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傷腦壞習慣,降低失智風險!(動畫)

by | 7 月 16, 2018


我們今天來談談哪些壞習慣會傷害你的腦部!

壞習慣1:吃太多糖

甜食被塑造成「療癒系食品」,但糖吃多了,會累積多餘熱量,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影響營養素維他命C和蛋白質的吸收,進而傷害神經發展,還會讓血管狀況變差,影響腦細胞的養分氧氣供應。所以別相信多吃糖會療癒!也別吃一堆垃圾食物。


● 壞習慣2:不吃早餐

早上太趕來不及吃早餐,刻意節食而跳過早餐,但不吃早餐並不明智。經過一晚休息,大腦需要能源來維持正常功能。若沒適時補充,不吃早餐的話,容易不專心、記憶力和情緒不好。想讓腦袋好好運作,還是選擇一份熱量不高、有飽足感的早餐吧!麥片穀物加上水果與豆漿或牛奶的組合就不錯!


● 壞習慣3:常常失眠

睡眠時,頭腦會清除白天思考用腦之後產生的代謝廢物,長期失眠則會傷害大腦,在腦內累積代謝廢棄物,加速腦細胞死亡,因此長期失眠會增加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機會。別誤以為長期不睡覺是意志力的展現。若失眠超過一周,要記得找醫師。


● 壞習慣4:讓耳朵承受太大的音量

噪音或音量大不僅傷害聽力,老年人的聽力障礙會與阿茲海默症和腦細胞死亡有關。當聽力退化後,腦部某些用來做決定的區域就無法接受啟動,因而失去認知能力。有聽力障礙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有認知退化的危險!


● 壞習慣5:太過孤單

若常覺得孤單,無法融入周遭生活環境,得到失智症的機會就變大。保有親密朋友的人生產力較高,較快樂,較不會腦袋退化或得到阿茲海默症。肌肉需要多運動,腦部也可以靠著常與人接觸、聊天、討論來鍛鍊,參與社區活動,練舞、爬山,都可以同時鍛練身體與腦部。尤其年紀變大的時候,要持續保持參與社會活動,才不會讓認知功能下降得很快。


● 壞習慣6:久坐不動

一天內你如果花愈多時間坐著,不活動,壽命就愈短。久坐及缺乏運動讓人罹患心臟疾病、糖尿病、肥胖、乳癌和大腸癌的機會都上升。血管不健康,容易影響供應腦部的血流及氧氣養分,失智機會更高。因此,趕快站起來多活動活動吧!


● 壞習慣7:抽菸

抽菸不僅會致癌,還會讓血管變差,讓腦細胞缺氧。尼古丁會讓腦部萎縮,神經細胞退化,抽菸的人記憶力變差,得到失智症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所以不管怎樣,趕快戒菸吧!

所以,想要保護腦力,請記得改正把甜食當療癒、不吃早餐、常失眠、常暴露噪音、常覺得孤單、久坐不動、抽菸等習慣。早一點改變,對健康就多一份幫助喔

保護腦力延伸閱讀:

注意五大特徵,找出假性失智

降低失智風險,現在就開始!

阿茲海默症(懶人包)

健忘就算失智症嗎?請留意三大類症狀

顫抖、僵硬、動作慢 – 帕金森氏症(懶人包)

留意八大警訊,早期預防失智症

你不可不知,會傷害腦部的壞習慣(懶人包)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腹瀉、蛋白尿、心律不整,全身器官都受害!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診斷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腹瀉、蛋白尿、心律不整,全身器官都受害!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診斷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中年男性患者最初因嚴重蛋白尿前往腎臟科就診,經腎臟切片確診為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後,轉診至血液腫瘤科。」李欣學醫師表示,「患者相當配合,積極接受治療,後續也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以鞏固療效。」

患者的蛋白尿從每天8至9克顯著下降至大約1克,顯示腎臟功能明顯改善。患者的體重、營養狀態逐步恢復,整體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至今已超過六年,腎功能仍維持穩定,疾病控制良好。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早上起床時,容易筋骨緊繃,頭昏腦脹嗎?試試看用11分鐘順過這簡單的醒腦流程,從躺在床上開始做,讓我們的四肢與筋絡獲得適當地伸展,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呼吸。迎接一天的挑戰!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