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運動會增加乳癌患者死亡風險

by | 4 月 23, 2020


癌症長期位於10大死因之首,乳癌又是女性最常發生的癌症,且為女性癌症第四大死因,隨著病患意識及癌症篩檢進步,多數乳癌患者可以在早期被發現,雖然擁有很漂亮的五年存活率,但是身體上仍然像是有個不定時炸彈,隨時要面對乳癌復發或是另一側乳房有乳癌發生的心理壓力。

病患常常會想要知道,他們過去做了什麼所以導致癌症,但很多風險並不一定可以考證,也不一定能有所改變,像是初經的年齡、是否有生過小孩。我們或許可以改變飲食,讓病人減肥,讓未來復發的風險降低。(肥胖也是得到乳癌的風險因子之一,而有超過5成的病人在治療期間變胖)

運動證明可以讓癌症病人提升生活品質,像是減少憂鬱、降低疲憊感,甚至可以增進化療的療效。運動更可以讓病人減少肥胖的程度,理論上可以降低病患乳癌復發的機率。目前認為運動可以減少女性荷爾蒙、胰島素、leptin(瘦體素)的濃度,進而降低乳癌風險。


不運動的乳癌病人

一項針對全球乳癌病患的資料分析,從1990年及2015年近300萬名乳癌病人的資料,可以發現在這25年間乳癌的病人人數及發生率是明顯增加。這25年乳癌患者因各種原因死亡的人數成長了70%,這當然跟診斷技術普及、人口老化有所相關,但是不管是絕對數字還是發生率、死亡率都是讓人不安的。

1990年預估80多萬人的乳癌病人因為不運動而死亡,而2015年則有120萬人之多,占整體乳癌死亡人數的12%。2015整體乳癌因為不運動而死亡的比例是相對下降,可能近年鼓勵病人多運動,或是運動風氣盛行,讓病人生病前養成的運動習慣可以延續到生病後。
研究發現在診斷前有運動習慣的人,較會保持化療中及後續的運動習慣。如果在化療期間仍然可以維持運動習慣,可以明顯降低止吐藥的使用,較不會有噁心腹瀉的情況。不易發生嗜中性球低下發燒(Febrile Neutropenia)、調整化療藥物劑量的比例較低,也不易因此需要暫停化療,因而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乳癌病人如果能每週進行8小時以上中強度運動,他們不管是停經與否、BMI高低、可否接受賀爾蒙治療,他們整體的死亡率都是明顯降低。同時也發現,隨著年紀的增長,不運動比例增高,因為不運動造成的死亡率也明顯增加。因此對於高齡的乳癌病患,更應該要讓他們增加活動,不管是對於癌症的治療或是其他疾病,都可以帶來明顯的好處。


診斷後運動可以亡羊補牢嗎

不少研究都顯示在癌症診斷前有運動習慣的病人,整體及癌症存活率都較高,但是對於癌症診斷後才開始運動的研究相對是比較少的。以乳癌來說,就算在診斷過後才開始運動,理論上還是可以降低女性荷爾蒙濃度,降低肥胖體態,增進免疫力,進而減少復發及轉移機率。

一項德國針對2000多名乳癌者超過10年的追蹤研究,把病人分為診斷前有運動、診斷後開始有運動,運動量以運動減少、運動不足、增加運動量、運動足夠等四個組別,去分析研究她們整體的存活率及乳癌存活率。運動是否足夠,以WHO定義的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為標準。

不意外地在運動足夠的族群,有較低的BMI數值;高中及大學教育以上的族群最會因為乳癌,而改變行為去運動;運動量足夠跟運動量增加的族群,有較少的糖尿病及骨質疏鬆狀況;運動充足的病人更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只有18%的病人運動量足夠,有17%的病人增加運動量。

整體死亡風險、乳癌死亡風險、復發風險都是增加運動的病患最低,運動足夠的病人風險也是相對較低,而減少運動的病人風險有些微降低,但是不是很明顯。

乳癌診斷前後運動量都充足的病人,整體死亡風險、乳癌死亡風險、復發風險都會降低;乳癌診斷前有運動,診斷乳癌後中斷的病人,整體死亡風險、乳癌死亡風險、復發風險都沒有明顯差異,顯示持續保持運動的重要。

原本運動不充足的病人,在乳癌診斷後開始認真運動,她們的整體死亡風險、乳癌死亡風險、復發風險可以降到所有分類裡最低。所以運動永遠不嫌晚,只要願意去做改變。


輕度運動就有效果

乳癌病人在得病後,超過半數體重增加3-6公斤,增加的體重多數為脂肪,這對整體健康有不良影響,而且會增加乳癌復發的機率。只有1/3乳癌病患有在進行規律的運動。人不運動的理由百百種,但是對於已經是重症病患的病人,運動可以帶來的好處明顯擺在眼前,讓那2/3不運動的病患踏出第一步,或許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活動開始,一下就要舉起啞鈴、槓鈴可能會讓她們卻步。

研究發現,對於乳癌病患,在家運動可能是一個很容易執行,而且費用非常便宜的執行方式。可以在家裡爬樓梯,或是在家附近走路30分鐘左右,就可以減少不運動所帶來的傷害。讓這2/3不運動的病患開始運動,就能達到控制體重,甚至是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雖然研究發現在家簡單的運動是有所效果,但是基於這些病人可能原本都沒有運動習慣,光是走路就可以產生效果,再加上研究多為3個月,少數達到12個月,後期走路可能就會喪失新手效應的好處,如果要維持運動帶來的效果,可能就需要肌力訓練、有氧訓練來維持有效的運動刺激。

乳癌雖然病人數眾多,但是如果早期診斷及治療,五年的存活率可以說是在主要癌症裡少見非常成功。手術、化療、電療、標靶治療等等治療方式,讓乳癌病人開始不只是希望能夠活下來,而是能不能活得更健康、更有生活品質。

運動可以改善乳癌病人的生活品質,已經是一再被強調的事實,但是只有1/3左右的病人能有動力去進行長期足夠的運動。可能是病人本身沒有獲得這樣的知識,也可能是工作及家庭無法顧及,但是身為醫師應該要去補足病人知識上的落差,也提供病人可以在家爬樓梯、走路等選項,或許強度、效果並不令人滿意,但有動總比沒動好。

雖然現在乳癌治療效果極佳,但是所有的癌症平均會減少病人約7年的壽命,或許運動加上現在已經頗有成效的治療方式,我們可以將減少的壽命追回來。


參考資料:
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2. Mortality and 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breast cancer attributable to physical inactivity in the Brazilian female population (1990–2015)
3. A review of home-base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 for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4. Pre- to postdiagnosis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prognosis in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每次好像我只要一出國,手掌上就會出現這些好癢的小水泡。」飛機一落地,若真就向來接機的姐姐抱怨著。 姊姊看了一眼若真的手,輕輕鬆鬆地回應:「你還好,只有出國時才會這樣。我覺得我的腳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出現一次這些小水泡,本來想要不理它,不過好像因此而感染了,在皮膚科吃了幾天的藥才好。」 「天啊,原來你也有同樣的狀況,」若真驚呼:「醫生說我的狀況是汗皰疹,所以汗皰疹是遺傳引起的嗎?」 汗皰疹(Pompholyx, Dyshidrosis)是種影響手部和腳部的濕疹變化, 汗皰疹的症狀...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六十多歲的女士因為頭暈、虛弱、疲勞而就醫,結果發現血球數量嚴重異常,紅血球與血小板數量偏低,且有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球,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簡稱ALL)引起。」簡聖軒醫師指出,「由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快速,所以個案在確診後,就有即刻治療的必要。」

然而,患者因為身體機能相對較差,難以接受完整的化學治療,治療成效有待加強,遲遲未達殘留病灶檢測(MRD)陰性。所幸,後來透過免疫治療大幅殲滅癌細胞,並接續使用異體幹細胞移植,穩定控制疾病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