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骨質疏鬆症 檢查、看診分別要告知醫師的5件事

by | 10 月 22, 2020


記者:田柏升報導

面對停經後婦女及50歲以上男性民眾,特別需要認真看待骨鬆問題。因為骨鬆沒有症狀,往往發生骨折才警覺原來骨質密度有狀況。無症狀的腰椎或胸椎骨折,2年內若是在髖關節發生第二次骨折,1年內死亡率高達20%。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暨萬芳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榮邦醫師呼籲,民眾檢查、看診時應分別要告知醫師5件事,幫助醫師正確診斷病情。


遵循5件事 正確骨密度檢查不「疏」漏

骨鬆診斷因為不同廠商與技術使用,會造成檢測誤差,因此陳榮邦醫師表示,民眾就診時,能主動要求醫師遵循5大重點正確診斷。

(1)是否含括兩處髖關節及腰椎等多部位檢查。

(2)是否使用國際標準值當參考避免失準。

(3)詢問下次追蹤時間。

(4)要做側面X光檢查,查看有沒有壓迫性骨折。

(5)兩次檢查間,是否經過校正,骨質變化是否有意義。



就醫看診時 民眾應主動告知醫師這5點

生活方式悄悄影響著骨質密度,陳醫師建議民眾就醫例行檢查時,主動讓醫師了解5點資訊也能幫助正確診斷。

(1)告知三餐及葷素飲食習慣,以及胃的吸收情況:是否有胃食道逆流或胃潰瘍等,會影響鈣質攝取,甚至是未來用藥的吸收率。

(2)有沒有定期運動習慣及曬太陽,與維他命D的製造和肌肉量多寡有關。

(3)有沒有服用藥物,特別是類固醇,或患有全身性疾病及相關用藥,都會影響骨質的快速流失。

(4)最近半年到1年是否曾經跌倒,跌倒原因是因為光線不足反應慢,或是肌力差造成?

(5)有沒有家族病史。



警惕骨鬆來襲 籲高齡民眾定期追蹤骨密

呼籲50歲以上民眾定期追蹤骨質密度,均衡飲食、適量接受日曬及運動,保「密」防跌,遠離骨鬆威脅。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位50多歲男性,診斷肝癌時腫瘤已經接近10公分,且有脊椎骨的轉移,屬於晚期肝癌。」許偉帆醫師指出,「當時患者恰好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利用雙免疫合併療法作為治療。」

接受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成效顯著,腫瘤逐漸縮小,讓病情得相當好的控制。從發現至今已有兩年時間,目前胎兒蛋白、PIVKA-II等指數正常,而且不管是電腦斷層掃描、骨頭掃描都沒有找到腫瘤存活的跡象,患者已回到工作崗位,也持續在門診追蹤。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60歲HER2乳癌患者,在接受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吳世重醫師表示,「但由於患者體態較豐腴、脂肪層較厚,每次打針都是挑戰;加上靜脈輸注兩種HER2標靶藥物,每次都需要2、3個小時,容易讓患者感到不便與不適。」

後來,患者的家屬聽說HER2雙標靶藥物有新的皮下注射劑型,主動提出詢問。改採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後,每次給藥時間大幅縮短,僅5至8分鐘即可完成,終於讓患者如釋重負。

健保延長給付年限!新一代口服抗荷爾蒙治療對抗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延長給付年限!新一代口服抗荷爾蒙治療對抗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在台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已是男性癌症的第三名,死亡率也有上升的趨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張議徽醫師指出,由於攝護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為第四期,常出現轉移的部位包括骨骼、淋巴結、肺臟、肝臟等。 因為雄性激素會刺激攝護腺癌生長,所以荷爾蒙抑制療法扮演重要的角色。張議徽醫師說,傳統的荷爾蒙抑制療法可以降低體內的雄性激素濃度,發揮抑制腫瘤的效果,不過在經過一、兩年後,攝護腺癌可能發展出抗藥性,稱為「去勢抗性」,讓治療變得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