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後,口乾怎麼辦?

by | 7 月 27, 2018

今天,我們要來簡單的聊聊放射治療後的口乾問題。這是頭頸部的癌症放射治療後,最常見的長期副作用。


口乾

唾液質及量的改變,會對口腔造成一連串影響;由於唾液量變少,質地變得較黏稠,會導致食物無法和唾液充分混合,當食團比較乾燥時,吞嚥就會變得困難。

當吞嚥變得困難,要吃下相同量的食物,所需的時間就會變長,這會讓患者對進食失去興趣,變得更不想吃東西;而進食量的減少,會造成肌肉流失、營養不良、以及體重減輕。

另外,由於唾液肩負抑制口腔內細菌生長的角色,當唾液量減少時,口腔內的細菌量就會增加,食物的殘渣或是含糖的食物,會更容易被細菌轉換成酸性物質,侵蝕牙齒的琺瑯質,讓蛀牙惡化;病患的口中也較容易產生異味。

唾液的減少,也會讓說話變得困難;當說話時間增長時,患者常會因口乾,造成聲音沙啞,必須頻頻喝水。

除此之外,患者也常會遭遇夜間睡眠品質不良的問題,一部分是因為口乾,睡眠會因為口乾而頻頻中斷,而若是因口乾而不斷喝水,夜裡醒來上廁所的次數增加,也會影響睡眠品質。

而由於進食不便、聲音易沙啞、說話時要頻頻喝水、口腔異味等等因素綜合影響,患者的社交活動通常也會受到影響,不願與親友來往,和社會變得疏離,這個問題常被忽略,但對患者的身心,其實有很大的衝擊。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面對口乾這個最常見的副作用吧!


如何面對口乾

「這個月有沒有什麼不舒服?電腦斷層的報告看起來很穩定,繼續定期追蹤就可以喔!」

我的右手握著滑鼠滾輪,一邊看著阿銘的片子,一邊隨口問著;阿銘三個月前剛做完口腔癌的放射治療,這是治療後第一次的定期檢查。聽我說完,他臉上緊張的神情雖然放鬆了一些,但臉上仍然帶著些許疑問。

「陳醫師啊…電療做完之後,現在雖然味覺恢復了一點,但是我的口水一直都很少,又黏黏的,講話很容易乾,東西不好吞,而且晚上都要一直起來喝水,這個狀況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改善啊?」阿銘開口問。

「別急,一般在電療結束之後半年到一年左右,是有機會慢慢恢復的;但大部分的患者口水都還是會比以前少,所以我們必須在生活型態上做一些調整,來適應它。」我慢慢的回答。

「我應該怎麼做呢?」阿銘接著說。

「很簡單,你一定可以做到。」我對著阿銘信心喊話。

想知道答案嗎?很簡單,記得這十六個字:飲食調整,口腔衛生,刺激藥物,補充水分。


飲食調整

面對口乾的第一招,就是改變所吃食物的習慣和種類。例如:攝取較多湯汁的食物,或在較乾的食物中加湯、加水,以使食團柔軟,變得較好吞嚥。

原則上,患者應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食物,太鹹的食物,以及茶、咖啡等。原因是乾燥的口腔黏膜易受到刺激,而感覺不適。酒精因為揮發時會帶走水分,會使乾燥更加惡化,因此也不建議使用。

另外,患者的味蕾會變得敏感,例如:辣椒,胡椒,蔥,薑,蒜等食物,也容易讓患者覺得不舒服。太堅硬或粗糙的食物,由於患者口腔黏膜的感覺會變得遲鈍,也容易摩擦口腔黏膜,造成小傷口或潰瘍。這些食物,都應盡量避免。

另外需要避免的,還有「甜食」以及「酸性食物」。

為什麼需要少吃甜食呢?我們前面提過,當口乾時,口腔內的細菌數會增加,如果再進食過多含糖的食物,而沒有做好口腔清潔的話,這些細菌就會很快的將糖類分解產生酸性物質,侵蝕琺瑯質,使牙齒結構遭受破壞,蛀牙惡化,齒牙動搖。

酸性食物,也是相同道理。但因很多高熱量的食物都含有糖,在補充熱量時,很難不攝取含糖的食物,因此另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時常清潔口腔,來保持口腔衛生。


口腔衛生

1.患者可以使用小蘇打水來定期漱口;為什麼用小蘇打水呢?第一,它是弱鹼性,可以中和乾燥口腔的酸性環境;第二,它可以減少黏唾液的黏稠感及不適感。

2.用含殺菌劑 chlorhexidine 的漱口水:目的是在減少口腔內的細菌數,以降低蛀牙或牙齒被腐蝕的風險。對於嘴巴打不開的患者,漱口水可以讓難以清潔的口腔稍稍得到一點救贖。

3.用餐後,徹底清潔口腔。患者的假牙不要一直戴著,不用時拿下,在使用後徹底清潔。

4.可用牙線或齒間刷清潔牙齒縫隙,用軟毛牙刷徹底清潔牙齒的四個面:咬合面,內表面,外表面,以及齒間。

5.患者在治療前都應需先接受牙醫師的完整評估,在治療後,每隔 3-4 個月, 都要定期至牙醫師門診追蹤,這樣可以早期針對需要處理的牙齒進行治療。

6.可使用含氟牙膏,亦可每日塗氟,以減少蛀牙的發生,也減少牙齒敏感的情形。

7.若發現牙齒有疼痛或動搖的狀況,應該立即回診尋求牙醫師的專業協助,不要拖延,這樣可以減少發生放射性骨壞死的風險。


刺激藥物

1.物理性刺激:通常指的是嚼食無糖口香糖,這個動作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藉由嚼食的動作,刺激還有功能的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第二,則是藉由嚼食的動作讓口腔的肌肉及下巴能做復健的運動。

2.化學性刺激:酸的食物(如柑橘類及酸梅等)、甜的食物、以及苦的食物都能稍微刺激唾液的分泌;但應適度食用,並注意口腔清潔。

3.人工唾液:模擬和代替自然唾液的功能,可以潤滑及濕潤口腔;但改善口乾症狀效果通常只有數小時,必須經常使用。通常會加入一些酵素來取代患者減少或喪失的唾液酵素功能,或是加入氟化物,增加口腔對抗有害細菌的能力。

4.促進唾液分泌的藥物:有些藥物,如 Pilocarpine 及 cevimeline 等,可以促進殘存唾液腺的分泌,但停藥後效果即消失。以 Pilocarpine 為例,一般用量為每日 3-4 次,每次 5-10 mg;使用幾週後,約有 50% 患者的症狀能夠獲得改善,一般建議至少連續使用 12 周。但因 Pilocarpine 本身會促進副交感神經系統,因此藥物產生的副作用也常見,例如:盜汗、噁心、頻尿、頭暈、臉紅、頭痛、流淚…… 等,有些患者會因為藥物本身的副作用而無法繼續用藥。


補充水分

1.隨身攜帶一瓶水是最簡單也最直覺的做法。

2.口渴時,可以喝一點水潤滑口腔及嘴唇,或使用護唇膏來減少嘴唇乾裂的情形。

3.使用噴霧型小水瓶、使用空氣加濕器、調高空調溫度等,都會有些幫助。

4.若覺得半夜易因口乾醒來,也可在床頭放一瓶水,方便飲用。

5.可以在洗臉槽中注入熱水,利用熱水的蒸氣來使口腔濕潤,每天可以進行 4-5 次。


結論:晚期副作用環環相扣

口乾會讓口內細菌增加,環境變酸;患者嘴巴張不開、口腔清潔困難,細菌就更多,增加蛀牙風險;而牙齒只要一出狀況,需要拔牙或牙科處置,下頷骨發生放射性骨壞死的風險也就跟著增加。

因此,若能好好的處理口乾,維持口腔衛生,便能減少後續的晚期併發症。雖然口乾無法完全恢復,但是透過生活型態及飲食的調整、水分的攝取、良好的口腔衛生及牙科照顧,患者便有機會改善生活品質!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腹瀉、蛋白尿、心律不整,全身器官都受害!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診斷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腹瀉、蛋白尿、心律不整,全身器官都受害!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診斷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中年男性患者最初因嚴重蛋白尿前往腎臟科就診,經腎臟切片確診為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後,轉診至血液腫瘤科。」李欣學醫師表示,「患者相當配合,積極接受治療,後續也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以鞏固療效。」

患者的蛋白尿從每天8至9克顯著下降至大約1克,顯示腎臟功能明顯改善。患者的體重、營養狀態逐步恢復,整體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至今已超過六年,腎功能仍維持穩定,疾病控制良好。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早上起床時,容易筋骨緊繃,頭昏腦脹嗎?試試看用11分鐘順過這簡單的醒腦流程,從躺在床上開始做,讓我們的四肢與筋絡獲得適當地伸展,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呼吸。迎接一天的挑戰!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