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警訊反覆出現須警惕-神經內分泌腫瘤

by | 10 月 31, 2019


65歲的王女士感覺右腹腫脹而前往醫院就醫檢查,起初以為只是腸胃不適,沒想到醫師進一步安排超音波檢查後,發現肝臟竟有80%都是腫瘤,且胰臟頭與淋巴都有大小腫瘤。經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讓王女士與她的家人都十分扼腕,當時除了腹脹感,完全無其他症狀,卻因就診時機太晚,使王女士錯失及早治療的時機。

走過10年 學會成立助醫療端與大眾認識「罕見癌症」

王女士這樣的案例並非首例,神經內分泌腫瘤(簡稱NET)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有六成好發於胰臟和胃腸道器官,但全身各處器官或組織都有可能生長,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癌症,每10萬人僅約2-3位會罹患,但因症狀不明顯加上診斷不易,平均確診時間需要5-7年,因此治療即晚期不在少數。
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理事長黃燦龍表示,過去10年學會的組織群一直都在疾病衛教上努力耕耘,但去年意識到成立學會後,可更直接地整合跨科別的醫療資源,包括消化內外科、內分泌科、腫瘤內科、病理科、影像醫學科、核子醫學科等專家們,透過定期的會議探討患者案例與治療新知,為患者找出新且好的治療方案,也加強醫療人員端的教育訓練,讓各科醫師們在做第一線的檢查時,能意識到久病不癒的十大症狀,有可能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同時也在每年的11月,推廣衛教活動,讓民眾更加了解「神經內分泌腫瘤」,當症狀反覆地出現時,能第一時間有所警惕。 

十大症狀不可忽視 醫師籲:警惕但勿恐慌

神經內分泌腫瘤又可區分功能性(會分泌荷爾蒙、會產生臨床症狀)及非功能性(不會分泌荷爾蒙)兩大類。功能性的腫瘤會釋放荷爾蒙到人體內,導致許多症狀發生:低血糖、熱潮紅、反覆腹痛、反覆胃潰瘍為最常出現的,其他還包括咳嗽、心悸、氣喘、發熱、皮膚炎、盜汗等十大警訊。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陳明晃提醒,其中以低血糖較為特殊,若在無任何慢性病史的情況下,卻出現低血糖多次,就應該提高警覺心。陳明晃醫師也呼籲,民眾不要因暫時出現上述十大警訊而過於恐慌,而是當症狀持續數周以上,且經過初步診斷,吃藥後仍無明顯改善,即建議可先到腸胃內科、消化外科、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及血液腫瘤科做進一步檢查。

腫瘤生長速度分三級 90%會轉移至肝臟 

進入確診階段,後續的追蹤與治療是一大複雜難題,陳明晃醫師提到,將依據腫瘤生長速度建議患者合適的療法,由慢至快分別是一到三級,由於第三級患者的腫瘤生長速度快,因此在化學治療等全身性治療會較有幫助。另外,因近90%患者都會轉移到肝臟,若僅出現肝轉移,以局部控制的觀點,經由動脈栓塞或電燒療法將有明顯的助益。

北中南11月舉辦趣味活動 增加民眾疾病意識

黃燦龍理事長表示,今年學會在民眾衛教上也特別在11月規劃北中南三場趣味講座,邀請了專業醫師、心理諮商、營養師在各個方面給予建議,除此之外,也布置了三大遊戲關卡,讓民眾可在趣味中學習,深植疾病意識與概念並能以一傳十,傳播給周邊的親友,盼未來能夠讓「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斷與治療來得及,不再產生遺憾。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七十多歲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患者,接受第一線治療後一年多又復發,二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淋巴結腫大到壓迫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兩隻腳腫得非常嚴重,偏偏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又已無法承受更高強度的化療,情況十分不樂觀。」蕭惠樺醫師回憶,「當時剛好有一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問世,與患者討論後決定試試,結果才打第一個療程,腫瘤就縮小一半,第二個療程後更是幾乎全消,很快速就將淋巴癌控制住!」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