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棘手「三陰性乳癌」別怕! 口服標靶藥物延長存活期

by | 5 月 11, 2020


記者:李依如報導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乳癌一直是國內婦女癌症的頭號威脅,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女性被診斷罹患乳癌,其中又以三陰性乳癌的治療特別棘手。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劉建廷指出,三陰性乳癌患者容易在2年內早期復發,死亡風險相對提高,往往造成病人對治療沒有信心而放棄。所幸三陰性乳癌患者中,約一成帶有BRCA基因突變,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反應率佳,有助對抗難纏的三陰性乳癌延長存活期。

三陰性乳癌較凶險 不易控制復發率高

劉建廷醫師指出,所謂的三陰性乳癌是指雌激素(ER)、黃體素(PR)和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HER2)等三種荷爾蒙受體呈現陰性,導致患者大多只能選擇化療,而無法採用荷爾蒙療法以及標靶治療,相較於其他類型的乳癌不易處理,等於少了前面二種武器。

治療乳癌的化療藥物有十多種排列組合,但化療會產生較大的副作用,且越使用有效率會明顯降低,劉建廷醫師說明,特別是三陰性乳癌患者化療後一旦轉移,單純使用化療平均有效控制率僅一年多,轉移後第一線化學治療可以抑制腫瘤生長,但是僅以化療藥物控制情形不佳,一旦化學治療產生抗藥性後易造成生命威脅。

口服標靶PARP抑制劑 延長病人存活率

劉建廷醫師說明,所幸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口服PARP抑制劑控制腫瘤成效佳。目前研究顯示,傳統上使用化療,腫瘤有效控制比例僅三成;而使用PARP抑制劑在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三陰性乳癌患者,能使腫瘤縮小機會高達六成,是單純化療的2倍。目前三期研究證實,早期使用PARP抑制劑,甚至能延長病人整體存活率,對疾病有效控制率長達一至二年。
身體面臨細胞損傷,體內DNA會進行自動修復工作,以維持身體的完整性。劉醫師說,BRCA基因在DNA修復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癌細胞的BRCA基因突變壞掉後,還可以透過PARP酵素來修補損壞的DNA。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的原理,即是以抑制劑來阻斷癌細胞修復的路徑,癌細胞也會因為兩種修復DNA機制都損毀,使得腫瘤細胞凋零死亡。

抗三陰性乳癌有進展 建議檢測BRCA基因

劉建廷醫師提醒,透過BRCA1/2檢測基因檢測,可以找出癌變的潛在風險。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 NCCN指引建議,有幾類高危險族群,建議可以進行BRCA基因檢測:第一、45歲以前被診斷為乳癌者;第二、罹患三陰性乳癌的病患;第三、若有家族病史,直系血親有人罹患乳癌腫瘤病史者;第四、男性乳癌患者;第五、乳癌患者,若直系血親有被診斷為卵巢癌、胰臟癌、攝護腺癌的患者。

雖然三陰性乳癌在治療上具挑戰性,但劉醫師強調,有越來越多的藥物研發,包括標靶治療藥物以及DNA基因檢測技術,對抗三陰性乳癌有進展突破,一旦被確診出罹患三陰性乳癌,最重要的是勇敢面對,並且積極配合醫師及乳癌治療團隊,如此一來,治療成功機率就會大大提升。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20%至30%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4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