳顎關節,此關節就位在耳朵前方,當它出狀況也可能引起耳悶,讓人誤以為是耳朵的問題。
• 鼻咽腫瘤:台灣位於鼻咽癌盛行區,如果出現單側中耳積水或是頸部腫塊,一定要留意鼻咽部是否長腫瘤,才能早期發現儘早治療。
聽起來我可能是耳咽管有問題,還有什麼需要跟醫師説的呢?
看到這裡,如果您高度懷疑耳咽管有問題,就診時,您可以跟醫師說明以下細節,可以讓醫師更快幫您找到病灶喔:
• 是否有鼻子過敏:早晚是否容易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等等。
• 最近是否有搭飛機、潛水、爬山?
• 有沒有抽菸?平常是否容易接觸灰塵或髒污?
• 有沒有接受過耳鼻喉相關的手術或放射線治療?
• 最近體重是否明顯變化?是否刻意減重?
• 有沒有服用什麼藥物?是否自行使用坊間的鼻噴劑?
懷疑耳咽管功能異常,醫生會幫我做什麼檢查?
大多數耳咽管功能異常的症狀,藉由醫師詳細問診即可略知一二。耳鼻喉科醫師還能利用一些儀器設備,來確定耳咽管的狀況,以及找出其他潛在的問題。
• 耳鏡或耳內視鏡檢查:檢查耳膜是否有塌陷、中耳是否積水。
• 聽力檢查、耳壓檢查:可以幫助評估聽力、了解耳膜和耳咽管的功能。
• 經鼻內視鏡檢查:可了解耳鼻喉各方面的狀況,包括是否有鼻竇炎、鼻咽是否長腫瘤、是否有胃酸逆流引起的慢性咽喉發炎…等等。
• 頸部超音波檢查:如果有頸部腫塊,超音波是個安全且好用的檢查及追蹤工具。
• 影像檢查:如果經治療改善不理想(超過三個月),醫師試情況會安排影像檢查(例如電腦斷層、核磁共振)來排除少見疾病(膽脂瘤、乳突炎、頭頸部腫瘤、結構問題…)。
耳咽管功能異常要怎麼治療呢?
首先,要先確認耳咽管是「打不開」還是「關不緊」的問題,以免錯誤的治療方向而讓症狀惡化。絕大多數的患者都是前者。
接著,耳咽管功能異常的治療重點是解決問題的「源頭」,例如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要好好控制環境、規律使用保養藥物;慢性咽喉炎的患者要做好飲食控制和作息調整,搭配合適的胃藥;腺樣體肥大的患者可考慮手術刮除;耳咽管過度通暢的患者要留意體重、補充水分。
當然,還是有些藥物或方法,可以幫助患者舒緩耳咽管的不適感:
• 去充血鼻噴劑或滴劑:這類鼻噴劑含有讓鼻黏膜消腫的成分,同時也可以讓耳咽管開口附近消腫。若常因為搭飛機或潛水會耳悶的患者,可以在這些活動前半小時使用,避免耳內外壓力變化造成的不舒服。
• 類固醇鼻噴劑:對於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定期且規律的使用,可以減少急性發作的頻率。
• 生理食鹽水鼻滴劑或洗鼻:對於耳咽管過度通暢的患者,這些方式可以幫助補充耳咽管開口黏膜的水分,讓耳咽管比較容易閉合。服用碘化鉀(potassium iodide)是另一種可考慮的方式,目的是增加耳咽管附近的黏膜厚度,幫助關緊耳咽管開口。
• 手術治療:當藥物及保守治療無效,有些手術可以幫助症狀嚴重的患者,例如中耳通氣管置入、耳咽管氣球擴張術、耳咽管整形術,或是針對耳咽管過度通暢的耳咽管內導管放置術、軟骨移植術或將耳咽管完全堵塞。
關於耳咽管功能異常,重點中的重點再提醒
耳朵悶塞感常見的原因之一是耳咽管功能異常,若能找出背後潛藏的問題,大多數都能康復。然而,若耳悶合併單側聽力明顯下降、頭暈及耳鳴(注意突發性耳聾)、頸部腫塊(注意鼻咽癌),就應儘早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喔!
幫小李治療急性鼻竇炎後,拖了一段時間的感冒症狀逐漸康復,同時我也提醒他要積極控制平時的過敏性鼻炎。幾天後,本來耳朵悶塞的感覺舒服許多,和餐廳的客人溝通也不會再尷尬了。
感謝您和我一起深入了解耳咽管問題,若您覺得本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分享給您身旁有需要的親朋好友們,祝各位的耳咽管常保健康、暢通無阻喔!
參考資料
• Schilder AG, et al.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consensus statement on definition, types,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diagnosis. Clin Otolaryngol. 2015 Oct;40(5):407-11.
• Ward BK, et al. 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Patient Demographics and Comorbidities. Otol Neurotol. 2017;38(9):1362.
• Rosenfeld RM,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Executive Summary (Update).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6;154(2):201.
• Randrup TS, et al. 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 a systematic review.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5;152(3):383.
• Huisman JML, et al. Treatment of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with balloon di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Laryngoscope. 2018;128(1):237. Epub 2017 Aug 11.
• Poe D, et al. Balloon dilation of the eustachian tube for dilatory dysfunc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Laryngoscope. 2018;128(5):1200. Epub 2017 Sep 20.
• Anand V, et al. Balloon Dilation of the Eustachian Tube: 12-Month Follow-up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reatment Group.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9;160(4):687. Epub 2019 Jan 8.
• Leichtle A, et al. 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 in children.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17;274(6):2411. Epub 2017 Mar 10.
• Dyer RK Jr, et al. The 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management options.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1;105(6):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