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母奶會便祕?還是拉肚子?

by | 12 月 6, 2017


寶寶喝母奶怎樣大便才正常?

門診中常常會遇到父母問:「為什麼喝母奶的寶寶排便,一開始是拉肚子,但是這幾天卻變成好幾天才大便一次?」、「寶寶一喝母奶就馬上解出大便,是不是媽媽吃到什麼不該吃的東西啊?」

喝母奶到底是會讓寶寶大便拉肚子、還是會好幾天才大便一次,一直是父母常見的疑惑。


剛出生的新生兒幾乎是拉肚子

我家兩個小孩都是喝媽咪的母奶,也是遇到一樣的問題。甚至還沒有滿月時,只要一喝母奶,幾乎是同時間就會拉出便便。

「孩子一喝母奶,就會拉肚子耶!」

「而且孩子的大便稀稀水水的,仔細看還有一點黏液,裡面還有白色顆粒啊!」媽咪看我沒有反應,仔細地看著桃子的尿布繼續說著。

我告訴媽咪:「這些都是剛出生喝母奶的寶寶常發生的狀況。」

「還記得老大剛出生時,也是因為喝母奶,一天解好幾次軟便。」我拿過媽咪手上聞起來有些酸酸味道的尿布繼續說,「那時我們還沒有什麼經驗,常常忘記馬上換尿布,結果就出現尿布疹了。」

媽咪恍然大悟地道:「對啊,結果我們馬上停了母奶,用配方奶取代母奶幾天啊!」

「所以,新生兒剛出生喝母奶大部份都會解水便啊,只要沒有發生尿布疹,就可以繼續喝母奶。」


母奶的成分會隨寶寶成長稍稍改變

母奶的成分會隨著嬰幼兒成長時營養需求而改變,新生兒出生的前5天,母乳含有較高濃度的抗體,用來保護消化道以免於感染,這時的母奶稱為「初乳」,之後母乳的成分開始改變,增加營養素的供應,逐漸成為「成熟母乳」。母乳的成分隨著嬰兒之成長而小幅度修改,成分的改變,就會造成寶寶原來的軟便,漸漸變成多天才大一次便。


對寶寶來說母奶是最好的食物來源

母乳中約有85~95%是水分,是母奶主要的成分,提供寶寶水分。而提供能量的脂肪,約佔3~5%,提供所需50%的熱量。另外還有包括乳糖、單醣、寡醣的糖類,其中乳糖是母乳中的主要醣類,提供寶寶所需熱量40%,也有促進鈣質與鐵質吸收、穩定腦細胞發育功能。


母奶裡有「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兩種蛋白質,乳清蛋白形成容易吸收的乳凝。其它還有寶寶成長需要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母乳中的礦物質濃度雖不高,但在寶寶腸胃內的吸收利用卻是十分有效率。


為什麼喝母奶的寶寶會由拉肚子變成多天大便一次?

母乳中的蛋白質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會從原來的90:10隨著長大慢慢地降到50:50。酪蛋白與鈣結合形成白色的混濁物,較不易消化吸收,而乳清蛋白形成比較容易消化的乳凝。寶寶出生時因為酪蛋白不容易消化吸收造成寶寶排便次數增加、甚至會拉肚子。

隨著乳清蛋白增加,吸收力變好,寶寶吸收能力變好,加上隨著寶寶成長,腸胃道也會漸漸成熟,對於吸收母奶能力增強,母奶被吸收和寶寶腸胃道吸收食物能力雙雙加強的狀況下,寶寶就可能會變成好幾天才會排便了。


只要拉肚子沒有造成嚴重尿布疹就可以繼續喝母奶

若是排除乳糖不耐症、寶寶沒有因為拉肚子造成脫水、或尿布疹,當然可以繼續喝母奶。但若是因為喝母奶的寶寶拉肚子造成尿布疹,可能就要喝少一些母奶,例如白天喝母奶,晚上改喝配方奶。


但是若是因此還是沒有改善尿布疹的狀況,就會建議父母完全用配方奶來取代母奶一段時間,讓尿布疹改善後再嘗試母奶。


母奶寶寶幾天大便一次才正常? 

餵母乳的寶寶漸漸長大後,可能出現很多天才解一次大便的狀況,只要寶寶沒有腹脹,進食情況良好、晚上好睡不吵鬧,沒有像是羊咩咩的大便,或是大便時沒有血絲,就不必太過擔心。建議持續哺餵母乳,四個月以上的寶寶可透過吃含高纖維的蔬菜當副食品來改善。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再進化,血管內固定錨釘納健保給付,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混合式手術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再進化,血管內固定錨釘納健保給付,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混合式手術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六十多歲的男士,幾年前做健檢的時發現腹主動脈瘤,不過沒有持續追蹤。最近患者在上班的時候,突然腹部劇痛,而被送到急診室已經休克,檢查發現是主動脈瘤破裂。」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主動脈瘤是因為主動脈病變,而在承受血流壓力後逐漸膨大。膨大的主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裂出血,建議要盡快接受治療。」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他是一位老師,從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乾癬,每天都需要家人協助塗抹藥膏,相當費時和辛苦。」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邱足滿醫師表示,「雖然醫師一再強調乾癬並非傳染病,但患者仍然深陷恐懼中,擔心自己的皮屑會影響孩子,甚至不敢和小寶寶同床睡覺。患者的憂慮反映了「累積性生命損害(CLCI)」的概念,乾癬在多年的反覆發作與治療中,深深影響了他的心理狀態、生活型態以及家庭互動。」

患者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效果良好,皮膚狀況將近100%改善。然而,兩年後因健保規定被迫「下車」暫緩生物製劑,改用傳統藥物與外用藥膏治療,但效果較不理想。見到好不容易消失的皮膚病灶再度惡化,讓患者非常難受。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女士,因為容易疲倦、食慾不振、全身不適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腎臟有顆約5公分大的腫瘤。」葉劭德醫師表示,「由於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在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根治性腎臟切除術及淋巴結廓清。」

病理報告證實為腎細胞癌且有淋巴結轉移,所以在術後開始使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KI)合併免疫治療。經過治療後,患者的食慾改善,體重也漸漸回升,目前仍持續在追蹤治療。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居家動起來的最佳選擇就是有趣又多變化的踏步有氧,想要保持低衝擊的話可以先減少跳躍的動作。當身體熱起來後,可以再搭配其他肌力訓練或做點動態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