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問!雙眼皮手術六個重點

by | 3 月 19, 2020

必問!雙眼皮手術六個重點


眼睛是視覺焦點,使得雙眼皮一直是大家相當感興趣的議題,然而雙眼皮手術可沒有想像中單純、簡單,而且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讓我們透過懶人包來提醒大家幾個關於雙眼皮手術的重點。


雙眼皮手術做法多樣,各有優勢

雙眼皮手術大致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切開」,一類是「縫合」,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切口的大小,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分別用「割雙眼皮」和「縫雙眼皮」來說明。
「割雙眼皮」是在上眼瞼做一個弧形切口,移除適量眼眶脂肪,然後關閉傷口。

「縫雙眼皮」同樣需要局部麻醉、也要切開皮膚,不過切口較小,醫師透過幾個較小的切口來移除部分眼眶脂肪,再縫合真皮層與眼瞼板,是切口較小的微創手術。所以說所謂的「無痕」指的是「傷口較小」,並非「完全沒有傷口」。

雙眼皮手術做法多樣,各有優勢


在「割雙眼皮」和「縫雙眼皮」兩者之間還有很多種變化,醫師會先評估每個人年齡、眼瞼厚度、皮膚鬆弛程度等實際狀況後,採取合適的作法。

不難理解,「割雙眼皮」的切口較大,能夠處理較鬆、較厚的眼瞼,也能針對眼型做些調整,雙眼皮摺痕較明顯可以維持很久,不過恢復期比較長。

「縫雙眼皮」的切口較小,優點是恢復期較短,但雙眼皮摺痕可能沒有那麼明顯,摺痕無法維持那麼久。由於每個人眼瞼狀況差異很大,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縫雙眼皮」。


雙眼皮手術常見併發症有哪些?

既然是手術,就可能有併發症產生。雙眼皮手術在術後可能遇到的併發症包括皮下血腫、傷口感染。正常狀況下,少量皮下血腫都會漸漸被組織吸收,不至於造成大礙。剛手術完的傷口務必好好照顧,以降低傷口感染的機會。若發生感染,要立刻回診,及早接受治療。

雙眼皮手術常見併發症


術後一段時間,待眼皮消腫後,可能會見到一些常見的併發症,例如兩側雙眼皮不對稱,有很多種原因會造成雙眼皮不對稱;摺痕可能不順,也可能過寬或過窄;摺痕可能漸漸變淺、變不見。部分併發症與疤痕有關,由於體質的關係,有些人的疤痕比較明顯。因為會移除部分眼眶脂肪,所以有些人的眼眶會出現凹陷。

另外,有些是比較少見的併發症,像是眼睛閉合不全,或是造成一些角膜傷害。

若遇到這幾個狀況,理論上可以進行調整。


哪些狀況需要再次手術?

需要再次手術的考量,主要是看雙眼皮有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包括不對稱、寬度、疤痕、凹陷等狀況都有可能再次手術。

醫師通常會等恢復期過後再仔細評估是否需要再次手術,不同的狀況會在不同的時間點處理,一般來說會等待疤痕比較成熟穩定以後進行,較不會影響手術。


雙眼皮手術後,傷口照護重點

雙眼皮術後照顧很重要,務必保持傷口清潔,醫師大多會開立藥膏,並教導正確照護方式。雙眼皮的傷口屬於「清潔傷口」,照護起來比較簡單,可以自己在家換藥,先用生理食鹽水、棉棒清潔傷口,再敷上藥膏。

剛開完刀的傷口可能有些滲血或分泌物,每天應該進行清潔,不要讓傷口卡著一層厚厚的痂,不但會影響拆線,也可能影響到後續疤痕的形成。

雙眼皮手術後,傷口照護重點


術後可以適度冰敷,有助於消除腫脹。也請盡量不要吃一些容易過敏、刺激性、會造成眼睛腫的食物,比如說海鮮、酒類、麻辣等,避免腫脹惡化。

充足休息非常重要,可減輕眼皮腫脹,對傷口恢復也有幫助。使用電腦、手機的時間要縮短,避免眼睛過度疲勞。雙眼皮手術會對於眼睛周圍的組織造成一些破壞,需要時間恢復,這段期間用眼會容易感到疲倦,休息真的很重要。

術後請先暫停化妝,要等到拆完線、傷口恢復穩定後才可以開始上妝。隱形眼鏡也請暫時不要配戴,若是縫雙眼皮大約是暫停一周,待消腫恢復後可以開始戴,若是割雙眼皮,得等到拆線、傷口穩定再開始戴會比較理想。


哪些人不適合接受雙眼皮手術?

有全身性疾病的人,例如糖尿病、凝血功能異常,術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較高,要非常小心。

臨床上偶而會遇到明顯凸眼的狀況,這時要評估是否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問題、凸眼的程度是否有在進展,都需要留意。

有很多人會關心蟹足腫,想了解術後疤痕是否會很嚴重,醫師會評估溝通,確認是否為蟹足腫,再討論手術的可能性。


雙眼皮手術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考慮雙眼皮手術時,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眼睛,並非加上雙眼皮就能夠變成像藝人的眼睛。接下來要了解自己的期待,究竟想變成怎樣,雙眼皮手術不是想變成怎樣就能夠達成。建議跟手術醫師充分溝通,讓實際動手術的醫師了解,才不會與自己的期待有落差。

安排手術時,要規劃充裕的休息時間,讓傷口能消腫、癒合,千萬不要在工作很忙、時間緊迫的狀況下動手術。安排在休長假、寒暑假,會比較合適。

網路時代讓大家獲得很多關於雙眼皮的資訊,但也可能抱持不切實際的期待,畢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動手術前務必跟醫師好好討論喔!




同場加映:


一起改善膚色與膚質?皮秒雷射(懶人包)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