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高、容易復發黑色素瘤

by | 10 月 25, 2019


黑色素瘤為皮膚癌死亡人數之冠,除了因為黑色素細胞本身的基因突變機率高、惡性程度高且轉移能力強,導致治療困難,也因台灣患者對疾病意識不足太晚就診,當黑色素瘤進入晚期階段,治療選項非常有限。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任張文震表示,2018年諾貝爾生醫獎癌症免疫治療之一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單株抗體,為晚期患者燃起一線生機,是黑色素瘤術後輔助治療與無法手術的患者相當重要的治療方式。


最大瓶頸是初診即晚期、復發率6成以上

黑色素瘤是一種從黑色素細胞發展而成的癌症,病灶可以長在皮膚任何一處,較常長在腳掌、腳趾或是指甲下方,導致誤以為是一般的痣或是胎記未留意而延誤治療時間。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華建議,如果身上有痣,可以從五個部分觀察是否需盡快就診「不對稱、邊緣不光滑、顏色不均、直徑大於0.5公分、外觀變大或變化」。廖怡華醫師表示,台灣有將近4成患者初診時,即是第三期與第四期,且多是對於疾病意識較為低落的年長者。即便接受了手術治療,但晚期的復發率仍高達6成以上,平均2名患者就有1位可能會復發。


9成患者不需再等待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助降低復發率

張文震主任指出,有BRAF基因的患者大約有16%,他們可選擇標靶藥物放手一搏,然而剩下的84%無BRAF基因的患者,只能選擇以介白素、干擾素為主的治療。至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單株抗體無需考量BRAF基因問題,成為這些患者的治療新曙光。


醫師籲:及早使用抗PD-1藥物 有助兩大治療目標

張文震主任建議,愈早開始使用對病人愈好,「避免復發、延長存活期」是黑色素瘤最重要的治療目標,能讓病患接受術後治療不影響生活品質。


廖怡華醫師也呼籲,現在已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可以提供給患者作為新的治療選擇,面對最難纏的皮膚癌症,及早治療千萬別輕易放棄。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