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聊天室】膽結石該怎麼辦?

by | 12 月 21, 2017


白映俞醫師:大家好,我們今天邀請到一般外科的周宗慶醫師,我們來請教一下,膽結石是很多人常有的問題,到底膽結石該怎麼辦?

周宗慶醫師:到我診間的病人,很多都有膽結石的問題,有些是在健康檢查中發現的,有些是因為有症狀去急診,急診的醫師把他轉診過來,通常什麼樣的膽結石需要處理?大部分是「有症狀」的膽結石才需要處理,如果沒有症狀,除非他是一個糖尿病的病患,合併大的石頭,這時候我們會建議病人把膽結石拿掉。

白映俞醫師:只有開刀這個選項的話,大家一定會很想要問說,開刀我可不可以只拿膽結石,不拿掉膽囊?

周宗慶醫師:我常常跟病患解釋,其實有問題的是膽囊,不是結石,所以基本上是要把膽囊一起拿掉,不然即便把結石拿掉,它還是會再復發。

白映俞醫師:我們現在比較常用怎樣的方式來拿掉膽囊呢?

周宗慶醫師:當然是希望病人能愈早恢復愈好,所以假設肚子是沒有開過刀的病史的話,首選就是所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現在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原則上是在肚皮打三個洞,第一個是在肚臍眼上打一個1.2公分的傷口,另外是在心窩處,一個0.5公分傷口,右肋骨下緣,0.5公分,共打三個洞。

白映俞醫師:拿出來膽囊之後,大家一定會想說,這樣子就把膽囊拿掉,真的沒有關係嗎?術後會不會有什麼樣的問題?

周宗慶醫師:一般來講,在膽囊切除手術後兩個月內,約20%的病人,有拉肚子的現象,也就是說,他吃了東西以後就會想要去解大便,這些情形在術後一年後,就小於5%。因為我們身體基本上會代償,我們膽道會變大,來貯存一些分泌的膽汁。

白映俞醫師:我想再來請教一下,剛剛提到的是腹腔鏡的膽囊切除手術,不過還有其他傳統的開刀方式能夠拿出膽囊,要不要替我們分析一下這兩者之間的差別。

周宗慶醫師:原則上目前的首選還是腹腔鏡,除非像剛提過,病人有開腹的病史,事實上我們通常還是會嘗試使用腹腔鏡的膽囊切除,除非不行的時候,我們才會改成開腹的方式。如果沒有開過刀的病人,我們會對病患解釋,大概1%左右會因為沾黏,過去有發炎的病史而沾黏,可能需要傳統的開腹手術來解決膽囊的問題。

白映俞醫師:我們喜歡用腹腔鏡手術,是因為它的好處在哪裡呢?

周宗慶醫師:最重要的是,腹腔鏡手術讓患者恢復非常快,舉個例來講,如果禮拜一住院,禮拜二手術,原則上禮拜三或禮拜四就能夠出院,如果你沒有在搬重物的話,比如說你是坐辦公桌的辦公人員,手術後一到兩個禮拜,就能完全恢復到正常的生活。

白映俞醫師:所以術後恢復時間是會比較快一點,如果是有一個比較大的傷口,直接開腹的那種的話,恢復時間通常比較久,住院時間也比較久。

周宗慶醫師:開腹膽囊切除手術患者通常要住院到手術後一個禮拜,整個恢復時間要到一到兩個月,才會覺得自己沒有開過刀,恢復到原本的生活方式。

白映俞醫師:這兩種開法,對術後併發症的差別會有影響嗎?

周宗慶醫師: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影響,我們開這種手術,最怕的就是所謂總膽管損傷,以目前文獻來講,大概都是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的比例,我自己的經驗大概也是這樣的一個比例。

白映俞醫師:所以移除膽囊這樣的手術,術後還有哪些併發症我們需要注意?

周宗慶醫師:其實膽囊手術若用腹腔鏡,那是上腹的手術,原則上不太會有術後腸沾黏的現象,所以大部分我們在門診遇到,所以其實你只要手術後回診一次,看報告,以及檢視傷口,後來不需要長期在門診追蹤,也就是說這手術沒有明顯的長期併發症。

白映俞醫師:謝謝一般外科的周宗慶醫師,來替我們講解膽囊切除手術,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同場加映:


愛作怪的石頭 – 膽結石(懶人包)


膽囊炎發作,一定要開刀嗎?(懶人包)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