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電視劇「愛的迫降」裡,女主角大拇指與食指交叉,對著身為北韓軍官的男主角做出「手比愛心」動作。男主角起先很納悶,後來才知道這動作指的是噗通噗通跳著的心臟,代表了喜愛。
然而女主角又對其他小隊員手比愛心,男主角嘟著嘴問:「同志,你有很多顆心臟嗎?」
當然這是電視劇裡逗人發笑的橋段,每個人就只有那麼一顆心臟。若問心臟在做什麼?很多人知道心臟就是身體運行的幫浦,能推動血液到全身各處。然而若再細問,心臟是如何推動血液,血液又如何回到心臟的,可能就不是那麼容易回答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心臟究竟是怎麼工作的。
首先,提醒一下幾個重點:
● 心房是負責接收從血管血液的空間。
● 心室是負責打出血液到血管中的空間,所以心室的肌肉會比較強勁。
● 心臟有四個瓣膜,瓣膜的存在是要確保血液流往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走回頭路。否則血流混亂,有的往前流,有的往後流,就形成亂流,會帶來不少健康問題。
好了,那我們開始血液循環的旅程。血液循環的開始是心臟,結束也是心臟,輸送過程會不斷重複。我們就從右心開始這趟旅程。
首先,血液從上腔靜脈與下腔靜脈回到右心房。這時候血液裡面的氧氣成分低,還帶著很多代謝產物–二氧化碳。畢竟,這時的血早已經循環到全身各處過了,最後才流回到心臟的。
右心房收縮,血液準備流往右心室,這時要先通過關卡「三尖瓣」。三尖瓣鎮守於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等到右心房收縮時才會打開,放行血液從右心房到右心室。等到右心室填滿後,三尖瓣再度關閉,避免血液逆流到右心房。
右心室收縮,肺動脈瓣打開,血液推進到肺動脈,即進入肺循環。血液會進入到肺臟裡微血管,與肺泡進行氧氣交換,讓原本的缺氧血轉成含氧血。變成含氧血後,血液再流往肺靜脈。
肺靜脈裡帶著含著新鮮氧氣的血往左心房出發囉,等到左心房蓄積血液足夠後,左心房收縮,二尖瓣打開,讓血液從左心房流向左心室。
等到左心室蓄積了足夠的血液,二尖瓣又關了起來,當然就是不讓血液往回流啦。這時左心室收縮,血液要通過主動脈瓣,往主動脈出發囉。主動脈會將血液送往全身各處,滋養各個器官。
血液從主動脈到了各處器官後,最後又會流往靜脈,回到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再回到右心房。
當大家把上面這一段過程看完後,心臟早就重複這個動作好幾十次了呢!一天還會重複超過十萬次,是不是很神奇又作工巧妙的幫浦啊!
另外關於心臟,我們還值得強調一個重點:
心臟是個有四個腔室的中空器官,裡頭的空間就是給流動血液待著的地方。心臟主要由肌肉組成,也需要有氧氣養分才支撐的下去。你或許會問:「可是在血液進入那些什麼心室、心房之際,心臟不就是有血液流過去的嗎?這樣不算有最強的血流嗎?」請記得,這些「由心臟推動的血液」並「不能」提供心臟養分喔!心臟就是純粹「推動」著這些腔室的血液而已。
心臟肌肉要獲得能量,需要有穿入肌肉的血管,也就是心臟表面的「冠狀動脈」,冠狀動脈負責提供心臟肌肉氧氣養分,萬一被阻塞,可是相當麻煩,我們的心臟肌肉就會缺血,動不了,這時就是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的時候。因此,若你聽到所謂的「心臟放支架」,是指這些「冠狀動脈」放了支架,而不是架在心臟的腔室裡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