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淚眼屎多、眼角分泌物的新生兒鼻淚管阻塞

by | 12 月 21, 2017


寶寶眼睛出現黃白色乳狀分泌物,到底怎麼啦?

常常有父母抱著還在襁褓的寶寶來求診,憂心地問:「忽然發現寶寶的眼睛會有分泌物!」

我會進一步確認「分泌物是什麼顏色?最近有沒有咳嗽鼻塞等生病症狀?」

接下來我會告訴父母:「這是因為寶寶眼淚通往鼻腔的鼻淚管塞住了、造成眼淚流不到鼻腔,只好往眼睛兩旁流出來!」


鼻塞、鼻淚管阻塞會造成眼睛分泌物

眼淚產生後會通過鼻淚管流入鼻腔,若是眼睛產生的眼淚因為鼻淚管鼻端阻塞、不能進入鼻淚管到鼻子,引起眼淚滯留於眼部。襁褓中的寶寶有兩種狀況會造成眼睛有分泌物。

其中一個就是鼻塞,不管是寶寶感冒的鼻塞,或只是因為天氣乾冷、鼻黏膜敏感造成寶寶鼻涕變成鼻屎,眼睛製造出來的眼淚沒辦法通過鼻淚管流到鼻子內,眼睛就可能出現分泌物。若是因為感冒或是過敏造成寶寶鼻塞,通常會伴隨著咳嗽、或是聽到「呼嚕呼嚕」聲音。

排除鼻塞造成眼睛的分泌物,就要懷疑「新生兒鼻淚管阻塞」,這是由於寶寶鼻淚管構造的關係導致眼睛裡面的眼淚沒辦法留進鼻腔,眼睛便會出現分泌物。


鼻淚管阻塞該怎麼辦? 

我自己的孩子在出生不久後,眼睛都曾經出現過分泌物。一開始媽咪以為是因為鼻屎塞住了,眼淚排不出來造成眼睛有分泌物。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也清了鼻屎,可是眼角依然有分泌物,而且由清澈透明變成黃白色乳狀分泌物。

我知道這是「新生兒鼻淚管阻塞」,並非單純鼻塞造成的眼角分泌物。一開始媽咪還是很勤奮地幫他們淚囊加壓按摩,但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不會乖乖配合讓媽咪雙手按摩,這時候只好幫孩子點眼藥水,直到4個月後眼睛就不常出現分泌物了。


為什麼會發生新生兒鼻淚管阻塞?

「新生兒鼻淚管阻塞」是因為在鼻淚管鼻端一個膜狀的構造(valve of Hasner)在出生4周左右後,這個組織仍沒有破裂造成閉合而引起,約占新生兒的5%。

鼻淚管阻塞會使得結膜囊的分泌物細菌感染後,產生黏稠性黃色分泌物,誘發急性淚囊炎,有人稱為「新生兒淚囊炎」,此時就必須藥物治療。


鼻淚管阻塞的主要症狀

鼻淚管阻塞的嬰幼兒通常在出生後不久、或1~2周內淚眼汪汪,出現黃白色的分泌物、眼屎多,眼瞼有結痂,按壓淚囊區有膿液出現。

大部份的嬰幼兒只有一側鼻淚管通暢不良,有三分之一的嬰幼兒是兩眼皆有,嚴重會合併淚囊腫脹。



大部份的鼻淚管阻塞會在6個月前改善

95%的鼻淚管阻塞在4~6個月大時會消失,另外5%鼻淚管阻塞的嬰幼兒還是有機會在一歲前消失。

所以6個月大的寶寶若眼角還是會產生分泌物,會建議到眼科追蹤,有些眼科醫師會直接做外科手術處理。


可以先採取淚囊加壓按摩

若是嬰幼兒只有流透明淚水,發病初期,對於淚眼汪汪的嬰幼兒,父母可以在家每日採取保守的幫寶寶的淚囊加壓按摩。

淚囊加壓按摩是指用拇指或者食指指腹壓迫淚囊,按在寶寶的鼻根及眼睛的內眥中央的部位,順時針的方向按摩一天三到五次、一次三到五分鐘,藉由鼻淚管內壓力的變化,讓阻塞處開啟。



需要時加點眼藥水

若是寶寶經過淚囊加壓按摩後,還是眼睛不斷流淚、長眼屎,併發黃白色的分泌物,可能是鼻淚管阻塞導致的新生兒淚囊炎,搭配抗菌眼藥水,來減少淚囊炎的機會。

此時除了使用局部抗生素藥物預防感染外,還是要加上淚囊加壓按摩按摩,利用擠壓淚囊對鼻淚管出口處造成壓力來達到讓出口包覆的薄膜開通的目的。



何時該找眼科醫師?

若是抗生術局加上淚囊加壓按摩按摩治療依舊沒有改善,就會建議到眼科門診接受鼻淚道沖洗。

但是建議嬰幼兒3個月大以後,再去眼科診所接受淚道沖洗。

6個月以前的嬰兒自己痊癒的機會比較大,若6個月後鼻淚管仍舊堵塞的話,一般來說自己痊癒的幾率就很小了,這時會建議做鼻淚管探通術。

此方法對年齡在6~12個月的小兒95%有效,而13個月後療效下降到75%,因此,對鼻淚管堵塞應早期治療,治療必須在手術室全身麻醉下進行。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七十多歲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患者,接受第一線治療後一年多又復發,二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淋巴結腫大到壓迫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兩隻腳腫得非常嚴重,偏偏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又已無法承受更高強度的化療,情況十分不樂觀。」蕭惠樺醫師回憶,「當時剛好有一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問世,與患者討論後決定試試,結果才打第一個療程,腫瘤就縮小一半,第二個療程後更是幾乎全消,很快速就將淋巴癌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