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機率高,末期腎病愛注意

by | 10 月 6, 2020


洗腎患者的血色素若一直偏低,不管吃再多紅肉、或增加紅血球生成素的施打劑量,血色素就是補不上來,我便會開大便潛血的檢驗單去檢查是否有從腸胃道慢性失血的可能。

這天,剛好同時段有兩位患者的大便潛血報告出來了,我便在查房時順便告知他們。

首先是時值壯年的腎友李大哥。

「大便潛血報告有看到陽性反應呢,可能這就是造成你一直貧血的原因!下一步建議要做大腸鏡檢查喲~」我邊翻李先生近來的抽血報告邊說。
「聽說做那個檢查很痛耶!可以再觀察看看嗎?」大哥除了貧血外,身體也沒其他異狀,覺得醫生太大驚小怪了。 

「你還那麼年輕,檢查一下比較安心啦!真的怕痛,就自費做無痛大腸鏡檢查呀!」我強烈建議他。
下一位是身體虛弱,上下床都需家人攙扶的 80 歲王奶奶。

「大便檢查有看到潛血反應喔,表示腸胃道某段有在流血。」我先告知阿嬤的家人檢查結果。

「醫生,阿嬤她之前就有痔瘡,會不會是痔瘡造成的陽性潛血反應呢?」家屬剛才聽到我和隔壁床李先生的對話,很擔心我也會比照辦理建議他們要做大腸鏡。

「有可能是痔瘡流血造成的,但阿嬤年紀大也要懷疑大腸癌的可能,真要確定病因,還是要靠大腸鏡。」

我稍微停頓了一下,看看床上的阿嬤又說:「不過阿嬤那麼虛弱,不見得可以承受檢查;也是可以再看一段時間,或者你們回去家人之間討論一下再跟我說。」

相較於剛才對李先生的「強力推銷」,我對王奶奶的處置建議明顯和緩許多。 

查完房後,照顧這兩床患者的護理師跑來問我:「為什麼一樣是大便潛血檢查有異狀,強烈建議大哥要做大腸鏡?阿嬤卻是可做可不做呢?」


洗腎病患較易得到惡性腫瘤

和一般族群相比,透析患者罹癌的機率較高。

根據台灣的健保資料庫研究,腎友得到惡性腫瘤的機率是一般人的 3.43 倍;其中,得到口腔癌、大腸直腸癌、肝癌、血癌、乳癌、腎臟癌與尿路上皮癌(包含膀胱癌)的機率都較高。

來自美國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也發現,腎友罹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 1.42 倍;若進一步去比較,透析病患罹患各器官系統癌症的風險如下:

• 腎臟癌或腎盂癌 4.03 倍,風險最高
• 膀胱癌 1.57 倍,風險次高
• 乳癌 1.42 倍
• 淋巴癌 1.37 倍
• 肺癌 1.28 倍
• 大腸直腸癌 1.27 倍
• 胰臟癌 1.08 倍
• 攝護腺癌 1.06 倍


易罹癌可能原因


• 抵抗力差,免疫系統不易偵測出有癌病變的組織,無法盡早抑制其生長。
• 已退化的腎臟長出許多小水泡,即後天性腎囊泡病, 會增加罹患腎細胞癌的風險。 
• 若是因為吃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以致洗腎者,之後得到尿路上皮癌的機率也很高。 
• 長期使用止痛藥會增加腎細胞癌、尿路上皮癌(包含腎盂、輸尿管、膀胱此三部位)的機率。 
• 曾口服化療藥物 Cyclophosphamide(中文商品名為癌德星)一段時間,在體內的累積劑量過高,會增加罹患膀胱癌的風險。 
• 較易感染會致癌的病毒,如人類乳突病毒(會導致子宮頸癌或舌癌)、B 肝或 C 肝病毒(恐致肝癌)。 


為腎友做癌症篩檢準確嗎?

任何檢查的敏感性與特異性都有其極限,腎友接受下列癌症篩檢時,檢查結果易呈偽陽性,常會害病人與家屬虛驚一場!

糞便潛血

高尿毒會導致透析患者的血小板凝血功能較差,易產生尿毒性出血。洗腎過程中通常會使用抗凝血劑,也會增加腸胃道黏膜小量出血的風險,做大便潛血檢查時就會出現陽性反應,而誤以為可能是大腸癌。 

乳房 X 光攝影

透析患者的乳房組織容易有顯微鈣化點、長良性腺瘤的機率較高、或單純只是乳房組織較為緻密,這些因素可能都會使影像看起來疑似乳房癌,而建議患者要接受進一步的侵入性檢查再做確認。

癌症腫瘤標記

CEA、CA-125、CA 19-9 與 SCC 等腫瘤標記在腎衰竭患者會假性偏高,不建議用來當癌症篩檢的工具。

攝護腺表面抗原 PSA 雖可用於評估洗腎病患是否罹患攝護腺癌、或當做攝護腺癌治療後追蹤是否復發的參考依據,但不建議使用 free/total PSA ratio,此數值在透析患者會假性偏高。


宜個別評估是否做癌症篩檢

2007 年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RDS)的年報指出,在 2003 年至 2005 年這段時間,每年每一千人中約有 7 人死於癌症,對比之下,死於心臟停止的人則高達 38 位。

由此可看出:雖然透析患者有較高的罹癌機率,但造成腎友死亡的主因,還是以心血管疾病與感染疾病為大宗,因惡性腫瘤而過世的腎友比例並不高。

美國內科醫學會、美國家庭醫師學會、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等各大醫學組織給一般民眾的建議:若病患的預期餘命短於十年,則不建議做癌症篩檢。

2012 年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發起「明智選擇運動」(Choosing Wisely Campaign),鼓勵醫界找出沒有必要執行的低效益醫療並加以改善,美國腎臟醫學會當時也曾響應,並提出:針對預期壽命有限、且無相關症狀之透析病患,不建議做常規之癌症篩檢。 

符合下述條件之一的透析患者,則建議做相關之癌症篩檢檢查;

• 預期餘命超過 10年
• 體況佳,有去登記等候腎臟移植,正在等待有緣大愛腎中。
• 有相關症狀,懷疑可能罹患該器官系統之惡性腫瘤。

若上述條件無一符合者,則不建議例行性安排癌症篩檢。


台灣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有提供補助,讓民眾可免費做四大癌症篩檢,適用範圍如下述,腎友也可多加利用。

1. 乳房 X 光攝影檢查:45-69 歲婦女、40-44 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兩年可做一次。
2. 糞便潛血檢查:50 歲至未滿 75 歲民眾,每兩年一次。
3. 子宮頸抹片檢查:30 歲以上曾有性行為之婦女,每年可做一次子抹檢查;建議至少每三年檢查一次。
4. 口腔黏膜檢查:30 歲以上有抽煙或嚼檳榔者,每兩年一次。


貼心小提醒

洗腎病患罹癌機率較一般族群為高,但因為癌症並非腎友的主要死因,目前不建議為無症狀且年紀又較大的患者安排例行性的癌症篩檢。 

若患者出現難以矯正的貧血、持續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無法解釋的營養不良等臨床症狀,甚至有血尿、血便等異常流血,或身體某處摸到腫塊,還是需高度懷疑惡性腫瘤的可能。

經醫病討論後,宜積極安排相關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錯過黃金時期,放任腫瘤長大甚至擴散,進而增加治療難度。


參考資料
1.Cancer Screen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Dialysis: Who, What, and When. Am J Kidney Dis. 2020;76(4):558-566.
2.UpToDate: Cancer screening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kidney disease, last updated on Dec 23, 2019.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七十多歲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患者,接受第一線治療後一年多又復發,二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淋巴結腫大到壓迫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兩隻腳腫得非常嚴重,偏偏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又已無法承受更高強度的化療,情況十分不樂觀。」蕭惠樺醫師回憶,「當時剛好有一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問世,與患者討論後決定試試,結果才打第一個療程,腫瘤就縮小一半,第二個療程後更是幾乎全消,很快速就將淋巴癌控制住!」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每次好像我只要一出國,手掌上就會出現這些好癢的小水泡。」飛機一落地,若真就向來接機的姐姐抱怨著。 姊姊看了一眼若真的手,輕輕鬆鬆地回應:「你還好,只有出國時才會這樣。我覺得我的腳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出現一次這些小水泡,本來想要不理它,不過好像因此而感染了,在皮膚科吃了幾天的藥才好。」 「天啊,原來你也有同樣的狀況,」若真驚呼:「醫生說我的狀況是汗皰疹,所以汗皰疹是遺傳引起的嗎?」 汗皰疹(Pompholyx, Dyshidrosis)是種影響手部和腳部的濕疹變化, 汗皰疹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