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嘴破、腹瀉、體重減輕,當心克隆氏症

by | 11 月 28, 2019

長期嘴破、腹瀉、體重減輕,當心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通常好發於20~30歲年輕上班族以及40~60歲中老年族群兩階段,但各年齡層亦可能發生。台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陳家昌醫師表示,目前克隆氏症病因仍不清楚,可能與遺傳、免疫系統、腸道菌種等因素有關,可確定的是在歐美屬較常見疾病,亞洲克隆氏症患者則相對較少,推論或許與環境、體質、基因有關。


克隆氏症常見症狀有哪些?如何診斷?

陳家昌醫師指出,克隆氏症常見症狀為腹痛、腹瀉,這些症狀一般人或多或少會遇到,然而克隆氏症或潰瘍性結腸炎屬不易好轉的慢性疾病,如果症狀反覆發生、持續超過3~6個月都未好轉,就要警覺,應盡快至醫院檢查。
除腹痛腹瀉之外,克隆氏症還可能出現血便、發燒、腸道狹窄等症狀,有些病況較嚴重的患者,體重也會驟減。有些患者因症狀較輕微而忽略就醫導致延誤確診,錯失及早治療的時機。

克隆氏症的腸道變化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診斷較複雜困難,醫師會先評估患者症狀,再透過胃鏡、腸鏡確認是否有較典型的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症狀。有些患者會做電腦斷層,看看腸道是否有狹窄或發炎的狀況。

進行內視鏡檢查時醫師通常會做切片,讓病理科醫師檢查是否有克隆氏症的病理表現,綜合各種線索來下診斷。


克隆氏症是否可能痊癒?目前有哪些治療方式?

陳家昌醫師解釋,每個病患疾病表現皆不太一樣,有些患者出現過一次嚴重的發作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好好的,感覺上似乎痊癒,但後來仍可能會再次發作;有些患者狀況可能一直都不太好,持續有輕度發炎狀況,一直不太舒服。

克隆氏症是個不易痊癒的慢性疾病,多數患者無法完全停藥,仍需持續服用免疫調節藥物,將病情控制穩定。若積極配合治療,大部分患者可像一般人正常生活。

克隆氏症常見的症狀


克隆氏症治療不外乎內科藥物治療跟外科手術治療,藥物則是免疫調節藥物,如免疫抑制劑、類固醇等,有些患者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原則上都是為了調節免疫系統。各藥物的機轉不盡相同,每個患者發炎程度也不同,故醫師會依患者狀況進行調整。

有些患者起初較嚴重,需直接使用生物製劑;症狀較輕微的患者,服用免疫調節藥物即可。類固醇是醫師蠻常使用的藥物之一,效果不錯且快速,但類固醇不能長期使用,通常使用於急性期。

使用生物製劑還是需搭配傳統口服藥物,一般很少單用生物製劑就將克隆氏症控制穩定,會使用到生物製劑的患者多為是中重度發炎,故還會搭配免疫抑制藥物或免疫調節藥物。


不只有腸道!克隆氏症還可能有多種腸道外症狀

克隆氏症為一種全身各處皆可能出現發炎的免疫疾病,若未及早控制恐引發其他腸道外症狀,如肝炎、關節炎、皮膚、口腔、眼睛、血管性栓塞等。

不只有腸道!克隆氏症還可能有多種腸道外症狀


陳家昌醫師提醒,眼睛部分需特別注意,因嚴重的眼睛併發症恐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失明。克隆氏症患者若覺得視力模糊或眼睛不適,應保持警覺盡快就醫,檢查是否有眼睛病變,如虹彩炎、葡萄膜炎等,及早預防才能避免失明的風險。


克隆氏症病友飲食是否有需特別注意的地方?

陳家昌醫師建議,若發炎狀況嚴重,飲食須特別注意,應以低渣飲食為原則。因腸道發炎會變得狹窄,若食物太硬、太大,不好消化,會造成患者不適。肉類應選擇較嫩的肉類,避免油炸、太硬。水果及蔬菜盡量選擇纖維質較低或打成汁。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蒜等容易刺激腸道引起疼痛。牛奶、奶製品則會讓部分患者脹氣,在急性期要多留意。

如果患者已控制得很好,無發炎狹窄的問題,基本上飲食上無特別限制,但易產生病菌的生食類仍需避免。


日常生活須注意什麼?

陳家昌醫師提醒,患者應定期回診追蹤,積極配合醫師調整治療策略,不少患者剛確診時都會有些半信半疑,用藥一陣子後就感覺改善很多,覺得「應該好的差不多了,不用再吃藥了吧」,過了一段時間再回診通常就會發現疾病再次惡化,且這類案例屢見不鮮。

陳家昌醫師分享,曾有個20多歲女性患者出現腹痛、血便等症狀,起初以為是痔瘡,後來因症狀反覆出現,做了腸鏡才發現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服用一段時間的免疫調節藥後,症狀曾一度改善,而後她未定期追蹤,直到某次嚴重血便、腹痛、發高燒才再度就診,腸鏡檢查發現已是嚴重發炎,需住院治療,經使用類固醇後,出現變胖、青春痘等副作用。後來醫師協助申請生物製劑治療,讓腸道狀況逐漸好轉,後續在門診追蹤服藥控制。

陳家昌醫師分享,克隆氏症患者本身其實蠻辛苦,家人、朋友的支持對他們有很大的幫助,讓他們不會一個人面對疾病。旁人能適時給予支持,對患者相當重要!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關節腫痛就診,透過胸部影像檢查,意外發現肺部已纖維化。由於患者平時僅偶爾咳嗽,並未察覺異狀,導致延誤治療時機。」黃建中醫師表示,肺纖維化會讓肺部漸漸失去彈性,嚴重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即使初期沒有顯著症狀,若患者具有肺纖維化高風險特性,應盡快進行第一次的肺功能檢查,依據檢查結果持續追蹤,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