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睡眠檢查報告,初學者必看,一次就學得會

by | 9 月 14, 2020



最近,有很多在其他醫院做過睡眠檢查的病人特地來找我。但是,問這些病人之前的睡眠檢查報告結果怎麼樣,往往一問三不知,只說醫生跟說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但是程度怎麼樣,缺氧幾次,是屬於輕中重度,都搞不清楚,或是說醫生沒有跟他講。


其實這也很合理,如果之前的醫生跟他講得很清楚,他可能就不會換醫生,就會繼續給他看了。也是因為病人自己沒有辦法講得很清楚,所以我還是都會請病人回去後,再去原本做睡眠檢查的醫院印報告,下次再把報告帶過來。當然對病人來講,睡眠檢查報告等於是無字天書,所以一開始就很少會有病人有興趣把自己的睡眠檢查報告拿出來看。所以常常像這樣的病人來找我的時候,都還要再跑一趟回去原本的醫院印報告,或是在我們醫院再做一次睡眠檢查。


其實,要看懂睡眠檢查報告,沒有那麼難。我在這裡教大家看睡眠檢查報告,初學者也可以一次就學會!萬一將來有朋友拿著睡眠檢查報告給你看的時候,你也可以說得頭頭是道。


首先,我們來看看一個完整的睡眠報告長什麼樣子。




這是我們醫院的睡眠報告,我認為是台灣這麼多家醫院裡面,睡眠報告打得數一數二好的,圖片精美,重點清晰,還有彩色的圖解。所以我們就用我們醫院的睡眠檢查報告來跟大家作說明。




第一個我們要看的是睡眠的效率。很多人換了一個環境睡覺,就睡不太好,像是這位先生,前幾個小時都睡不好,都睡不著,後來可能是我們的技術員給了他一些安眠藥,他才睡著。所以算起來他的睡眠效率是不好的,只有74.9%,正常的話應該要超過90%。


睡眠效率怎麼算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你躺上床的時間裡面有多少時間是真正在睡覺。睡眠中心裡面因為有腦波的偵測,所以一般認為測量睡眠效率是比較準確的,因為可以知道你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睡著,也才能夠比較準確的計算你睡眠呼吸中止發生的頻率。
道理很簡單,如果居家睡眠檢查不能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有睡著,只是把你躺下來的時間當作分母來計算,那麼很可能會低估你的睡眠呼吸中止的嚴重程度。像這個病人在家裡的睡眠效率如果跟在睡眠中心一樣只有70%,那麼在居家睡眠檢查的時候可能就會低估他的睡眠呼吸中止的嚴重程度到七成之多(因為醒著不會打呼的時間也被算進去當分母了!)。這樣的話有時候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的病人可能就會變成輕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甚至沒有呼吸中止,影響醫師的判斷。但相對來說,如果居家睡眠檢查都看到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那麼到睡眠中心作檢查的結果應該會更嚴重,務必要及早治療。




再來就要看到睡眠報告裡面最重要的重點了。也就是你睡覺時候到底會不會產生睡眠呼吸中止。我們看到這個阻塞性的睡眠呼吸中止(Obstructive apnea):發生了100多次,代表了什麼呢?代表這個病人在睡覺的時候,至少有10秒鐘沒有在呼吸的情形,發生了一百多次。是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的定義,就是你在睡覺的時候會斷氣10秒鐘以上!


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人想要看看另一個躺在地上的人有沒有是活著還是死了,就會把手放在他的鼻子前面,看看能不能感覺到他的氣息。通常電視上的人,只是這樣把手放在對方的鼻子前面3秒鐘,如果沒有感覺到氣息,鏡頭就會馬上帶到周圍的人被嚇得花容失色,驚慌失措,紛紛逃竄的樣子。這個時候,如果周圍的人有睡眠專科醫師,或是有看過我這篇文章的人,就可以跳出來安撫大家:安啦!這個人只不過是睡著了而已!他只是一個有睡眠呼吸中止正的病人罷了。


當然,電視上不會這樣演,不過這可以告訴我們,只是把手放在人家的鼻子前面感覺個3秒鐘,並不能證明這個人已經死了。我們來看看我們這個病人,下面有一個最長的呼吸中止時間,他最長停止呼吸的時間可以到幾秒鐘呢?可以到73.5秒,超過一分鐘耶!




因此,只是把手放在這個病人前面3秒鐘,根本不能證明什麼。不過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很多太太或先生發現他的枕邊人可以呼吸中止這麼長時間,會有這麼大的驚嚇,以為枕邊人已經過去了! 因為電視就是這樣演的嘛!不過為什麼我們睡眠中心的技師可以這麼老神在在,不用擔心病人已經過去了呢?那是因為我們除了偵測呼吸氣流的偵測線之外,還有腦波,以及胸口腹部起伏等等的各種偵測線,所以我們可以確定病人確實還活著,不用擔心。


但是這種長時間的呼吸中止,確實會讓病人缺氧,你會看到病人的嘴唇發紫,臉色發白,真的很像快要過去了一樣,因此會造成旁人的驚嚇是很正常的。像是這個病人在呼吸中止的時候,正常血氧濃度95%以上的狀況竟然降到只剩下78%!




各位如果剛好手邊有血氧偵測器,可以自己做個實驗,自己把口鼻捏住嘗試閉氣。通常在醒著的時候血氧降到90%,就會覺得很痛苦,很想大口呼吸了! 因此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不僅僅是打呼的時候會吵到別人,就算沒有打呼,在呼吸中止的時候,也是會讓跟他一起睡的人非常的擔心。就像這個病人,晚上竟然呼吸中止了100次以上,可以想見,跟他一起睡的人會有多麼大的心理壓力。




除了呼吸中止的時候會造成缺氧,打呼的時候,如果進去呼吸道的氣流不夠,也會造成缺氧! 這就是我們在下面一格看到的缺氧性呼吸中止(Hypopnea),只要血氧濃度比原來降3%,就算。


這兩種中止的次數加起來,再除以我們睡覺的小時數,就是我們所謂的睡眠呼吸中止的指數。




當這個指數,超過每小時15次,我們就說這個病人有中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病人這個指數會超過30次,而輕度的病人這個指數就是5到15次! 這樣大家會看了嗎!是不是很簡單呢?下一回我們再來給大家講,如何從睡眠報告裡面看出我們的睡眠週期,以及我們的睡眠姿勢,對我們的睡眠呼吸中止有什麼樣的影響。這個也可以從我們的睡眠報告看出來喔!是不是很期待呢?下回見!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數月持續腹瀉且在右頸部發現一顆淋巴結腫大而就診。」陳佳宏醫師表示,「患者並未意識到這些症狀與腫瘤有關,但在經過全身檢查發現,左側鼠蹊部亦有淋巴結腫大,而肝臟也有三顆腫瘤,切片檢查確定是神經內分泌腫瘤,而且腫瘤已經轉移。」

經過團隊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手術切除頸部淋巴結,並利用射頻燒灼術及放射性治療處理肝臟的腫瘤。後續患者持續接受長效型體抑素注射治療,幫助改善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患者已經接受體抑素治療約5年,目前狀況穩定,沒有發現新的腫瘤。陳佳宏醫師說,雖然在發現時已是轉移性第四期神經內分泌腫瘤,不過只要積極接受治療,患者的病情還是有機會獲得良好控制,生活品質也可以維持。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走路時和行人稍微碰撞跌倒,結果就痛到站不起來。送急診室後,發現是髖部骨折。」林聖傑醫師表示,「患者很懊惱,認為骨折是因為運氣不好,但是經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才曉得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後續也開始接受治療。如果能夠早一點發現、早一點治療,應該有機會避免骨折發生。」

乳癌治療便利性大進化!HER2雙標靶藥物皮下注射新劑型–早期、晚期都受惠,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乳癌治療便利性大進化!HER2雙標靶藥物皮下注射新劑型–早期、晚期都受惠,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30多歲的王小姐因為健檢而確診早期乳癌,後續接受手術治療,根據病理報告的結果,醫師建議術後進行HER2雙標靶治療。 「醫師,如果做HER2雙標靶治療,是不是每次都需要兩、三個小時呀?」王小姐問,由於平時工作相當忙碌,讓她很擔心後續治療的安排。 「依照妳的狀況,HER2雙標靶治療能夠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因傳統HER2雙標靶治療是透過靜脈輸注給藥,的確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現在已經有皮下注射新劑型,每次只要幾分鐘,可大幅縮短治療時間,方便很多!」...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中年患者因為腹部劇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是左大腸腫瘤導致腸套疊及腸道缺血,於是安排緊急手術切除腫瘤。」陳周誠醫師表示,「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且惡性度較高容易復發。」

因為腫瘤惡性度較高,患者術後開始接受體抑素類似物治療,至今已超過七年,目前狀況穩定,腫瘤沒有復發的狀況,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 30 多歲的女性患者,平時工作相當忙碌,壓力很大,經常腹瀉。雖然發現排便帶血,但自認為是痔瘡,而沒有放在心上。」王彥博醫師指出,「因為持續解血便,患者經常感到頭暈,才終於就醫檢查。」

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的直腸、結腸有嚴重發炎、潰瘍。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 為潰瘍性結腸炎,接受傳統藥物治療後,患者的症狀緩解,但 是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於是向健保申請使用生物製劑。至今持續使用生物製劑已經過了三年,患者的狀況穩定下來, 沒有復發的狀況,已回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NMOSD(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視神經與脊髓,造成失明、四肢無力,甚至癱瘓。患者中有7至9成為女性,發病年齡集中於40至50歲。由於許多患者依然肩負家庭主要照顧責任及經濟來源,一旦疾病復發,除了對患者本身的健康構成威脅,也對家庭造成極大的壓力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