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聊天室】讓關節腫痛、變形的 自體免疫關節炎

by | 3 月 17, 2020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中心疾病管理及資料科學研究室主任 邱瑩明醫師


邱瑩明醫師:自體免疫關節炎跟一般我們常見的,像是退化性關節炎,或是受傷造成的風濕等,最大的差別在於,一般這種退化性關節炎,或者因為風濕造成的痠痛的話,在休息之後是會比較舒服的,反倒是過度使用,才會造成它的症狀加重。


邱瑩明醫師:但是自體免疫關節炎有一個特徵,就是說休息愈久它會愈不舒服,通常最早的症狀都是在一早起床的時候關節會很僵硬,而且這種僵硬可能都會持續超過一個小時以上才會改善,或者請他自己簡單握個拳頭,一般人握拳頭是有辦法整個握起來,可是如果是自體免疫關節炎的話,你叫他握拳的話,拳頭中間就是會有一個洞,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拿牙刷會有困難。

邱瑩明醫師:自體免疫的關節炎其實有很多種,一般最常見的是包含,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這是比較常見我們遇到的自體免疫關節炎。

邱瑩明醫師:如果以僵直性脊椎炎來講的話,好發的族群大概在20-30歲,以男性為主。

邱瑩明醫師:如果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話,好發的族群會是在50-60歲,大概這是以女性為主。

邱瑩明醫師:剛剛提到的乾癬性關節炎,它的好發族群可能會是在40歲前後,這部分男性、女性的發生率,可能就不會差異太多。

邱瑩明醫師:比較常遇到會造成關節變形的這些自體免疫關節炎包含是,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這些都很容易造成關節的變形,如果沒有提早治療的話,一旦變形這些都是無法恢復的,有的人可能發作的進展會更快,可能一到兩年我們都會發現到,外觀上面已經開始看到,關節已經不一樣了。

邱瑩明醫師:自體免疫關節炎,因為它的原因是來自於,免疫系統發炎所造成的,免疫系統一旦發炎的話,通常不會只有侵犯到關節,常常其他的器官也會影響到,這個我們稱之為「共病」。

邱瑩明醫師:以僵直性脊椎炎而言,除了下背痛之外,最常見共病像是眼睛,它會引起眼睛的發炎,我們稱之為虹彩炎。

邱瑩明醫師:如果以類風濕性關節炎來講的話,它的發炎也常常會合併肺部發炎,我們稱之為間質性肺炎,或者合併乾燥症,嘴巴乾、眼睛乾這些症狀。

邱瑩明醫師:如果以乾癬性關節炎而言的話,除了造成關節發炎也會造成皮膚病變,造成我們說的乾癬,也有可能引起腸道的發炎,我們稱之為發炎性腸道疾病。
邱瑩明醫師: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我們最常治療是從口服藥物開始,口服藥物可以先從傳統抗發炎的藥物,除了短期使用類固醇之外,我們會併用一些消炎止痛藥物。

邱瑩明醫師:但就長期而言的話,長期控制的藥物,我們使用的是免疫調節劑,免疫調節劑大部分都是口服藥物,這些免疫調節劑的話,我們特別要注意的就是說,有的人可能要在定期的追蹤抽血報告,看看有沒有影響到肝功能、腎功能。

邱瑩明醫師:有的人即使用了這些藥物之後,效果還不是很好,因此這幾年有生物製劑,生物製劑對這些自體免疫關節炎,甚至它們引起的共病效果都非常好,而且這些藥物比較少肝、腎功能的副作用,只是說這些藥物因為是比較特殊的用藥,通常是在一定的嚴重度的情況下,我們才會給予這些藥物的治療。

邱瑩明醫師:在急性期發炎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一些肌肉的用力,比如說手指頭稍微用力,或者大腿肌肉用力,這些用力的動作不太會去動到關節,但是可以維持關節附近肌肉的力量,急性期過了之後,接下來我們的關節,可以做一些比較緩和的一些動作,避免關節發炎久了之後,造成攣縮變形。

邱瑩明醫師:這些自體免疫關節炎不會受到飲食的影響太多,因為它們不是我們以為的尿酸的這些飲食所造成,所以飲食上面可以正常飲食,免疫系統受到壓力的影響其實很大,所以過度的壓力,會讓自體免疫關節炎的發炎變得難以控制,再來規律的作息也很重要,還有適當的休息,這些東西都對我們的免疫系統會造成影響。

邱瑩明醫師:我曾經有一個病人,她是乾癬性關節炎,她在20-30歲的時候就發病,是一個女生,她當時發病的時候有手的關節炎,也有皮膚乾癬的症狀,直到這幾年她才知道,這可能是乾癬性關節炎,要來看免疫風濕科,做相關的診斷跟治療。

邱瑩明醫師:當她來看的時候,她的手的關節已經很明顯的變形了,當然皮膚的病灶也是很嚴重,這時候我們給她乾癬性關節炎的傳統治療,之後因為效果也沒有很好,因此我們再給她用了生物製劑,用了生物製劑之後病人效果非常的好,她的皮膚的病灶完全消失了,但是她的關節很可惜的,關節的變形是無法恢復的。

邱瑩明醫師:自體免疫關節炎,大多都是不可逆的關節變形,要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才能夠掌握治療的黃金時期!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