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加速逼近 台灣安進攜手產官學集思備戰 「預測與預防」思維 X 公私協力 擘劃健康長壽藍圖

by | 11 月 27, 2020


根據國發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台灣將提前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為確保台灣醫療體系與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台灣安進再度攜手康健人壽和台北市美國商會共同舉辦第二屆高齡化社會論壇,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高仙桂副主任委員、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吳肖琪特聘教授、衛生福利部薛瑞元政務次長、中央研究院楊泮池院士、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杜思德醫師、信諾集團亞太數據分析主管Aaron Jones、中央健康保險署醫審及藥材組戴雪詠組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董事長、台灣安進李宜真總經理、康健人壽總經理暨執行長邵駿崴(Tim Shields)跨界對談,為人口結構的轉變與可預見的危機,提出多項具體的建言與解方,並力倡公私協力,擘劃台灣健康長壽的未來藍圖。


銀髮海嘯襲來  提升健康餘命增加老年勞動人口 
台灣安進: 掌握三大關鍵 提升醫療生態系的韌性

國家發展委員會高仙桂副主任委員指出,人口快速老化影響層面極廣,首當其衝的正是國家勞動力與整體競爭力。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吳肖琪特聘教授強調,除了65歲退休的觀念應該破除,更需改善「國民健康餘命」,朝向人口雖老化但仍保持健康具備勞動能力的方向邁進,否則老年健康照護系統超載、加上經濟生產力結構失衡,將重創國家財政與社會安定。

然而,現今的醫療體系,不僅要面對可預知的老年人口照護壓力,更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以承受不可預知的天災和傳染病疫情,台灣安進李宜真總經理指出,要達成老年人口也要健康的 「全民均健」目標,政府應掌握三大關鍵提升國家醫療體系的韌性,包含使民眾可負擔起完整醫療照護費用的「可負擔性」、可快速獲得診斷與有效照護的「效率性」,以及醫療體系照護系統可長期循環運作的「永續性」,才能真正穩固健保的長久運作,讓高齡化社會發展銀髮勞動力時無後顧之憂。


『Predict & Prevent 預測與預防』揪出2000名長者骨鬆危機   
骨鬆學會、地方政府、台灣安進三方聯手  公私協力加速翻轉高齡社會醫療生態系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台灣醫療生態系的轉型,需凝聚政府、民間團體及產業各界之力共同推動,並透過公私協力模式,匯聚跨界創新思維,共同建構更完善的高齡社會,提升老年健康照護品質,並進一步形塑台灣成為健康長壽社會的全球典範。台灣安進李宜真總經理強調:「台灣超高齡社會加速來臨,醫療體系的轉型勢在必行。安進自2017年首度提出『Predict & Prevent預測與預防』思維盼轉變傳統『Break & Fix生病後接受治療』的概念後,便積極於全球和台灣驅動醫療概念的變革,攜手產官學整合資源專業,推動『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協力,鎖定高齡化社會下的骨質疏鬆等課題,攜手政府和醫界成功藉由疾病篩檢和主動監測,精準預測疾病,不僅證實及早診斷與預防性介入可有效延長老年人口健康餘命的前瞻性思維,更展現台灣可望領先全球成為健康長壽社會典範之潛力不可小覷。」李宜真總經理也承諾,未來台灣安進將持續結合數位科技應用拓展更多元的跨界合作,幫助台灣打造更具韌性的醫療生態系。

杜思德醫師分享,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自去年攜手彰化縣衛生局以及台灣安進,首創全台第一個社區巡迴骨質密度篩檢車計畫,正式啟動篩檢,體現政府民間公私協力精神,至今已在彰化縣協助近4000名65歲以上長者接受骨質密度檢測,其中有高達1/2的長者確診罹患骨質疏鬆症,並已進一步轉介接受治療進行追蹤,照護長者的骨骼健康。這項成果不僅喚起民眾對骨質疏鬆的重視,亦足以顯見政府和民間跨界攜手合作創造多贏並共創健康長壽社會的新局面,更證明了推動及早診斷並及早預防的前瞻思維,可有效降低社會醫療成本,使台灣在面對超高齡社會問題時更能游刃有餘。 


跨界整合 創新共享 建構健康高齡社會

合力提升醫療生態體系中的各個維度與積極跨界共同行動,已成為產官學界面對超高齡社會時的共識,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董事長也對此提出觀點,建議各界從善用大數據、分享健保資料庫等方向思考著手,以科技改善老年生活,促進長者健康。康健人壽所屬之信諾集團,已開始運用擴增智慧(augmented intelligence)技術並透過機器學習演算,預測疾病可能發生的時機,讓醫療機構能及早介入,不僅成功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讓保戶獲得可輕鬆負擔、高品質的老年健康照護,同時更減少可避免的醫療行為。結果證實,這樣的方式成功將再次入院的比例降低10%至15%,病患的醫囑遵從性更達到75%。康健人壽總經理暨執行長邵駿崴表示:「完善的數據不僅可以更精準地預防疾病,也有助於保險公司找出保障缺口,以設計出更符合需求的保障方案,而要發揮數據的最大綜效,實需仰賴政府、學界、和企業之間的共同努力。」超高齡社會加速逼近,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李豪也極力呼籲,政府應該持續強化並即時投入與民間的合作,整合各界的創新資源與專業,為實踐完善的醫療照護與社會政策努力,相信台灣一定能在進入超高齡社會這場試煉中脫穎而出。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數月持續腹瀉且在右頸部發現一顆淋巴結腫大而就診。」陳佳宏醫師表示,「患者並未意識到這些症狀與腫瘤有關,但在經過全身檢查發現,左側鼠蹊部亦有淋巴結腫大,而肝臟也有三顆腫瘤,切片檢查確定是神經內分泌腫瘤,而且腫瘤已經轉移。」

經過團隊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手術切除頸部淋巴結,並利用射頻燒灼術及放射性治療處理肝臟的腫瘤。後續患者持續接受長效型體抑素注射治療,幫助改善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患者已經接受體抑素治療約5年,目前狀況穩定,沒有發現新的腫瘤。陳佳宏醫師說,雖然在發現時已是轉移性第四期神經內分泌腫瘤,不過只要積極接受治療,患者的病情還是有機會獲得良好控制,生活品質也可以維持。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走路時和行人稍微碰撞跌倒,結果就痛到站不起來。送急診室後,發現是髖部骨折。」林聖傑醫師表示,「患者很懊惱,認為骨折是因為運氣不好,但是經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才曉得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後續也開始接受治療。如果能夠早一點發現、早一點治療,應該有機會避免骨折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