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疼痛不一定是「五十肩」 該運動還是休息?做錯更糟糕

by | 10 月 2, 2018



作者:游慧雯 醫師

陳太太與高媽媽住同社區,有時會一起到公園做晨間運動,有天在菜市場巧遇,聊天後發現兩人同病相憐,做家事時肩膀痛到舉不起來,甚至睡覺時翻來覆去都會痛醒。

陳太太以為自己得了「五十肩」,於是上網查詢五十肩的復健運動照著做,高媽媽卻說:「你確定這樣子對嗎?我肩膀疼痛就醫,醫生怎麼叫我休息、少提重物?」

到底肩膀疼痛,應該努力運動,還是好好休息呢?事實上,肩膀疼痛有多種可能的病因,不一定是五十肩,必須由醫師診斷,才能獲得精確治療。而五十肩也有許多種亞型:

1. 已排除其它原因,因關節囊膜沾黏引起的五十肩,須由醫師規劃及建議適合的運動治療。

2. 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次發性五十肩,須考慮其它治療方法,例如休息、口服藥物、增生療法、震波治療,局部注射等。

醫師聽完兩位個案陳述病史,做了完整的理學評估,並以超音波進一步做檢查。

‧陳太太疼痛的主因是「脊上肌鈣化性肌腱炎」,造成次發性五十肩,須先接受物理治療(熱敷、電療、超音波、雷射等)幫助肌腱消腫、修復,並考慮震波治療。如果自己貿然拚命甩手、拉單槓、做爬牆運動,反而可能造成肌腱拉扯、發炎,讓關節越來越痛。至於運動治療介入的時機,醫師會藉由超音波追蹤檢查,確認肌腱修復狀況,再安排適合的運動處方。

‧高媽媽檢查的結果是「脊上肌部分撕裂」,並非五十肩,經都普勒超音波檢查確認為急性發炎期,必須適當休息,並接受復健治療,不適合在急性期做肩部拉筋及肌力強化體操。


肩痛+手不舉=五十肩?

目前高解像力肌肉骨骼超音波的技術發展成熟,沒有輻射線暴露的風險,且醫師能透過即時動態影像,確認檢查發現的病灶是不是造成患者疼痛的主因(超音波檢查也會發現舊傷,如果沒有造成疼痛或功能受限,就無需太擔心),比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更具方便性與互動性。藉由醫師的臨床經驗及影像判讀,能讓病變無所遁形,找出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根據臺大醫院復健部教授王亭貴指出,高解析度的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有以下優勢:

1. 協助醫師在症狀不明確或不典型時,早期精確診斷疾病,據以決定治療方針。

2. 追蹤肌肉骨骼韌帶等結構修復的狀況,以調整治療模式及決定運動治療介入的時機與內容。

3. 在患者對現行治療的效果不如預期時,依據明確的影像檢查,調整治療計畫。

4. 假如必須考慮局部藥物注射,可以藉由超音波的影像導引,將藥物注射到精確的位置,避免過去由於無影像導引,所導致的副作用與併發症。

網路資訊豐富,隨手一查就可以找到許多復健及治療運動,但是肩膀疼痛不一定是五十肩,也不是所有類型的五十肩都適合做拉筋體操,所以在開始運動之前,還是要由醫師診斷、評估,給予適合的治療建議及運動處方,才能避免運動傷害。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手麻好困擾!簡易伸展、按摩 緩解「腕隧道症候群」

這些日常動作最易得「網球肘」 6招肌力訓練避免復發

椎間盤突出「從下背痛到腳麻」 不一定要手術治療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20%至30%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4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