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耳朵,避免外傷性耳膜穿孔

by | 3 月 5, 2018

外傷性耳膜穿孔


耳膜在人體中有著將聲音波動從外耳道傳遞至中耳的一個重要角色,但是耳膜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因為種種的原因而受傷破孔。

常見原因有哪些?又該怎麼辦呢?讓我們看下去。


耳膜的位置及功能

耳膜(eardrum)也被稱為鼓膜(tympanic membrane),它是一片將外耳與中耳分開的薄膜,所以就位於外耳道與中耳腔之間。耳膜的功能是將聲音的波動從空氣傳遞到中耳內的聽小骨,然後再由中耳的聽小骨傳播到充滿液體的內耳。因此,耳膜有將聲音集中傳遞的功能,除此之外,耳膜也對中耳及內耳有保護的作用。



外傷性耳膜穿孔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外傷性的耳膜穿孔發生率大約是千分之6.8[1]。發生年齡則多半在20-40歲左右[2,3]。性別比例方面則各個研究不盡相同,有的研究說男性多於女性[2,4],有的卻說女性較多[5,6],這可能是因為外傷的種類在各地也略有不同所導致。

耳膜穿孔可以因為過度的壓力變化、穿刺傷、顱部外傷等等原因所造成。

● 過度壓力變化:例如鞭炮在耳邊爆炸、被打了耳光、飛機起降時的氣壓變化、潛水時的壓力變化等等。這種壓力變化所造成的急性耳膜穿孔,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4,7,8,9]

●穿刺傷:不管是鈍器或是尖銳物品都可以造成耳膜穿孔,即時是像棉花棒這類型的鈍器都可能將耳膜刺破,所以在清潔耳道時一定要小心。

●顱部外傷:當遭遇到車禍或是其他原因而造成顱部骨折時,這種外力的傷害也能延伸到耳膜而造成耳膜受損。


耳膜穿孔時有什麼症狀?

外傷性耳膜穿孔可能出現聽力受損、耳鳴、耳痛、耳部出血甚至頭暈等等症狀,而部分研究則指出聽力受損是最常見的症狀[3,4]。因為耳膜一旦出現破損,就會無法完整接受到聲波的震動而造成聽力受損,也有研究指出聽力受損的嚴重程度和破洞大小呈現正相關[10]。而絕大部分患者都是單側耳膜穿孔,很少出現雙側的情形。


外傷性耳膜穿孔有可能自然復原嗎?

研究顯示外傷性耳膜穿孔的自然復原率相當高,約有 89-94% 的穿孔都可能自行復原[10,13]

左圖:急性外傷後穿孔的耳膜。  右圖:一個月後耳膜已完全復原。



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外傷性耳膜穿孔的自然復原率?

雖然目前各個研究的結果並不完全一致,但是有幾個經發表過的因子可以作為參考:

a. 年齡: 年紀較大的患者自然復原的機率較低[11]

b. 穿孔大小: 較大的穿孔較不易自行復原[11]

c. 感染: 發生感染的穿孔較不易自行復原[12]

d. 穿孔的狀態: 耳膜穿孔的邊緣如果是濕潤的,那恢復的機率較高[13]


急性耳膜穿孔如果沒有復原會怎麼樣?

如果耳膜穿孔一直無法順利自行復原,穿孔的邊緣可能就會慢慢纖維化而失去自行癒合的能力,因而成為「慢性耳膜穿孔」 。慢性耳膜穿孔則可能出現聽力下降(hearing impairment)或是慢性耳部分泌物(或稱為耳漏otorrhea)這兩種症狀。

耳漏嚴重程度各個患者不一定相同。有些患者分泌物少,而有些患者則可能是每天都產生很多的耳部分泌物。在這兩種較為極端情況之間,大多數患者是會有間歇性的耳漏,例如在耳部接觸到不清潔的液體後發生,或是在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後所引起。

聽力方面,慢性耳膜穿孔的患者通常有傳導性的聽力損失,聽力下降的程度則和穿孔的大小、穿孔的位置、是否有耳漏、聽小骨的狀況都有關係[14]


要如何修補耳膜穿孔?

耳膜修補的手術,一般會稱為鼓室成形手術(tympanoplasty)或是鼓膜成形手術(myringoplasty)。醫師在處理耳膜穿孔時,可能會根據不同患者或耳膜穿孔的狀態來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傳統的術式是採取耳後切口法(postauricular),這種方式可以得到良好的手術視野,在耳後會有一個術後的傷痕,但因為在耳後有頭髮遮掩,傷痕也不會太顯眼。

近年蓬勃發展的耳內視鏡法(transcanal endoscopic ear surgery)則是另一個選擇[15],手術時採用內視鏡協助放大視野,並使用較為微創的傷口來執行手術。基本上耳膜的修補手術是需要全身麻醉來進行的,手術完之後耳部疼痛感並不嚴重,不一定需要住院觀察,手術成功率也相當高。

  
貼心小提醒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大家要好好保護耳朵、遠離爆竹、避免自行掏耳朵,才能降低外傷性耳膜穿孔的機率。

參考資料:
1. Griffin WL Jr.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raumatic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s in a clinical practice. Laryngoscope 1979;89 (2 Pt 1):261-82.
2. Gacek RR, Gacek MR. Anatomy of the auditory and vestibular systems. In: Snow JB Jr., Ballenger JJ, editors. Ballenger’s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16th ed., Vol. 1. Ontario: DC Becker Inc.; 2003. p. 1-5.
3. Berger G, Finkelstein Y, Harell M. Non-explosive blast injury of the ear. J Laryngol Otol 1994;108:395-8.
4. da Lilly-Tariah OB, Somefun AO. Traumatic perforation of the tympanic membrane in University of Port Harcourt Teaching Hospital, Port Harcourt. Nigeria. Niger Postgrad Med J 2007;14:121-4.
5. Berger G, Finkelstein Y, Harell M. Non-explosive blast injury of the ear. J Laryngol Otol 1994;108:395-8.
6. Lindeman P, Edström S, Granström G, Jacobsson S, von Sydow C, Westin T, et al. Acute traumatic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s. Cover or observe?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87;113:1285-7.
7. Ott MC, Lundy LB.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 in adults. How to manage, when to refer. Postgrad Med 2001;110:81-4.
8. Mitchell KS, MD. Trauma to the Middle Ear, Inner Ear, and Temporal Bone. Ballenger’s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16th ed. Chapter 14. 2003. p. 345-56. (Edition James B. Snow Jr, MD Professor Emeritu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Maryland John Jacob Ballenger, MD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Chicago, Illinois Chief Emeritus Division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Evanston Hospital Evanston, Illinois).
9. Ologe FE. Traumatic perforation of tympanic membrane in Ilorin Nigeria. Niger J Surg 2002;8:9-12.
10. Chun SH, Lee DW, Shin JK. A Clinical Study of Traumatic Perforation of Tympanic Membrane. Seoul, Korea: Department of O tolaryngology, Hanil General Hospital 2010;113:679-86
11. F.T. Orji, C.C. Agu. Determinants of spontaneous healing in traumatic perforations of the tympanic membrane. Clinical otolaryngology, 2008;33, 420-426.
12. Warren L. Griffin Jr. M.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raumatic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s in a clinical practice, Laryngoscope, 1979;89,261-282.
13. Zheng-Cai Lou MD, Zi-Han Lou MD and Qing-Ping Zhang MD. Traumatic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s: a study of etiology and factors affecting outcome. Americ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Medicine and Surgery, 2012;33,549-555
14. Jones RO. Myringoplasty. In: Haberman RS, ed. Middle Ear and Mastoid Surgery. New York, NY: Thieme, 2004:5-11.
15. Tsai, Chang-Yu; Chen, Chin-Kuo; Chao, Wu-Po.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donor sites of grafts to tympanoplasty. The Journal of Laryngology and Otology, Vol. 130, May 2016: S241-S241.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