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常常肚子痛?要看醫師嗎?

by | 5 月 29, 2019



孩子一直喊肚子痛,不知道有沒有生病?


門診中除了因為咳嗽鼻涕發燒來看診外,很常遇到憂心忡忡的父母親、阿公阿婆帶著孩子進入診間問「歐醫師,孩子常常抱怨肚子痛,看了好多醫師、吃了好多藥,可是孩子還是說肚子痛!」、「已經肚子痛一段時間了,不知道孩子肚子到底怎了?」、「需不需照X光,或是要做進一步檢查啊?」


坐在看診椅上的孩子,就是因為不時的告訴父母「肚子痛!」,這樣的狀況已經痛了一個月,父母親也在許多診所找過醫師幫忙,卻都沒辦法解決!


孩子看著我,不停地轉著椅子,完全沒有父母親說的「孩子肚子痛、身體不舒服的感覺!」 


「孩子是不是不愛喝水、上廁所習慣不好?」我一邊幫孩子的肚子聽診、一邊詢問著父母親。


父母親瞪大眼睛附和著「對對對!孩子都不喝水,也不愛吃蔬菜水果!」。 


我告訴繼續責備著孩子的父母親,孩子腸胃蠕動正常,沒有腹脹狀況,孩子會有時候說肚子痛、大部分時間卻都正常表現狀況,這樣的情形最常見的就是飲食、作息習慣不好,造成孩子便秘,肚子裏面有宿便而讓肚子不舒服。 


「不用特別抽血、照X光、做超音波,也不用吃藥,只要讓孩子的飲食、作息習慣正常,肚子不舒服的狀況就會改變!」 




注意肚子疼痛的形態、位置和頻率


兒童肚子痛,不像大人一樣可以精確地說出位置、疼痛的方式,面對兒童告訴父母親「肚子痛!」,請先注意孩子疼痛的形態、位置,頻率,例如是間歇性或是持續性?上腹部或是整個肚子?表情和精神活力好不好?是不是有發燒?來大概分別是否屬於急性肚子痛、要趕緊處理。 




所以,當孩子告訴父母親肚子痛,並不是父母親就必須馬上帶到門診,可以先排除一些並不需要帶到門診處理的問題。 




首先,先回想孩子最近是不是常常告訴父母親肚子痛,可是一會後,卻又若無其事地玩耍、忘記有規則的排便習慣?是不是最近即將考試、參加比賽造成肚子不舒服?或是每次吃完某種食物,就告訴父母親肚子痛,可是其它食物又不會發生肚子不舒服狀況。 




最常見的原因是不喝水、身體便秘有宿便


若是常常告訴父母肚子痛,可是只是偶而說會肚子痛,有時候又說不會肚子痛,而且肚子不痛時,精神活力佳、四處跑動,也沒有發燒、嘔吐、拉肚子,就像是沒有事情發生一樣。 




這時候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因為水喝得少,肚子裡面有宿便、沒有排乾淨造成的便秘。這時候只要多喝水,讓兒童排便正常,就可以減少兒童偶爾說肚子不舒服的頻率。 




少數容易緊張的孩子會有腸燥症


另外一種少見的慢性腹痛,是所謂的腸躁症。腸燥症的症狀包含腹瀉,或是便秘,有些人則是腹瀉與便秘交錯,這是一種腸道功能異常造成。若是孩子在過去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天以上反覆出現腹瀉或是便秘,且排便後症狀改善,孩子的排便次數改變、或是型態改變,就可以高度懷疑孩子有腸燥症。 




這些孩子常常發生這樣的狀況,若是詢問病史,可以發現孩子面對考試時變嚴重,吃藥改善、但又無法完痊癒。雖然腸燥症並不會影響營養吸收,體重也不會受影響,但腸躁症會影響孩子睡眠、生活、飲食等,所以還是必須長期服用腸胃要來減緩症狀。 




吃了某種食物後肚子痛、嘔吐拉肚子


另外,若是孩子在進食後不久,就會告訴父母親肚子疼痛,過了一段時間就又恢復正常,這時候要懷疑孩子是不是食物造成的過敏性腸胃。這是因為過敏性胃腸在進食後不久,因為致敏食物過敏原會造成胃腸道的蛋白質的流失和血中蛋白質過低,造成腸胃壁水腫,腸胃壁水腫導致的直徑狹窄,讓孩子脹氣、抱怨肚子痛,並有可能會嘔吐拉肚子。 




除了腸胃症狀的表現,會發現過敏性腸胃的孩子食慾減少、體重沒有辦法正常增加。而這些症狀會在沒有吃到容易過敏的食物,例如配方奶、肉、豆、蛋之後症狀獲得緩解。 




若嘔吐腹瀉發燒,最常見的原因是腸胃炎


排除換奶、宿便造成便秘、腸燥症或是過敏性腸胃造成的腹痛後,可以觀察孩子有沒有嘔吐、拉肚子,或是伴隨著發燒,若是有這些症狀,要懷疑孩子是不是因為吃壞肚子、或是病毒感染造成的腸胃炎。 




無論是吃壞肚子造成的腸胃炎,或是病菌感染的腸胃炎,孩子一開始會抱怨肚臍下方、整個下腹部周圍疼痛,接著疼痛部位逐漸轉移到肚臍周圍。若是伴隨嘔吐狀況,孩子可能會告知父母親,肚臍左上方疼痛,除了上吐下瀉,有時會伴隨著發燒。 




持續劇烈腹痛、嘔吐,臉色蒼白精神活力差,趕緊到門診


腸胃炎孩子也有可能用肚子絞痛方式呈現,但大多為間歇性,肚子不舒服的狀況可能在孩子嘔吐或腹瀉後稍微好轉。但若孩子是持續劇烈腹痛,則要懷疑是外科急症的闌尾炎、腹膜炎或腸套疊。 




也就是說,若兒童持續腹痛或絞痛,伴隨著嘔吐、血便,孩子臉色蒼白,精神活力變差、意志改變,甚至隨著發燒,有這樣的症狀就必須帶著兒童趕緊來門診求診。 




右下腹輕輕一壓就痛,要懷疑是盲腸炎


持續的腹痛、伴隨著絞痛,最常見的就是覆膜炎,或是闌尾炎。除了臉色蒼白、面露不舒服表情外,孩子會抱著肚子說整個肚子壓痛,輕輕一碰就哭泣喊痛。孩子會伴隨發燒,腹部脹,有時候會有嘔吐等症狀。 




由於孩子較不會表達,父母親也容易誤解孩子疼痛不舒服,所以盲腸炎比較難診斷,有時候確診時發現盲腸已經破裂。盲腸破裂後,腹痛會暫時減輕,但不久後腹痛範圍變大,這是因為膿血附著病菌散布到腹膜造成腹膜炎。這時只要孩子稍稍走動、肌肉稍微牽扯到腹膜就會引起劇痛。 




3個月~2歲間持續嘔吐解血便要懷疑腸套疊


腸套疊主要有三大症狀,除了間歇性腹部劇烈疼痛外,伴隨著嘔吐及解血便,腸套疊好發年齡在3個月~6歲之間,大部份發生在2歲前,這是因為最常見小腸像大小水管一樣跑到大腸裡,也可能是大腸跑到大腸、小腸跑到小腸裡。腹痛是間歇性,約30分鐘痛一次,每次約痛5~10分鐘,但是不痛的時候就像沒事一樣。 




原則上,孩子若出現歇性腹部劇烈疼痛,伴隨著嘔吐及解血便,應盡快就醫治療,通常利用超音波檢查即可診斷。治療腸套疊的方式,傳統是利用先嚐試鋇劑或生理食鹽水灌腸檢查,同時加壓嘗試灌通。嚴重則必須開刀。 




有時候腹部痛是肺炎、泌尿道感染造成


有時候孩子告訴父母親,肚子的右上方或是左上方疼痛,且合併咳嗽和發燒,這有可能是用力咳嗽造成的腹痛,或是肺部發炎造成的不舒服。




肚臍下方痛,也有可能是泌尿道感染、膀胱發炎引起的腹痛,確診的方式就是驗尿檢查。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二十多歲的女士,在生產後合併壓力性肥胖,進食量真的很大。」劉家嘉醫師表示,「因為健康檢查顯示有脂肪肝,且肝功能及膽固醇偏高,再加上大食量,自己藉由飲食和運動的效果一直很有限,所以讓她決心積極尋找醫學方式來治療她的肥胖問題。

經過詳細和病患討論後,她決定接受訂書針縫胃手術,利用胃鏡於胃內進行胃部體積縮小,幫助減少進食量。劉家嘉醫師說,術後不久,她已減少了14公斤,肝功能已恢復正常,目前仍持續追蹤與控制中,相信3個月即可順利達到理想體重。」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我們經常談到血壓控制的重要性,告訴大家即使暫時間你沒有體驗到高血壓直接帶來的不適,但長期的血壓高還是會造成血管內的變化,影響到身體許多器官的健康,尤其是大血管、腦部、腎臟、心臟都會因為高血壓而受損。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通常是血壓控制不良的結果,讓血管硬化,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 許多人會有個印象:「應該是男生比較容易心肌梗塞吧!」 甚至有人會說:「女生大概要等到停經以後才會有血壓問題啦,如果在五十歲以下不會怎樣啦,不用吃血壓藥。」...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需要長期打針治療,以降低復發的機會。」成大醫院兒童神經科余文豪醫師指出,「由於患者正值青少年,相當在意同儕的眼光,非常不願意在學校打針,所以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也讓病情反反覆覆。」 對青少年患者而言,口服藥物可以提升便利性與治療遵從性,幫助患者把病情控制穩定,減少復發次數,才能避免失能或殘疾!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