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相似性藥國際發展趨勢,增加治療可近性

by | 2 月 2, 2021

生物相似性藥國際發展趨勢,增加治療可近性

近年來生物製劑的發展相當迅速,使用範圍也愈來愈廣泛。義大醫院藥劑部項怡平部長指出,生物製劑是由活體細胞製作的藥物,是大分子藥物,能針對特定受體發揮作用,屬於較精準的治療機轉,可用來治療包括乳癌、大腸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症,也運用於多種自體免疫疾病。
所謂的「生物相似性藥」指的是與一個生物製劑相似的藥物,因為在生物製劑的專利期過後,其他藥廠可以根據該生物製劑的胺基酸序列來研發生物相似性藥。
由活體細胞製作的生物藥物,和由化學反應製作的藥物有極大不同,生物藥物的分子量大很多、結構也更為複雜。


應用廣泛的生物相似性藥

要製作生物藥物,得先將一段特定的DNA序列利用載體植入活體細胞,經過培養後,活體細胞會根據DNA序列製作出胺基酸序列,並進一步組合成四級結構。

項怡平部長說明:「由於製程非常複雜,製作生物藥物的門檻很高,不是一般小規模藥廠有能力製作的。」


生物相似性藥也需要通過臨床試驗

生物製劑的機轉較為精準,能發揮一定的治療成效,但是因為研發難度高、製程又複雜,藥價往往比較高。而傳統化學藥物的結構相對較單純,在找出化學反應的步驟後,其他藥廠便能製作出完全相同的化學結構藥物,稱為學名藥。至於大分子的生物藥物,在製造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即使胺基酸序列相同,成品也不盡相同,因此被稱為「生物相似性藥」。
生物相似性藥與生物製劑的研發重點不同,項怡平部長分析,「原廠對於生物製劑的製程有自己的獨家製程,屬於機密,所以其他藥廠必須從零開始,自行開發全新標準製程,才有辦法做出生物相似性藥。而這需要具備製作生物藥物經驗、較大規模的藥廠才有辦法進行。」

生物相似性藥也需要通過臨床試驗

「分析參考藥物」為研發生物相似性藥的首要步驟,量化各種「關鍵品質屬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CQA)」,包含主結構、立體結構、生物功能、安定性、受體結合與免疫化學特性等。

第二步-「打造全新標準製程」將DNA序列植入活體細胞,由活體細胞製作胺基酸序列並組合成四級結構,而研發期間需要反覆進行比較性測試。

第三步-「確立生物相似性」,分析各項數據,其相同性愈高,代表生物相似性藥與參考藥物間臨床差異愈小。

第四步-「進行臨床試驗」選擇高敏感度的受試者族群以及臨床指標,評估生物相似性藥是否與參考藥物之間存在顯著的臨床差異。生物相似性藥須完成臨床試驗,證明其療效、安全性皆和參考藥物相等,既非劣於、也不優於參考藥物,才能申請上市。


生物相似性藥增加治療可近性,讓更多患者受益

項怡平部長解釋,「對於一些需要自費使用的病患來說,生物相似性藥能夠減輕其經濟負擔。」近幾年來已有多種生物製劑被開發出來,專利也陸續到期,相關之生物相似性藥也都進入研發階段,部分生物製劑甚至有多家具規模的藥廠投入研發生物相似性藥。在愈來愈多樣的生物相似性藥被開發出來後,不僅能提供給患者更多選擇,也有助於降低政府的醫療負擔,讓有限資源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目前,世界各國對於生物相似性藥都有制定完善的法規,例如美國[1]、日本[2]、澳洲[3] 、歐盟[4]、台灣[5]、韓國[6]等,皆已核准通過多種生物相似性藥。

生物相似性藥增加治療可近性,讓更多患者受益

生物相似性藥的研發、核准過程皆相當嚴謹,上市之後政府會持續進行藥物監測與定期安全性報告,以確保生物相似性藥之品質、療效、安全性皆與參考藥物沒有臨床差異,保障生物相似性藥的品質與安全,以期讓患者安心使用。

1.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iosimilar Product Inform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2JBAKRK. Accessed in 12/2020
2. Division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 Japan Government. 日本で承認されたバイオ後続品.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39Ry3WE. Accessed in 12/2020
3. Department of Health,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20, December 03). Which biosimilar 
medicines are available in Australia.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3oxLvD9. Accessed in 
12/2020
4.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39PgZR5. Accessed in 12/2020
5.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Taiwan government.台灣生物相似藥品核准上市清單.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2VNHfmK. Accessed in 12/2020
6. Ministry of Food and Drug Safety, Korea Government. Biosimilar.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2JNPBZ4. Accessed in 12/2020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