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耳朵,避免外傷性耳膜穿孔

by | 3 月 5, 2018

外傷性耳膜穿孔


耳膜在人體中有著將聲音波動從外耳道傳遞至中耳的一個重要角色,但是耳膜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因為種種的原因而受傷破孔。

常見原因有哪些?又該怎麼辦呢?讓我們看下去。


耳膜的位置及功能

耳膜(eardrum)也被稱為鼓膜(tympanic membrane),它是一片將外耳與中耳分開的薄膜,所以就位於外耳道與中耳腔之間。耳膜的功能是將聲音的波動從空氣傳遞到中耳內的聽小骨,然後再由中耳的聽小骨傳播到充滿液體的內耳。因此,耳膜有將聲音集中傳遞的功能,除此之外,耳膜也對中耳及內耳有保護的作用。



外傷性耳膜穿孔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外傷性的耳膜穿孔發生率大約是千分之6.8[1]。發生年齡則多半在20-40歲左右[2,3]。性別比例方面則各個研究不盡相同,有的研究說男性多於女性[2,4],有的卻說女性較多[5,6],這可能是因為外傷的種類在各地也略有不同所導致。

耳膜穿孔可以因為過度的壓力變化、穿刺傷、顱部外傷等等原因所造成。

● 過度壓力變化:例如鞭炮在耳邊爆炸、被打了耳光、飛機起降時的氣壓變化、潛水時的壓力變化等等。這種壓力變化所造成的急性耳膜穿孔,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4,7,8,9]

●穿刺傷:不管是鈍器或是尖銳物品都可以造成耳膜穿孔,即時是像棉花棒這類型的鈍器都可能將耳膜刺破,所以在清潔耳道時一定要小心。

●顱部外傷:當遭遇到車禍或是其他原因而造成顱部骨折時,這種外力的傷害也能延伸到耳膜而造成耳膜受損。


耳膜穿孔時有什麼症狀?

外傷性耳膜穿孔可能出現聽力受損、耳鳴、耳痛、耳部出血甚至頭暈等等症狀,而部分研究則指出聽力受損是最常見的症狀[3,4]。因為耳膜一旦出現破損,就會無法完整接受到聲波的震動而造成聽力受損,也有研究指出聽力受損的嚴重程度和破洞大小呈現正相關[10]。而絕大部分患者都是單側耳膜穿孔,很少出現雙側的情形。


外傷性耳膜穿孔有可能自然復原嗎?

研究顯示外傷性耳膜穿孔的自然復原率相當高,約有 89-94% 的穿孔都可能自行復原[10,13]

左圖:急性外傷後穿孔的耳膜。  右圖:一個月後耳膜已完全復原。



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外傷性耳膜穿孔的自然復原率?

雖然目前各個研究的結果並不完全一致,但是有幾個經發表過的因子可以作為參考:

a. 年齡: 年紀較大的患者自然復原的機率較低[11]

b. 穿孔大小: 較大的穿孔較不易自行復原[11]

c. 感染: 發生感染的穿孔較不易自行復原[12]

d. 穿孔的狀態: 耳膜穿孔的邊緣如果是濕潤的,那恢復的機率較高[13]


急性耳膜穿孔如果沒有復原會怎麼樣?

如果耳膜穿孔一直無法順利自行復原,穿孔的邊緣可能就會慢慢纖維化而失去自行癒合的能力,因而成為「慢性耳膜穿孔」 。慢性耳膜穿孔則可能出現聽力下降(hearing impairment)或是慢性耳部分泌物(或稱為耳漏otorrhea)這兩種症狀。

耳漏嚴重程度各個患者不一定相同。有些患者分泌物少,而有些患者則可能是每天都產生很多的耳部分泌物。在這兩種較為極端情況之間,大多數患者是會有間歇性的耳漏,例如在耳部接觸到不清潔的液體後發生,或是在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後所引起。

聽力方面,慢性耳膜穿孔的患者通常有傳導性的聽力損失,聽力下降的程度則和穿孔的大小、穿孔的位置、是否有耳漏、聽小骨的狀況都有關係[14]


要如何修補耳膜穿孔?

耳膜修補的手術,一般會稱為鼓室成形手術(tympanoplasty)或是鼓膜成形手術(myringoplasty)。醫師在處理耳膜穿孔時,可能會根據不同患者或耳膜穿孔的狀態來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傳統的術式是採取耳後切口法(postauricular),這種方式可以得到良好的手術視野,在耳後會有一個術後的傷痕,但因為在耳後有頭髮遮掩,傷痕也不會太顯眼。

近年蓬勃發展的耳內視鏡法(transcanal endoscopic ear surgery)則是另一個選擇[15],手術時採用內視鏡協助放大視野,並使用較為微創的傷口來執行手術。基本上耳膜的修補手術是需要全身麻醉來進行的,手術完之後耳部疼痛感並不嚴重,不一定需要住院觀察,手術成功率也相當高。

  
貼心小提醒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大家要好好保護耳朵、遠離爆竹、避免自行掏耳朵,才能降低外傷性耳膜穿孔的機率。

參考資料:
1. Griffin WL Jr.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raumatic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s in a clinical practice. Laryngoscope 1979;89 (2 Pt 1):261-82.
2. Gacek RR, Gacek MR. Anatomy of the auditory and vestibular systems. In: Snow JB Jr., Ballenger JJ, editors. Ballenger’s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16th ed., Vol. 1. Ontario: DC Becker Inc.; 2003. p. 1-5.
3. Berger G, Finkelstein Y, Harell M. Non-explosive blast injury of the ear. J Laryngol Otol 1994;108:395-8.
4. da Lilly-Tariah OB, Somefun AO. Traumatic perforation of the tympanic membrane in University of Port Harcourt Teaching Hospital, Port Harcourt. Nigeria. Niger Postgrad Med J 2007;14:121-4.
5. Berger G, Finkelstein Y, Harell M. Non-explosive blast injury of the ear. J Laryngol Otol 1994;108:395-8.
6. Lindeman P, Edström S, Granström G, Jacobsson S, von Sydow C, Westin T, et al. Acute traumatic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s. Cover or observe?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87;113:1285-7.
7. Ott MC, Lundy LB.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 in adults. How to manage, when to refer. Postgrad Med 2001;110:81-4.
8. Mitchell KS, MD. Trauma to the Middle Ear, Inner Ear, and Temporal Bone. Ballenger’s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16th ed. Chapter 14. 2003. p. 345-56. (Edition James B. Snow Jr, MD Professor Emeritu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Maryland John Jacob Ballenger, MD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Chicago, Illinois Chief Emeritus Division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Evanston Hospital Evanston, Illinois).
9. Ologe FE. Traumatic perforation of tympanic membrane in Ilorin Nigeria. Niger J Surg 2002;8:9-12.
10. Chun SH, Lee DW, Shin JK. A Clinical Study of Traumatic Perforation of Tympanic Membrane. Seoul, Korea: Department of O tolaryngology, Hanil General Hospital 2010;113:679-86
11. F.T. Orji, C.C. Agu. Determinants of spontaneous healing in traumatic perforations of the tympanic membrane. Clinical otolaryngology, 2008;33, 420-426.
12. Warren L. Griffin Jr. M.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raumatic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s in a clinical practice, Laryngoscope, 1979;89,261-282.
13. Zheng-Cai Lou MD, Zi-Han Lou MD and Qing-Ping Zhang MD. Traumatic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s: a study of etiology and factors affecting outcome. Americ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Medicine and Surgery, 2012;33,549-555
14. Jones RO. Myringoplasty. In: Haberman RS, ed. Middle Ear and Mastoid Surgery. New York, NY: Thieme, 2004:5-11.
15. Tsai, Chang-Yu; Chen, Chin-Kuo; Chao, Wu-Po.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donor sites of grafts to tympanoplasty. The Journal of Laryngology and Otology, Vol. 130, May 2016: S241-S241.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不痛就沒事嗎?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

不痛就沒事嗎?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

「你這邊是怎麼了?」女友指著洛華的下體,問:「那算是個潰瘍嗎?」 「喔,真的嗎?」洛華表現出一副不知情的模樣,說:「我現在才注意到。嗯,可能是我前幾天不小心撞到受傷的吧,沒事沒事,現在一點都不會痛。」 「你有背著我做什麼事情嗎?」女友繼續追問:「這看起來就像是性病。」 「哪有,冤枉啊!」洛華連忙說:「我就說不會痛了,你看這裡也乾乾淨淨,沒有流膿流湯,這哪會是性病啊!」 乾淨的潰瘍,就不是性病引起的嗎?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各種生殖器潰瘍的表現。 感染性生殖器潰瘍...

十七分鐘在家踏步有氧,全站姿不間斷練心肺

十七分鐘在家踏步有氧,全站姿不間斷練心肺

踏步有氧這些動作可以讓人練到腿部、上半身、與核心肌力,且對關節是友善的,每天都做一些,可以幫助心血管健康並增肌減脂,還能練到平衡和協調性。練習過程中若覺得強度太高,請調慢影片速度。想要強度高一點,可以加快動作的速度。 高抬手踏步 左右點地 後勾下擺手 後勾下擺手 後勾上擺手 後勾上擺手 舉手平移 後勾前勾 後勾前勾 開臂側點地 開臂側點地 手部腳踏車 反向手部腳踏車 野獸後V字走 野獸前V字走 打鼓平移 前抬後點 前抬後點 平移轉體 快腳變距 舉臂側點地 舉臂側點地 畫圈平移 交替肘後勾 手轉圈緩和 勾腳緩和...

簡易牆壁運動,全站姿練全身,長者也適合

簡易牆壁運動,全站姿練全身,長者也適合

要活就要動,但長者常常會覺得:「做運動會不會不安全?萬一受傷怎麼辦?」沒錯,運動之前一定要考量安全性的問題。今天我們提供一些簡易牆壁運動的方式,在靠著牆壁做這些運動訓練的時候,可以額外提供支持性和穩定性,對較難維持平衡、活動度不高的長者們是很有幫助的。請跟著影片和圖說練練看吧。 扶牆臀後推 面對牆壁,手伸直在約與肩膀同高度的地方扶著牆壁,接著臀部向後推,直到手臂、身體、臀部呈一直線,感覺整個背部到臀部、後腿的伸展。 直角臂開肩...

糖尿病足潰瘍新利器 2024治療指引推薦使用新式乳膏治療 早日癒合就能遠離截肢命運,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糖尿病足潰瘍新利器 2024治療指引推薦使用新式乳膏治療 早日癒合就能遠離截肢命運,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走進診間一跛一跛地,相當吃力。」劉明偉醫師表示,「根據患者的描述,一開始是大腳趾頭上出現小傷口,但遲遲沒有癒合。由於缺乏良好的傷口照護,患者的腳便逐漸紅腫,傷口流出滲液,連走路都不方便。」

後續由於感染很嚴重,患者只好接受手術清創,並截掉兩根腳趾。劉明偉醫師表示:「其實,如果患者在發現傷口時便立刻就醫,好好接受治療,應該有機會讓傷口早點癒合,不用面臨截肢的狀況。」

抗高血壓藥物需要吃一輩子嗎?這樣做可以停藥!

抗高血壓藥物需要吃一輩子嗎?這樣做可以停藥!

「先生,請問您有什麼慢性病嗎?」唯男到住家附近新開的皮膚科門診填初診資料時,護理人員詢問著。 唯男回答:「我是有在吃高血壓的藥物,不過,目前我在家量,血壓都正常,不會高。這樣我算有高血壓嗎?」 「你是吃藥控制後才正常的嘛對不對,」護理人員回答:「這樣當然是有高血壓啊,只是你吃藥之後控制的不錯。萬一不吃藥,血壓一定又高起來了。」 「你怎麼知道我不吃藥的話血壓就一定會高?」唯男不開心地說:「說不定我真的不吃藥也沒關係啊,說不定我早就沒病了。」 「不然你就問問你的醫生,千萬不要自己亂停藥喔。」護理人員回答。...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的攝護腺癌沒有症狀!」裘坤元醫師指出,「在台灣,有一半的患者在診斷攝護腺癌的時候就已經是比較晚期的狀況,甚至有三成以上已經轉移到骨頭。」

攝護腺癌可能造成頻尿、夜尿、解尿困難等症狀,患者會誤以為是良性攝護腺肥大,而延誤就醫。裘坤元醫師說,攝護腺癌容易轉移至骨骼、淋巴結,可能造成骨骼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