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癢到受不了,當心耳朵發黴!耳黴菌病

by | 9 月 25, 2018


個性爽朗的小雯(化名)熱愛水上運動,游泳、衝浪甚至潛水樣樣精通,是朋友眼中的陽光少女。不過,最近卻因為飽受耳朵症狀所苦,眉頭深鎖地來到耳鼻喉科門診。

「醫生啊!我的耳朵常常好癢,用棉花棒挖了也沒比較好…」

「這幾天耳朵還覺得好像有東西塞住,悶悶的感覺很不舒服…」

我反射性地用耳鏡快速幫她檢查耳朵,眼前看到的外耳道內那「黑白小點灑落」的景象並不陌生,配合她的描述,我心中的那個診斷呼之欲出…

接著我用耳內視鏡幫兩邊外耳道都照了相,好讓她快速了解問題所在。

「來來來,小雯妳看看,妳的耳朵……發黴了啦!」

「蛤?!耳朵發黴?!怎麼會這樣?!…」小雯驚訝的聲音頓時傳遍了診間。

其實,「耳朵發黴」(學名為耳黴菌病,otomycosis)在耳鼻喉科門診並不少見,耳黴菌病是個古老的疾病,大約在 170 年前就被提出了,不過許多人從沒聽過這個疾病,初次聽到自己耳朵有這個問題時,通常會十分吃驚。

雖然這個疾病歷史悠久,但是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對於耳黴菌病的治療,仍有許多不同之處。利用這篇文章,我會整理一些最近的研究,將重點摘錄其中與您分享。

此外,關於這個疾病平時就需要注意的一些小細節,也為您整理在本文中,讓您能快速掌握這個疾病的重點。


關於耳黴菌病,重點先讓您了解 

外耳道發黴並不少見,可能造成耳朵搔癢難耐、分泌物變多、悶塞甚至影響聽力,治療需要耐心配合醫師,自行清理耳朵常常讓狀況變得更糟!


為什麼耳朵會發黴啊?

黴菌(精確來說應該講真菌,因為黴菌只是真菌的一部分)本來就存在於我們周遭,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濕的環境,而外耳道因為空間狹小,本來就是這些小生物容易聚集的窩。

好在,耳朵天生有一道防衛的屏障,也就是外耳道的表皮,雖然只有薄薄一層,卻能抵抗許多蠢蠢欲動的細菌和真菌。此外,表皮上還有許多腺體,他們的分泌物(俗稱耳屎)呈現酸性,用來打造一個對抗感染的環境。

不過,當這層天然的防護層被打破,例如過度清潔、耳朵浸泡到水、分泌物堆積…等狀況時,這些原本就存在於耳朵附近的微小生物就可能趁虛而入,耳黴菌病就是其中一個可能的結果。


耳朵發黴有什麼症狀?

輕微的真菌感染可能造成外耳道脫屑、發紅,進一步會有耳朵痛、耳朵流出分泌物、耳鳴,當外耳道被這些分泌物堵住,就會出現耳朵悶塞感,甚至影響聽力。此外,就像同樣是真菌感染的「香港腳」一樣,患者常會覺得耳朵好癢,癢到不去挖它就渾身不對勁。

您可能會問:「咦?這些症狀聽起來怎麼跟急性外耳炎(外耳道的細菌感染)那麼像呢?」確實,除了「癢」這個明顯真菌感染的特徵,其他症狀有時候在初期不容易區分。臨床上經過一輪急性外耳炎的治療效果不彰、後來才發現是真菌感染的案例並不少見。


究竟是哪些真菌在耳朵內作怪呢?

黑麴菌(Aspergillus niger)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是耳道中最常見的兩種真菌。其實,這些小生物原本就在我們身邊,黑麴菌可生長在土壤、食物以及各種腐敗物上;而白色念珠菌屬於酵母菌目,喜歡生長在人體的口腔、鼻腔和皮膚等地方。

另外,有研究發現不同免疫力的族群,感染耳朵的真菌種類不太相同:免疫力正常的人耳道內最常發現麴菌類,而免疫力低下的人(像是糖尿病、AIDS…等等)則是白色念珠菌居多。



哪些人容易耳朵發黴呢?

•熱帶或亞熱帶的居民:這些地區由於氣候溫熱、濕度高,是真菌喜歡居住的環境,因此這裡的居民較常有耳朵發霉的情形。(沒錯!台灣當然也在其中)

•常從事水上活動的人:時常游泳、衝浪或潛水的人,由於外耳道反覆進水、潮濕,真菌滋長的機會較高。

•常挖耳朵的人:過度清潔耳朵會造成外耳道皮膚受損,讓耳道內的真菌突破這道天然的防衛機制。(關於耳屎需不需要清,歡迎您參考之前的文章)

•女性:有研究發現,女性發生耳黴菌病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

•免疫力較差的人:有研究發現,免疫力低下的人,比較容易同時兩側耳朵發黴。

•外耳炎患者:大約每八位外耳炎的患者中,就有一個人的外耳道同時合併有真菌感染。

•耳朵曾經開過刀的人:有接受過各種中耳手術的患者(例如中耳通氣管置入、鼓室成型術、乳突鑿開術…等等),有耳朵的症狀要特別注意耳黴菌的可能性。


何時需要去看醫生?

耳朵的症狀常常經過手指一挖、棉棒一掏就稍微改善,但如此一來隱藏在背後的問題就可能被忽略,耳黴菌病即為其一。

這邊提供您幾個耳朵疾病的關鍵症狀,作為您何時該找耳鼻喉科醫師的參考依據:

•耳朵異常疼痛:無論是真菌或是細菌感染,由於外耳道發炎腫脹,可能會持續地疼痛。

•耳朵出現異常多的分泌物:有些人的耳屎本來就偏濕或油性,但如果耳朵出現比平時多的分泌物,要小心外耳或中耳感染發炎。

•耳朵感覺悶塞、甚至聽力下降:除了看外耳是否被阻塞、中耳是否有積水,還要排除其他急症,例如突發性耳聾。

•發燒:單純外耳感染很少會發燒,一旦發燒要當心是否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惡性外耳炎、中耳炎或乳突炎…等等。


耳黴菌病要怎麼治療呢?

•清理外耳道:耳鼻喉科醫師利用夾、吸、沖洗的方式,將外耳道可見的真菌和分泌物清除,降低局部的真菌量,加速恢復。

•抗真菌耳滴劑:這類耳滴劑內含抗真菌成分,有些還加上類固醇成分,兼具止癢效果。目前這類耳滴劑有許多種,但目前文獻看起來效果都差不多,沒有哪種比較好。

•含醋酸成分的耳藥水:並非抗真菌藥物,但可以改善發炎情形,也是耳鼻喉科醫師的武器之一。

•口服抗真菌藥物:臨床少用,主要是針對較嚴重的真菌感染,或是嚴重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優碘:2018 年伊朗的一篇研究中,醫師每次在門診用大約 10cc 的優碘溶液沖洗耳黴菌病患者的耳道,經過三週後,發現治療效果和每天點抗真菌的耳滴劑差不多(皆大約七成患者改善)。雖然適用的族群需篩選、也需要更多資料來證實,但因為優點便宜且好取得,或許可以做為醫療資源較缺乏地區的治療選項之一。


醫師開了耳滴劑給我,要怎麼使用啊?

耳滴劑是治療耳朵疾病相當實用的武器,特別是針對許多的外耳疾病,例如耳黴菌病、急性外耳炎,以及慢性中耳炎合併急性感染時,都可以使用。

不過,點耳滴劑是需要一些小技巧的,正確使用才能達到最大效果。平時在門診解說時間有限,因此這次我特地用圖解的方式,並搭配「溫拉滴壓等乾」六字口訣,現在一起跟著陳醫師做吧:

•「溫」:使用前,先將藥水罐放在手掌心,讓藥水「加溫到接近體溫」,避免太低溫之藥水滴入造成內耳不平衡而發生眩暈。(小提醒:耳滴劑一般只需要保存於攝氏 30 度以下喔)

•「拉」:點藥前,頭側另一邊,用一隻手先將耳朵「往後上」拉,如此可以將外耳道拉直,幫助藥水流進耳道內。

•「滴」:往耳道滴入四到五滴的藥水。(一次要點多少滴,有時因人而異,這部分請詢問您的耳鼻喉科醫師喔!)

•「壓」:輕輕按壓耳珠(耳道前的小軟骨)三下,可以幫助殘餘在外的藥水流進耳道內。

•「等」:維持頭側一邊的姿勢「至少十分鐘」,讓藥水和耳朵的病灶充分作用。

•「乾」:浸泡時間到,頭稍微側另一邊,讓藥水自然流出並輕輕擦乾,「不可以用手或棉花棒去碰外耳道」。

blank




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不要自行清理耳朵:耳道可能再次受傷或感染,讓症狀雪上加霜。

•急性感染時,避免游泳或其他水上活動:建議等治療結束,已經沒有真菌感染跡象後,「再讓耳朵保持乾燥一到兩週」,避免耳黴菌症一下子就捲土重來。

•大約有將近 10% 的耳黴菌患者經過治療後仍有機會復發:因此對抗耳黴菌需要耐心,特別是有糖尿病或是耳朵曾開過刀的朋友們,反覆點藥、擦藥和讓醫師清理的這段過程雖然不輕鬆,但卻是值得的!

•請遵照醫師指示,使用「適合」的耳滴劑:耳滴劑有許多不同種類和成分,若選擇不正確,可能會惡化耳朵的狀況,因此使用前建議先和耳鼻喉科醫師討論。

•如果治療效果不佳,請讓您的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和進一步處理:有時會需要用更細小的吸引管來清理分泌物,或是利用更換紗條等方式吸附耳道的髒污。此外,也要排除耳黴菌以外的問題。

•若曾有醫師說您有外耳炎或中耳炎,一旦耳朵出現異狀,最好讓耳鼻喉科醫師幫您詳細檢查。


耳朵不再癢,心情更開朗

小雯認真地每天點藥水,也非常克制地不去挖耳朵,回診時再配合醫師做外耳道清理,經過一週後,她感到耳朵不再那麼癢了,原本耳朵有點悶塞的感覺也改善許多。

用耳內視鏡檢查,原本耳道內那些黑白相間的菌絲和分泌物都已消失,我順手將外耳道照相,和她分享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不過,正當她喜悅地準備走出診間前,我還是忍不住多嘴提醒了她…

「小雯,以後耳朵不舒服,記得別再自己挖耳朵了喔!」

感謝您和我一起了解耳黴菌症這個令人困擾的疾病,若您覺得本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們,或是幫我在底下按個讚,這將會是鼓勵我持續寫作的最大動力喔!

參考資料:
•Ho T, Vrabec JT, Yoo D, Coker NJ. Otomycosis: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implications.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6 Nov;135(5):787-91.
•Viswanatha B, Sumatha D, Vijayashree MS. Otomycosis in immunocompetent and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comparative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 Ear Nose Throat J. 2012 Mar;91(3):114-21.
•Herasym K, Bonaparte JP, Kilty S. A comparison of Locacorten-Vioform and clotrimazole in otomyc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one-way meta-analysis. Laryngoscope. 2016 Jun;126(6):1411-9.
•Mofatteh MR, Naseripour Yazdi Z, Yousefi M, Namaei MH. Comparison of the recovery rate of otomycosis using betadine and clotrimazole topical treatment. Braz J Otorhinolaryngol. 2018 Jul – Aug;84(4):404-409.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什麼是有機磷?中毒會怎樣?緊急處置不能等(圖文懶人包)

什麼是有機磷?中毒會怎樣?緊急處置不能等(圖文懶人包)

電梯抵達地下二樓後門一打開,徹清踏出步伐準備取車,卻突然吸到一股怪味,瞬間變得很不舒服,像是被鎖喉般難以呼吸,瞬間整個顏面部都好不舒服,似乎充滿了眼淚、鼻涕、和口水。徹清用最快的速度跑到車上關上車門,忍不住大咳了好幾下,快喘不過氣來,拚著將車子開出地下室,停在路邊,才趕緊放下車窗,大口大口的呼氣著正常空氣。 傍晚回家時,徹清走到管理室抱怨:「下午我去地下室開車時,聞到一股味道後就喘不過氣又眼淚鼻涕直流。究竟是發生什麼事?」 「抱歉抱歉,烏先生,」管理員解釋:「下午有人來噴藥,是減少蚊蟲的殺蟲劑,我們忘了貼公告了。」...

肺炎鏈球菌感染數創三年新高,疫苗接種增加保護力!疫苗接種該注意什麼,感染科醫師告訴你

肺炎鏈球菌感染數創三年新高,疫苗接種增加保護力!疫苗接種該注意什麼,感染科醫師告訴你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陳宜君醫師指出,「如果肺炎鏈球菌由上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可能侵襲各個器官,演變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患者的狀況可能兵敗如山倒,而住進加護病房;可能因而器官衰竭,如肝腎功能受損,嚴重甚至導致洗腎。這些情況都讓家屬很難過、無法接受。」

九大心理防衛機制,你是否也用這些方式傷人傷己?!(圖文懶人包)

九大心理防衛機制,你是否也用這些方式傷人傷己?!(圖文懶人包)

我們都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地球不是為了我們而公轉自轉,但每天有這麼多不開心的事情,我們要怎麼保護自己的心不受傷呢?每次當你得知各種不如己意的消息,又該怎麼辦呢? 其實,我們在潛意識中,會出現一些防衛機轉來保護自己。這樣說好了,當你看一齣連續劇時,會不會有時覺得這個角色怎麼這麼奇怪,為什麼做錯事被拆穿時,他要暴怒成這副德性?或是他明明很想要有人陪,卻因為怕告白失利,而選擇讓兩人感情永遠都在原地徘徊?或者,明明一句道歉就能結束誤會,為什麼要扯東扯西毫不坦白呢?...

從毛巾開始消除腿部僵硬,活化緊繃髖部

從毛巾開始消除腿部僵硬,活化緊繃髖部

拿一條毛巾就能優化整個伸展的流程,如果你有彈力帶的話,也可以利用彈力帶輔助。這次來跑一段腿部的伸展拉筋吧。大腿後側伸展大腿內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臀部伸展髖部伸展大腿前側伸展大腿後側伸展大腿內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臀部伸展髖部伸展大腿前側伸展...

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當我們口語說到「中風」,通常是指腦部血管出了事情。較常見的是血管栓塞,血液流不過去,稱為「缺血性中風」,導致某個區塊的腦部就失去了功能。另外一種可能是血管破裂出血,稱為「出血性中風」,同樣會造成腦部失能。於是,我們會看到中風患者無法順暢說話,嘴巴歪一邊,某一手某一腳無法出力活動,與過去的樣貌完全不同。 你可能也曾覺得奇怪:「為什麼有的人臉看起來好好的,卻說他被診斷中風呢?」「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看起來很嚴重,一下子就過世。有的人卻好像很輕微呢?」又或者:「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只是動的不好,有些人卻還會又麻又痛呢?」...

心房顫動常無感,易中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降低中風風險,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心房顫動常無感,易中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降低中風風險,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個70歲的男性患者,罹患慢性肺病,且被診斷出二尖瓣逆流與心房顫動,需要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家屬都擔心開胸手術傷口過大,而猶豫不決。」陳紹緯教授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不停跳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及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來治療。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是透過3個小傷口,在胸腔鏡的輔助下,從左心耳外安裝左心耳夾。除了解決二尖瓣逆流的問題,一併處理了左心耳來降低未來中風風險,術後患者順利恢復,目前狀況穩定,在門診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