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慧雯 醫師
陳太太與高媽媽住同社區,有時會一起到公園做晨間運動,有天在菜市場巧遇,聊天後發現兩人同病相憐,做家事時肩膀痛到舉不起來,甚至睡覺時翻來覆去都會痛醒。
陳太太以為自己得了「五十肩」,於是上網查詢五十肩的復健運動照著做,高媽媽卻說:「你確定這樣子對嗎?我肩膀疼痛就醫,醫生怎麼叫我休息、少提重物?」
到底肩膀疼痛,應該努力運動,還是好好休息呢?事實上,肩膀疼痛有多種可能的病因,不一定是五十肩,必須由醫師診斷,才能獲得精確治療。而五十肩也有許多種亞型:
1. 已排除其它原因,因關節囊膜沾黏引起的五十肩,須由醫師規劃及建議適合的運動治療。
2. 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次發性五十肩,須考慮其它治療方法,例如休息、口服藥物、增生療法、震波治療,局部注射等。
醫師聽完兩位個案陳述病史,做了完整的理學評估,並以超音波進一步做檢查。
‧陳太太疼痛的主因是「脊上肌鈣化性肌腱炎」,造成次發性五十肩,須先接受物理治療(熱敷、電療、超音波、雷射等)幫助肌腱消腫、修復,並考慮震波治療。如果自己貿然拚命甩手、拉單槓、做爬牆運動,反而可能造成肌腱拉扯、發炎,讓關節越來越痛。至於運動治療介入的時機,醫師會藉由超音波追蹤檢查,確認肌腱修復狀況,再安排適合的運動處方。
‧高媽媽檢查的結果是「脊上肌部分撕裂」,並非五十肩,經都普勒超音波檢查確認為急性發炎期,必須適當休息,並接受復健治療,不適合在急性期做肩部拉筋及肌力強化體操。
肩痛+手不舉=五十肩?
目前高解像力肌肉骨骼超音波的技術發展成熟,沒有輻射線暴露的風險,且醫師能透過即時動態影像,確認檢查發現的病灶是不是造成患者疼痛的主因(超音波檢查也會發現舊傷,如果沒有造成疼痛或功能受限,就無需太擔心),比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更具方便性與互動性。藉由醫師的臨床經驗及影像判讀,能讓病變無所遁形,找出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根據臺大醫院復健部教授王亭貴指出,高解析度的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有以下優勢:
1. 協助醫師在症狀不明確或不典型時,早期精確診斷疾病,據以決定治療方針。
2. 追蹤肌肉骨骼韌帶等結構修復的狀況,以調整治療模式及決定運動治療介入的時機與內容。
3. 在患者對現行治療的效果不如預期時,依據明確的影像檢查,調整治療計畫。
4. 假如必須考慮局部藥物注射,可以藉由超音波的影像導引,將藥物注射到精確的位置,避免過去由於無影像導引,所導致的副作用與併發症。
網路資訊豐富,隨手一查就可以找到許多復健及治療運動,但是肩膀疼痛不一定是五十肩,也不是所有類型的五十肩都適合做拉筋體操,所以在開始運動之前,還是要由醫師診斷、評估,給予適合的治療建議及運動處方,才能避免運動傷害。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手麻好困擾!簡易伸展、按摩 緩解「腕隧道症候群」
這些日常動作最易得「網球肘」 6招肌力訓練避免復發
椎間盤突出「從下背痛到腳麻」 不一定要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