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微凸的痣,居然是皮膚癌?!很容易忽略的基底細胞癌

by | 10 月 30, 2019


一名51歲女士,因為鼻子上有一個不規則的黑色病灶,影響外觀求助於皮膚科門診,經切片檢查為基底細胞癌,幸好範圍不大,經手術治療後,目前規則追蹤並無大礙。


基底細胞癌好發在陽光曝曬的部位,例如面部或是手部,常常被誤認為是粉刺或是痣。

基底細胞癌好發在大於四十歲的中老年人,和UVB照射有關,其他可能相關的病因還包括砷中毒,因為位置常見在臉部、尤其是太陽曝曬處、且基底細胞癌一般生長速度很慢,因此許多病患會當成痣不以為意、延誤就醫,至皮膚科看診才知道是基底細胞癌。


有少數早發型的基底細胞癌和基因有關,此型是因為腫瘤抑制基因PTCH1突變造成,稱為Gorlin syndrome戈林症候群、又叫基底細胞痣癌症候群 (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病患會在青春期全身開始出現多發性的基底細胞癌,除此之外還會出現大腦鐮薄層樣鈣化 (lamellar calcification of the falx)、口腔的角化囊腫 (jaw keratocyst)以及手腳掌出現小凹陷 (palmar/plantar pits),此疾病盛行率低、可以透過基因檢測協助診斷。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是最常見的皮膚癌。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其實是皮膚癌中最常見的一種,一般發生在中老年人,臨床上呈現緩慢擴大不癒合的突起,有時表面會輕微出血,其他型式有結節型、表淺型、色素型、硬皮型等。通常基底細胞癌不容易有淋巴以及遠處的轉移,因此只要早期治療,預後良好。


結節型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臨床類型。

基底細胞癌可以分成許多類型,其中結節型、潰瘍型、表淺型、色素型、硬皮型為主。

其中以結節型基底細胞癌最常見,好發在太陽曝曬的部位、以顏面為主,初期在皮膚表現會出現油亮的蠟狀隆起結節、像珍珠一樣,表現會出現些微的微血管擴張,慢慢變大成為盤狀。潰瘍型基底細胞癌會呈現盤狀中間慢慢下陷出現潰瘍,潰瘍邊緣會有像蟲咬過的樣子(rodent border),嚴重有時會局部會向下侵犯至皮下組織、甚至肌肉骨骼。


結節型初期在皮膚表現會出現油亮的蠟狀隆起、像珍珠一樣,常被誤認是痣。


結節型基底細胞癌:腫瘤會呈現油亮的凸起、蠟狀似珍珠樣,同時有局部微血管擴張。

色素型基底細胞癌臨床可見色素沉澱、局部會有點潰瘍,臨床可能和黑色素細胞癌難以區分,因此切片檢查確立診斷十分重要。


色素潰瘍型基底細胞癌:長在耳朵,臨床可見深黑色、局部潰瘍的腫瘤,表面有些微血管擴張,臨床似黑色素細胞癌。


表淺型基底細胞癌常見好發部位在軀幹,臨床上會呈現脫屑淺紅色斑塊,病人的病灶會和乾癬或是濕疹相似,但是仔細觀察斑塊會有細緻薄半透明質地的邊緣。

硬皮型的黑色素細胞癌預後最差,臨床上可見扁平、粉紅色的斑塊,幾年以後會逐漸硬化擴大。與結節潰瘍型基底細胞癌不同的地方,硬皮型的黑色素細胞癌通常表面不會呈現半透明狀,皮膚表現上會類似疤痕堅硬的組織,硬皮型比起其他的類型常常侵犯較深,較難處理。


硬皮型基底細胞癌:在鼻子可見一大塊類似疤痕組織的粉紅色斑塊、局部潰瘍有傷口、此型常侵犯較深,預後較差。


皮膚科醫師會利用皮膚鏡或是切片檢查確認是否有惡性變化,進而安排進一步的治療。


在皮膚鏡底下,基底細胞癌會有它的臨床特色,在病灶處會呈現半透明狀,而且常常有微血管的不正常增生,此外深色的斑點邊緣也會很不規則、甚至會有凹陷傷口。

一旦臨床懷疑有惡性變化,建議切片檢查、做病理化驗、確立診斷。基底細胞癌一般不容易轉移,但容易在皮膚局部向下侵犯,嚴重時可侵入肌肉骨骼,故須早期發現治療。


手術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基地細胞癌目前的黃金治療準則仍是手術,一般手術會建議切除一些安全邊界,因此切除範圍會比肉眼可見的腫瘤範圍還要大,手術也是目前針對高風險性、硬皮型的基底細胞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對於基底細胞癌的清除最佳,傷口有時較大,術後照顧尤其重要。

對於小的、低復發風險的基地細胞癌可以使用局部電燒和刮除術。


電療可以用在對於無法用手術切除的基底細胞癌、例如長在眼皮、鼻子、耳朵或是年紀太大的病患,或是手術切除後仍局部有癌細胞的患者都可以利用電療輔助治療。

局部免疫調節劑以及光動力治療,可以用於表淺型的基底細胞癌以及小於兩公分的基底細胞癌,但是缺點是治療時間較長,5% Imiquimod(樂得美軟膏)局部擦拭至少要一個半月以上,且須每日塗抹於患部,每周五次,才可達到療效。因為局部免疫治療只對表淺型的基底細胞癌有療效,所以後續追蹤十分重要,萬一病患出現較深層的侵犯,建議後續仍需手術治療。

對於遠端轉移或是多發性的基地細胞癌,難以使用手術或電療治療的患者,可以考慮標靶藥物,目前有兩種vismodegib (Erivedge)以及sonidegib (Odomzo),可以縮小以及減緩基底細胞癌生長的速度。


防曬是預防基底細胞癌的不二法門。


平日積極的防曬對於基底細胞癌的預防非常重要。一旦懷疑是基底細胞癌,治療必須根據臨床和病理特徵決定,因此皮膚切片檢查是必要的。若手術切除以後,建議治療後的每半年追蹤,追蹤一年以後改為每年追蹤,以評估是否有基底細胞癌局部復發的可能性。

Reference:

1. Aasi SZ.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at high risk of recurrence. UpToDate. 2019.
2. Christensen SR, Wilson LD, Leffell DJ. Chapter 90: Cancer of the Skin. In: DeVita VT, Lawrence TS, Rosenberg SA, eds. DeVita, Hellman, and Rosenberg’s Cance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 11th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9.
3. Martins RG. Systemic treatment of advanced cutaneous squamous and basal cell carcinomas. UpToDate. 2019.
4.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Basal Cell Skin Cancer. Version 1.2019.
5. Xu YG, Aylward JL, Swanson AM, et al. Chapter 67: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In: Niederhuber JE, Armitage JO, Doroshow JH, Kastan MB, Tepper JE, eds. Abeloff’s Clinical Oncology. 6th ed.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2020.
6.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8e.
7. 成大醫院皮膚部Crux南十字星影像系統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20歲的大學生,因為蕁麻疹反覆發作,讓生活大受影響。」林尚宏醫師表示,「每次蕁麻疹發作,就像全身有螞蟻在爬,奇癢無比。患者全身皮膚佈滿抓痕,常抓到破皮出血。甚至讓他不願意上課,也放棄參加社團活動。」

患者一開始接受抗組織胺治療,後來再增加到四倍劑量時,症狀改善仍有限,讓他感到非常沮喪。林尚宏醫師說,後來經過討論後,我們決定使用第三線藥物。所幸,經過治療後,他的症狀終於獲得大幅改善,隨著病情受到控制,他逐漸恢復信心,也回到校園,積極參與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