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產婦有哪些優點、缺點及該注意的事?

by | 10 月 19, 2017


佩琪(化名)是位34歲的孕媽咪。經歷多年的愛情長跑,另一半和她正期待著屬於他們的第一個寶寶。然而,隨著肚子漸漸地隆起,周遭親友的噓寒問暖總圍繞著她高齡懷孕的話題:

「高齡懷孕寶寶容易異常,你一定要做羊膜穿刺喔!」

「高齡懷孕體力不如以往,你一定要剖腹生產喔!」

「年紀大了,要趕快趕進度,生完這個就趕快準備下一個!」

越來越多的關心與問候,讓原先期盼著新生命的喜悅化為烏有,甚至讓佩琪對於自己能否成功孕育這個小生命,也不禁懷疑了起來。心急如焚的他們來到婦產科門診希望能解開心中的疑慮。高齡妊娠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高齡產婦,大勢所趨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所發布的統計資料,國人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從民國76年的24.8歲,上升到民國105年的30.7歲。換句話說,當你才歡歡喜喜地迎接新生兒時,你媽媽當年已經準備要牽著你上小學了。兩代之間的生育年齡落差那麼大,不難想像為何長輩們總不忘祝福新婚夫婦「早生貴子」。

造成生育年齡的延後原因很多:包含了教育程度的提高或是兩性的職涯規劃等等因素,但是生活環境的壓力也不容小覷。舉例來說,民國105年各縣市的第一胎生育年齡,台北市以32.5歲大幅超越台東縣的28.3歲,也就是說一位住在台北市的第一胎孕媽咪,有近一半的機率是所謂的高齡產婦(年齡大於34歲)。可見,高齡產婦其實並不如大家想像的那麼少見。


高齡懷孕有什麼缺點?

愈來愈普遍的高齡懷孕到底有哪些缺點呢?


自然流產的機率較高

高齡女性的卵子容易發生染色體異常,所以在懷孕早期自然流產的發生率會大幅增加。相較於年輕女性,高齡妊娠的流產率在懷孕早期可高達40%,是年輕女性的2~4倍。


胎兒異常的機率較高

以唐氏症為例,唐氏症的自然發生率平均約每1000個出生的嬰兒中會有一個, 但是在高齡妊娠的發生率則大於1/300。另外,隨著母體年齡越大,胎兒結構異常的機率也會上升。


妊娠相關併發症及早產的機率較高

高齡孕婦的妊娠相關併發症發生率較高,造成母體環境不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例如妊娠高血壓在高齡孕婦中的發生率比年輕孕婦高出2倍;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更是比年輕孕婦高出3倍以上。如果妊娠相關的併發症控制不佳,將使得胎兒得面對提早出生的挑戰。統計資料顯示,高齡妊娠的早產發生率是年輕女性的3~4倍。也讓寶寶出生後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比例隨之上升。


陰道生產難產率上升 

隨著年齡增長,骨盆關節變得愈趨僵硬,同時會陰部的彈性也逐漸下降。如果孕期中又缺乏適當運動,容易造成高齡產婦分娩時的進展趨緩。隨著分娩時間的延長,容易發生體力不支而無法順利生產。


產後身體恢復較慢

平時如果缺乏適當的運動及保養,35歲以後,身體的機能就會面臨快速衰退。高齡產婦在歷經分娩之後,不論是陰道生產或是剖腹生產,產後恢復能力都會減弱。較長的恢復時程不僅影響產後寶寶的照顧,也延遲生育下一胎的最佳時機。


高齡父親的影響不容忽視

而高齡得子的問題也不僅侷限在母親身上,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分冊》(JAMA Psychiatry)於2014年發表的研究,高齡父親(受孕年齡在45歲以上)的後代,相較於年輕父親的族群,有比較高的自閉症、過動症、以及躁鬱症等問題。研究團隊認為,隨著年齡增長,精蟲基因突變的增加可能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之一。因此,父親也無法置身事外於高齡得子的風險。


高齡懷孕可以尋求哪些協助?

因此,在夫妻生理及心理準備充足,且家庭及社會環境許可下,及早孕育下一代的確有助於減少孕期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不過,隨著晚婚及少子化的大勢所趨,醫療科技也同時提供了與時俱進的發展,協助高齡妊娠的夫妻。


非侵入性檢測技術的普及

不同於過去,醫師只能以侵入性穿刺檢查取得胎兒細胞,以進行染色體及基因相關的檢查。近年的醫學研究讓我們知道,經由媽媽的血液樣本,可以分離出胎兒的DNA。利用次世代定序的方式將這些DNA碎片重新拼湊,可以得知胎兒的染色體及基因是否有異常。對於低風險的高齡孕婦族群提供了準確又安全的檢查。


妊娠相關併發症的預測

隨著對妊娠高血壓疾患的研究日趨深入,利用孕婦病史,超音波偵測子宮動脈血流阻力,以及血清學的檢查讓我們得以預測誰會是妊娠高血壓的高危險群,進而予以投藥及生活型態的調整,希望能預防或延後妊娠高血壓疾患的發生。而常規的妊娠糖尿病篩檢也有助於早期偵測妊娠糖尿病的患者,以進行飲食及血糖的控制,避免相關併發症的產生。

此外,雖然造成早產的成因眾多,利用超音波檢查測量子宮頸長度有助於篩檢出早產的高危險群。再搭配適時的黃體素治療,讓母胎能逐漸遠離早產相關併發症的威脅。


硬膜外麻醉技術的實施

最後,減痛分娩的介入,讓嘗試陰道生產的孕產婦能在漫長的分娩過程中,得到一絲喘息的空間,讓寶貴的體力不至於在早期的產痛中消耗殆盡,也同時降低了嘗試陰道生產所需要的體能門檻。


高齡懷孕也有一些優點喔!

其實,高齡妊娠也不全然只有壞處。根據今年二月刊登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的研究,分析母親的生育年齡與孩子在10歲時認知能力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生育年齡在35至39歲之間的母親生下的孩子參加認知測試時的表現,優於年輕母親生下的孩子。推測其中成因,專家認為可能是相較於較年輕的母親,高齡產婦的經濟條件較佳,同時吸煙的比例比較低,產後哺育母乳的比例則顯著上升。這些差異都有助於孩童未來的成長與發育。

類似的研究也發表在《歐洲發展心理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研究發現高齡媽媽具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及較為穩固的經濟條件,使得她們在面對孩童的教養,比較不容易有言語咆嘯與肢體懲罰的行為,高齡母親較為成熟的心理素質也有助減少後代未來的情緒,發展,及融入社會的問題。


難能可貴的祝福

在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派特的幸福劇本》裡,男主角派特常說「只要保持正面思考,總會有撥雲見日的時候。」(If you stay positive,you have a shot at a silver lining。)雖然高齡妊娠是一項看似艱難的挑戰,但是由於得來不易,這同時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祝福。只要我們一同攜手,一步步地走過這段孕程中的每個陰霾與困境後,就會看見那片讓人難忘的美麗風景。
    
我們一起加油!


參考資料:
1. Bo Jacobsson et al, Advanced Maternal Age and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 Obstet Gynecol 2004;104:727–33.
2. D’Onofrio BM et al, Paternal age at childbearing and offspring psychiatric and academic morbidity, JAMA Psychiatry. 2014 Apr;71(4):432-8
3. Tea Trillingsgaard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older maternal age, use of sanctions, and children’s 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7, 11, and 15 years,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6 Dec: 1-15
4. Goisis, A., Myrskylä, M., Schneider, D. The reversing association between advanced maternal age and child cognitive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three UK birth cohorts, Int J Epidemiol. 2017 Jun 1;46(3):850-859.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