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癌,免疫治療助抗癌

by | 12 月 10, 2019

三陰性乳癌,免疫治療助抗癌


突然得知罹患乳癌,經常讓患者心慌意亂。然而,面對這個女性最好發的癌症,第一要務是取得乳癌細胞進行化驗,再依照乳癌細胞的各種生物標記,擬定個人化的治療計劃。


檢測生物標記,對抗乳癌

首先醫師會檢測乳癌細胞是否具有雌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等生物標記。

這三種生物標記都是「細胞受體」,受體是位於細胞表面或細胞內的蛋白質。你可以把這些受體想像成細胞的感官,能協助細胞「接收訊息」。我們的身體會透過血液中的化學物質來調控細胞功能,細胞需要有受體當接收器,才能做出反應。
「雌激素受體(ER)」和「黃體激素受體(PR)」都是女性荷爾蒙的受體。如果細胞有這兩個受體,血液中的女性荷爾蒙能與受體結合,進而影響細胞內的基因表現,促進細胞分裂、生長、發揮作用。第三個受體是「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過度表現的HER2會讓乳癌細胞加速分裂、轉移。

多數乳癌患者的癌細胞會帶有其中一個受體,然而,約有15-20%的乳癌患者其癌細胞內沒有任何受體,被稱為「三陰性乳癌」。


三陰性乳癌的特色

確認這些生物標記,可以協助醫師擬定治療計畫,若乳癌細胞具有ER、PR,我們可以使用「荷爾蒙治療」來阻斷荷爾蒙對癌細胞的影響;當癌細胞具有過度表現的HER2,我們就可以使用「標靶治療」來抑制癌細胞生長。

關鍵標記,對抗乳癌


相較之下,三陰性乳癌患者無法使用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且惡性度較高,比較容易轉移到肺臟、大腦等遠端器官,接受治療後也比較容易復發,尤其容易於三到五年內復發。

值得注意的是,三陰性乳癌的患者通常較年輕,可能小於五十歲,甚至小於四十歲,而不是六十幾歲的銀髮族。當患者本身有乳癌基因BRCA變異的話,亦較易罹患三陰性乳癌。

根據研究,三陰性乳癌患者癌細胞的細胞分級較高。「細胞分級」是檢驗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相似程度。細胞分級低代表癌細胞長得與正常細胞比較相近,分化比較好,這樣的腫瘤長的比較慢;細胞分級高代表癌細胞與正常細胞非常不像,這樣的癌細胞長得快,較有可能轉移。


迎戰三陰性乳癌

目前三陰性乳癌的治療方式,包含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傳統的乳癌治療通常是先讓患者接受手術,再做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近年來研究發現於手術前先做化學治療,也就是先做「術前輔助治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對患者比較有利。因為於術前進行輔助化學治療,醫師較容易評估藥物對癌細胞的治療效果,若接受幾次化療後,乳癌腫瘤明顯縮小,代表藥物有效,可繼續使用;假如腫瘤反應不佳,便可考慮使用其他藥物。結束化學治療的療程後,患者再接受乳房切除手術。


三陰性乳癌不具有荷爾蒙受體及過度表現的Her2受體,對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沒有反應,不過醫師還可以嘗試化驗「PD-L1」,看看是否適用「免疫治療」。

免疫系統是身體用來對抗病毒、細菌,負責防衛的私人部隊,免疫治療的概念就是利用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

正常狀況下,我們體內的細胞會有正常生命週期,於適當時機凋亡,這是所謂的「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然而癌細胞卻能持續、活躍地增生。

免疫學家發現免疫系統的T細胞上具有PD-1,至於想要躲過免疫系統攻擊的癌細胞上則有PD-L1,能與PD-1對接。當癌細胞的PD-L1和T細胞的PD-1相接時,就像踩下煞車一般,能抑制身體的免疫反應,讓癌細胞逃過免疫系統的攻擊。

什麼是免疫療法


發現癌細胞是透過這個方法來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後,大家便開始尋求破解之道。免疫治療的藥物進到患者身體後,會先與乳癌細胞的PD-L1結合,如此一來,PD-L1就無法跟T細胞的PD-1相接,便不能再瞞騙免疫系統。透過這樣的機轉協助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


1990年代,免疫學家本庶佑發現PD-1在免疫系統所扮演的角色,開啟了免疫治療的可能,也於2018年獲頒諾貝爾獎醫學獎。

根據統計,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中約有4成屬於PD-L1陽性的腫瘤,可考慮使用針對PD-L1的免疫療法,搭配化學治療有助於延長整體存活期。

乳癌治療過程常見副作用


相較於化學治療,免疫治療的副作用較少,然而接受免疫治療時,還是可能出現一些副作用,例如疲倦、發燒、腹瀉、噁心、嘔吐、便秘、食慾降低、搔癢、皮疹等。若有需要,醫師都能給予協助。


貼心小提醒

當患者聽到自己的乳癌屬於「三陰性乳癌」,可能會感到沮喪。然而,我們要提醒大家,「三陰性乳癌」只是評估乳癌的其中一個面向,整體預後及存活率仍與發現乳癌時的分期有關。平時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檢查,及早發現乳癌,及早治療,能有較佳的預後。

免疫治療的實現,讓乳癌治療又多了一個選項,患者、家屬要與醫師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成效。




【特別公開】三陰性乳癌衛教圖卡可由以下連結下載喔!


圖卡一:認識三陰性乳癌


圖卡二:三陰性乳癌治療


圖卡三:乳癌免疫治療


圖卡四:迎戰三陰性乳癌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