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曲線怎麼畫?醫師詳解

by | 9 月 24, 2020


關於身高,爸爸媽媽最關心的是,孩子的身高會不會太矮?長高的速度是不是太慢了?將來可以長到多高?有時,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會好奇,自己的身高在成人中排名如何?

以上這些問題,都可以從生長曲線圖中找到答案。

所謂的「生長曲線」,就是孩子身高、體重、頭圍隨著時間成長的軌跡。

而「生長曲線圖」則是國內的醫學專家,找來一群健康的孩子,記錄了他們的身高、體重隨著時間的變化,當作標準讓大家參考對照的圖表。

其實,無論科技再怎麼進步,各種醫學檢驗再怎麼先進,「生長曲線圖」依然是兒科醫師在評估孩子生長發育時,最重要的工具!

當我們要去一間新的餐廳,或一個沒有去過的地點,我們會參考Google地圖或導航系統的路線規劃。生長曲線圖,就像是Google導航系統一樣,是孩子成長的GPS。
我想大部分的爸爸媽媽和我一樣,離開學校踏入社會後,生活上就很少接觸到座標與數線圖了,第一眼看到生長曲線圖,難免會不知到該從哪裡著手。

不用擔心!

只要跟著我發明的四字口訣「找、對、塗、畫」,爸爸媽媽也可以按部就班畫出孩子的生長曲線,建立好孩子的生長記錄。


找對塗畫=找對圖來畫


在開始畫生長曲線之前,我們就要來「找對圖畫」,就是「找對圖來畫」的意思啦,要找到正確的生長曲線圖來使用。

這是因為生長曲線圖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女生使用的版本,一個是男生版,千萬不要拿錯了。

曾經有家長畫完生長曲線後來找我,說依照生長曲線來看,他們家女兒矮的不像話,兒子則是好高,但兩個孩子和班上同學比,並沒有特別高或特別矮呀?怎麼生長曲線與事實不符呢?

我研究了孩子的身高記錄,對照他們畫的生長曲線,沒有發現任何錯誤,但是和正常孩子相比,男孩高得太誇張,女孩莫名的矮。

我再仔細一看。哎呀!原來他們用錯生長曲線圖了!

男生用到女生的版本,女生用到男生的版本。拿錯了GPS,用錯的系統導航,難怪會把身高評估引導到錯誤的方向!

《兒童健康手冊》(就是每次打預防針都要準備的那本)中,我們可以找到0-7歲的兒童生長曲線圖,至於年齡範圍更大的生長曲線圖(0-18歲),我們可以在兒科醫學會的網站,或是我之前的文章找到。

準備好生長曲線圖後,接下來,就讓我來一一拆解,繪製孩子生長曲線的四個步驟。

只要跟著步驟,就可以輕的畫出專屬於自己孩子的生長曲線!


找、對、塗、畫


找:找年紀
這一步最簡單。曲線圖最下方的橫軸代表的是孩子的年紀(歲),越往左邊年紀越小,越往右邊年紀越大。

先看到橫軸的原點,也就是孩子零歲的地方,再沿著橫軸往右邊找到孩子的歲數,就完成了「找對塗畫」的第一步「找」:「找到孩子的年紀」。

我們在孩子的年紀上,畫一條很長的垂直線。


對:對身高
這一步就比較難了,我們將視線暫時離開橫軸上的年紀,看回整個生長曲線圖,可以看到左邊縱軸有一排數字對吧?

這排數字同時代表著體重與身高,我們先忽略體重的部分,由下往上沿著縱軸,找到孩子身高的數字,孩子量起來幾公分,就找到對應的數字,找到後,在上面畫一條水平線。這就是第二步「對」:「對到孩子的身高」。


塗:塗圓點
爸爸媽媽應該可以發現,我們剛剛在橫軸年紀上畫的垂直線,與縱軸身高的水平線有個相交的地方吧?

我們把這個交點,塗出一個黑色圈圈,就完成了第三步驟的「塗」。

這個黑色圈圈,就是孩子身高目前所在的百分位。百分位的意思就是:在100個同樣年齡、同樣性別的小朋友中,如果由由最矮排到最高,孩子會排在第幾位。

舉例來說,如果身高在第75個百分位,表示在100個健康的小朋友中,孩子大約比74個小朋友高。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每隔一段時間(三個月到半年)我們就可以重複一次上述「找、對、塗」──找年紀、對身高、塗圓圈的過程,幾次下來,我們會得到幾個位置很相近的黑點。


畫:畫曲線
最後一個步驟最簡單,只要「畫」就可以了。將所有相近的黑點連成線,就可以畫出孩子這段時間的生長曲線了。



正常的生長曲線

有了孩子自己的生長曲線,我們就可以藉此評估,孩子的生長速度是不是太快或太慢。

理論上來說,孩子會沿著自己生長曲線的百分位成長。例如,畫出來的曲線落在第74百分位,那麼孩子隨著時間一路成長,應該都會落在第74百分位上。

不過,眼尖的爸爸媽媽應該會發現,生長曲線圖上的「實線」,只有五條(分別是第3、15、50、85、97百分位),如果自己孩子的生長曲線不是落在這五條線上,那該怎麼判斷孩子的生長曲線是不是正常的呢?

其實也不難,我們只要參考距離孩子生長曲線最近的兩條實線就可以了。

舉個例來說,如果孩子的生長曲線落在第74百分位,那麼我們每次測量出身高後,在圖上「塗」出黑點的位置,往上與第85百分位那條實線的垂直距離,以及,往下與第50百分位的垂直距離,應該都差不多。

除了身高之外,你還可以在座標圖的找到其他的曲線,分別是體重的百分位,有些0-7歲版本的曲線圖,還會有頭圍的曲線,這些,都可以用我發明的口訣「找對塗畫」來畫出孩子的體重、頭圍成長曲線。


生長曲線圖用法之一:回顧過去


除了每次測量身高,將身高標註在生長曲線圖上,我們也可以將孩子以前健康檢查的身高資料,透過「找、對、塗」的方式,在圖上畫出孩子過去的成長軌跡。

如果孩子的身高百分位都差不多,那表示孩子的整體健康狀態都很不錯,沒有重大的疾病影響到營養與吸收,因此,才能一路順利的照著自己的生長曲線百分位成長。


生長曲線圖用法之二:展望未來


生長曲線圖更有趣的應用是,可以用來預測一年後,兩年後,甚至是成年之後的身高。記得我們前面曾經提到過,孩子的身高,會沿著既定的百分位增加嗎?

也就是說,健康孩子的身高百分位,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一年後,甚至成年的身高,理論上也會落在同樣的百分位。因此,我們便可以用百分位來「換算」將來的身高。

比如說有個小男孩11歲時,身高142公分,剛剛好在第50百分位的位置,理論上,孩子的身高就會一直沿著這條50百分位的曲線成長。

當我們想要知道他五年後,也就是16歲會長到多高,那麼,我們可以生長曲線圖的橫軸上,找到16歲,往上畫一條垂直線,這條垂直線和第50百分位的生長曲線會有一個交點,這就是孩子在16歲時會長到的高度。參考圖面左側的縱軸,找到對應的身高,是170公分。

以此類推,孩子18歲時,身高也還會在第50百分位,也就是172公分。

爸爸媽媽們若好奇自己的身高排名,也可以直接看到生長曲線 18.5歲的位置,依照我們前面提到的方式,找到自己的身高百分位。


生長曲線=生命徵象!?

所謂的生命徵象(Vital signs),指的是「呼吸、心跳、血壓」等等,這些反映人體基本生理功能的表徵。當性命危及時,生命徵象就會有劇烈的起伏與異常。

孩子的身高、頭圍、體重,在我心中,就是兒童內分泌科領域的「生命徵象」!

不僅與孩子的成長發育息息相關,更是醫生用來判斷孩子身材是否矮小,是否有性早熟或其他內分泌疾病的重要依據!

有了孩子的生長曲線,就能更精準的判斷孩子的成長狀況。不僅能夠回顧過去,觀察過去的成長軌跡,還能夠展望未來,去預測孩子將來的成長狀態。

關心孩子成長的爸爸媽媽們,不如就趁現在,準備好生長曲線圖,拿起筆來,一起「找、對、塗、畫」,畫出孩子專屬的生長曲線吧!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部落格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