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發作釀車禍 穩定控制很重要

by | 11 月 26, 2019


記者:曾正豪報導

「碰!」一場車禍,嚇壞四周路人、駕駛,在2019年9月底,台北市景福門附近一台休旅車突然失控,追撞等紅燈三名機車騎士,後來又撞上人行道,車才停止,所幸沒有釀成重大傷亡,原來是車上40多歲男性駕駛癲癇發作,才釀成意外。

當一個人癲癇發作,意外風險就會大幅增加,臺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副教授郭律廷表示,上述就是典型癲癇引發車禍病例,臨床上,也有癲癇患者沒有規律用藥,結果騎摩托車騎到一半,突然癲癇發作而撞樹,雖然情況少見,但卻非常危險,一旦出現車禍,龐大的撞擊力道,也可能傷害腦部,形成嚴重腦部外傷。

大腦脆弱如豆腐 外力碰撞易損傷

郭律廷醫師指出,大腦像一塊豆腐裝在盒子裡,一受外力撞擊,很容易就會受損,出現頭暈、頭痛等腦震盪症狀,也有人發生意識改變、昏迷,或因顱內出血,引起半邊手腳無力、複視等神經學症狀,當血塊或腦部腫脹壓迫到腦幹,就有生命危險,必須馬上清除血塊,進行搶救。有時,大腦受傷也會產生異常放電,造成癲癇,患者全身抽搐,若沒有及時診斷並給予藥物控制,預後狀況會受影響。

頭部外傷恐需手術 術後監測、追蹤不可少

當患者頭部外傷送醫,醫療團隊會依需要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檢查,或針對受傷部位安排其他檢查,再依檢查結果決定是否手術治療。主要手術方式包含開顱血塊清除術、顱骨切除術與顱內壓監測器置入手術等。
針對顱內壓監測,郭律廷醫師解釋,頭部外傷合併顱內出血時,醫療團隊雖然移除血塊,但手術後的一週內,腦部依傷害程度可能產生腫脹惡化問題,除了在手術後給予降腦壓藥物治療,避免腦壓升高,也會依據腦壓數值變化趨勢決定需要安排哪些後續檢查、治療,避免大腦進一步受到損害。

隨著時代進步,醫療團隊手術時除了可以進行顱內壓監測器置入手術,還可同時監測腦溫變化,在台大醫院神經外科,另可透過「穿顱超音波」、「腦組織氧分壓監測系統」與「腦血流量監測系統」等神經監測儀器輔助,讓醫師獲得更多資訊,以作為治療決策依據。

頭部受傷可能引癲癇 考慮預防性抗癲癇藥物

此外,頭部外傷、受損後,無論是否需要接受手術,都可能因不正常放電而產生癲癇症狀,尤其是有顱內出血、顱骨骨折或年紀較大的病患,發生機率更高。對於接受手術治療或出血量較多但不需手術的病患,醫師多會建議使用預防性抗癲癇藥物,用藥時間至少一週。若是意識清楚的患者,可使用口服抗癲癇藥物,如果病患昏迷,則可以使用靜脈注射給藥或以鼻胃管灌食、給藥,使癲癇發生機率得到良好的控制。研究顯示,若癲癇未獲良好控制,頭部外傷後的預後會比較差,未來發生慢性癲癇的風險也會增高。

醫籲癲癇病友 一定要規律用藥

至於有癲癇病史的病友,郭律廷醫師則建議病友,一定要規律服用抗癲癇藥物,若服用抗癲癇藥物,癲癇還是發作,可能就要考慮調整劑量或調整藥物類型,避免在駕車或騎車途中癲癇發作引發車禍,進而危及生命安全。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