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友出現血尿,小心泌尿系統腫瘤!

by | 9 月 25, 2020


蕭先生是位壯年男性,已經接受規則血液透析六年多了,當初是因為長年吃止痛藥以致腎臟壞掉開始洗腎的,經調整心態、逐漸適應洗腎生活後,除了需一週來洗腎室報到三次外,生活作息倒也很和旁人無異。

最近這幾個月,蕭先生三不五時就會解血尿,吃了抗生素與止血藥後雖會改善,但隔沒多久血尿又來。

我感覺怪怪的,心中不太踏實,建議他去泌尿科做進一步檢查,排除掉惡性腫瘤的可能。
「醫生你想太多了啦!我還不到五十歲,不會那麼年輕就長出壞東西啦!」蕭先生覺得去看門診很麻煩,希望我照之前的處方開藥給他吃就好了。


透析病患容易得到泌尿系統癌症

根據美國的研究,和一般人相比,血液透析患者得到腎臟癌或腎盂癌的機率高達 4.03 倍、罹患膀胱癌的機率也有 1.57 倍之多。

腎友罹患腎臟癌的機率高,可能與後天性腎囊泡病(acquired cystic kidney disease)有關,因腎臟組織持續退化,兩邊腎臟會出現多顆小水泡,直徑通常不會超過 3 公分。


洗愈久愈容易長出小水泡,在接受透析治療 1~3 年的腎友中,後天性腎囊泡的盛行率約是 10~20%;但在洗 5~10 年的腎友族群中,盛行率則是超過 90%。

這些水泡通常不會造成臨床不適症狀,然而它們的可怕之處在於,2~7% 會演變成腎細胞癌,是造成洗腎患者易得腎臟癌的主因。


在台灣洗腎病人也常見尿路上皮癌

除了腎臟癌外,泌尿上皮癌也常見於腎臟衰竭患者,發生部位包括:上泌尿道的腎盂、輸尿管,以及下泌尿道的膀胱。

與尿路上皮癌相關的危險因子如下:


長期服用或誤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

包括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馬兜鈴、天仙藤等中藥材。

醫學研究證實,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恐致洗腎,也會增加得到泌尿上皮癌的風險,衛福部已在 2003 年公告禁用,並撤銷含有該類中藥材之藥品許可證。

若腎友是因為長期服用含該成份之中藥以致洗腎的,之後也要特別注意泌尿道上皮癌病變的可能。

止痛藥濫用

長期服用止痛藥,如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消炎止痛藥(NSAID),會增加罹患尿路上皮癌的風險。

研究顯示,止痛藥腎病變的患者中高達 8~10% 的人會得到泌尿道惡性腫瘤,通常是在接觸止痛藥 15~25 年後才會慢慢長大而被診斷出來。

多年前很常吃止痛藥的患者,即使現在已經沒在吃藥,一旦出現肉眼可見的血尿,也要很小心。

重金屬污染如砷中毒


1950 年代末期,在台灣西南沿海的布袋、義竹、學甲、北門等地區,因當地居民飲用含砷量過高的深井水,造成砷中毒,除了導致烏腳病外,也會增加罹癌風險如皮膚癌與泌尿上皮癌。

曾使用過化療藥物 Cyclophosphamide

商品名為 Endoxan,中文名為癌德星,有錠劑與注射針劑兩種,是治療狼瘡性腎炎等腎絲球腎炎的藥物選擇之一,若累積用藥劑量過高,也會增加膀胱癌的機率。


看見血尿勿輕忽

在每次的洗腎治療中,通常會使用抗凝血劑,以免血液在行經管路時凝固而造成血液的流失;而少量抗凝血劑會跟著進入腎友的體內,使身體容易有出血現象。

出現肉眼可見的血尿,最常見的病因雖是泌尿道感染或尿路結石,但若患者已洗腎三五年以上、有吃止痛藥、中草藥或來自烏腳病流行地區如嘉南一帶等病史,除了血尿外,還有貧血、腰痛、體重下降等症狀,甚至可摸到腹部腫塊,則必須高度懷疑罹患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的可能。

除了檢驗尿液看是否有惡性細胞、安排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等影像學檢查外,強烈建議患者一定要到泌尿科就診,和醫師討論是否須接受膀胱輸尿管內視鏡檢查,直接觀察泌尿上皮黏膜是否有相關病灶,並視情況做組織切片以利診斷。

千萬不要一時大意,輕忽身體發出來的血尿警訊,以免延誤治療,後悔莫及!


參考資料
1. Cancer Screen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Dialysis: Who, What, and When. Am J Kidney Dis. 2020;76(4):558-566.
2. UpToDate: Cancer screening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kidney disease, last updated on Dec 23, 2019.
3. UpToDate: Epidemiology, path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last updated on Apr 14, 2020.
4. UpToDate: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urotheli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last updated on Mar 12, 2020.
5. UpToDate: Urinary tract malignancy and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algesic abuse, last updated on Jul 12, 2019.
6.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s Primer on Kidney Diseases, 7th edition, 2018: Chapter 40. Polycystic and Other Cystic Kidney Diseases.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位50多歲男性,診斷肝癌時腫瘤已經接近10公分,且有脊椎骨的轉移,屬於晚期肝癌。」許偉帆醫師指出,「當時患者恰好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利用雙免疫合併療法作為治療。」

接受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成效顯著,腫瘤逐漸縮小,讓病情得相當好的控制。從發現至今已有兩年時間,目前胎兒蛋白、PIVKA-II等指數正常,而且不管是電腦斷層掃描、骨頭掃描都沒有找到腫瘤存活的跡象,患者已回到工作崗位,也持續在門診追蹤。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60歲HER2乳癌患者,在接受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吳世重醫師表示,「但由於患者體態較豐腴、脂肪層較厚,每次打針都是挑戰;加上靜脈輸注兩種HER2標靶藥物,每次都需要2、3個小時,容易讓患者感到不便與不適。」

後來,患者的家屬聽說HER2雙標靶藥物有新的皮下注射劑型,主動提出詢問。改採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後,每次給藥時間大幅縮短,僅5至8分鐘即可完成,終於讓患者如釋重負。

健保延長給付年限!新一代口服抗荷爾蒙治療對抗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延長給付年限!新一代口服抗荷爾蒙治療對抗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在台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已是男性癌症的第三名,死亡率也有上升的趨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張議徽醫師指出,由於攝護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為第四期,常出現轉移的部位包括骨骼、淋巴結、肺臟、肝臟等。 因為雄性激素會刺激攝護腺癌生長,所以荷爾蒙抑制療法扮演重要的角色。張議徽醫師說,傳統的荷爾蒙抑制療法可以降低體內的雄性激素濃度,發揮抑制腫瘤的效果,不過在經過一、兩年後,攝護腺癌可能發展出抗藥性,稱為「去勢抗性」,讓治療變得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