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當它發生病變、或是隨著年老,主動脈血管壁會失去彈性而像氣球一樣膨大,形成主動脈瘤。
因為持續承受血流的衝擊,主動脈瘤會逐漸變大,破裂的風險也愈來愈高,就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治療主動脈瘤可透過傳統手術,或是微創主動脈支架植入術。支架植入後,隨著時間經過,支架與血管壁之間若是貼合不良,可能會出現內漏、支架位移等併發症。為了減少這些併發症的機率,可以考慮使用血管內固定錨釘,將支架與主動脈血管壁緊密鎖上,加強固定。
主動脈瘤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高血壓、高血脂、年長者、有家族病史等,幸好這種危險的不定時炸彈可以透過簡單的腹部超音波來診斷,建議高風險族群提高警覺,及早檢查與治療!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70多歲女士,因為在家裡昏厥而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有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建議動手術治療。」陳紹緯教授表示,「因為患者有多種慢性病,身體狀況較差,家屬相當擔心手術伴隨的風險。」
經過討論後,患者選擇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利用導管置放生物組織人工瓣膜取代硬化狹窄的主動脈瓣。陳紹緯教授說,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失血量較少、術後疼痛較少,幫助患者較快恢復,並順利出院,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