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行為療法,形塑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by | 10 月 7, 2017



「行為治療」四個字,乍聽似乎高深莫測,其實我們生活中處處充滿行為治療的概念,了解一些簡單的基本原理及技巧後,家長們在家就可以執行行為治療,幫助孩子改掉不好的習慣/行為,建立好習慣/行為!




「行為」是什麼?


不同科學及學派,對行為有不同的見解,其實很難對行為做精準的定義。站在精神科及身心醫學的角度來說,行為可以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自願或非自願的,當下的行為反應,是一個人根據過去的內在及外在經驗(這些經驗受內在個人及外在環境和他人影響),於當下呈現出的動作行動模式。而所謂「模式」,就是有一貫性的概念,因此行為也是「對於事情一貫的處理反應方法」。  




行為治療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改變行為模式中的環節,學習新的、好的行為模式,矯正既有的、不好的行為模式。


行為治療的技巧有許多,以下舉出幾種可在家中實行的基本行為治療技巧。


1. 正向增強


方法:針對好行為,提供獎勵或報酬,以強化這個好的行為。
例子:完成作業就可以看電視半小時、幫忙做家事後可以出去玩等。




2. 負向增強(相對正向增強較少用)


方法:針對好行為,移除原本會令人不愉快的事物。
例子:協助指導弟弟完成作業,就可以不用做例行性家事。
*負向增強運用於管教上所存在的邏輯風險是,通常讓孩子覺得「受苦」的不愉快事物,均為生活必要之中性要求,比方寫作業、做家事等,將此設定為負向感覺物可能存有加強暗示這些事物並非中性且必要,而是負面且可移除的風險,應審慎考慮使用。




3. 反應代償


方法:針對不好的行為,取消原有的權益或獎勵(而非加上懲罰)。


例子:未完成作業就不能看電視、環境弄髒亂原本的外出遊玩就取消等。




4. 代幣制度(集點制度)


方法:結合正向增強與反應代償,透過累積足夠的正向行為來換取獎勵或報酬。


例子:完成作業、幫忙做家事等正向行為可得到點數,累積達到足夠點數可換取獎品。




5. 其他方法(暫時隔離法、不反應法…)


方法:針對不好的行為,採取隔離或忽略。


例子:大庭廣眾情緒失控時,將孩子暫時自現場隔離。若確定孩子是為了達到某些目的而產生作態的行為時,比方哭鬧以達目的,家長可採取不反應,但須注意孩子是否為身體不舒服、心裡有話想說等真正需求。


*懲罰亦為行為介入方式的一種,但一般並不建議。行為懲罰與行為增強的最大差異點在於,懲罰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減少或消除某種行為,而增強的最終目的則是要加強某種行為。




內在增強/動機及外在增強/動機


然而,行為方法最大的垢病,在於往往缺乏真正的內在動機,孩子若沒有形成真正的內在動機,隨著年齡增長,對於獎勵的增強物的「胃口」也會愈來愈大。因此除了「行為」之外,進一部也要追求「認知」的層次,才能讓孩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 內在增強(或稱內在動機)


以孩子的內在,也就是本身的能力,來增強某個好的行為。


例子:認真讀書而考試考好,或在學校表現良好,因而得到老師同學讚美,便能更肯定自己、對自己更有信心,這個部分就是所謂的內在增強,此後便會更願意自動自發增加認真唸書、努力表現這樣的正向行為,來得到被肯定的感覺。




2. 外在增強(或稱外在動機)


以外在的誘因來增強某個好的行為。


例子:類似上面正向增強、代幣制度的例子。




常見的問題及迷思


Q. 行為治療 = 代幣制度?


A. 代幣制度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其實行為療法方法非常多,本文列舉幾種常用方法,更多其他方法可請教專業人員討論。




Q. 我都有執行代幣制度,但是都沒效。


A. 通常問題簡而言之就是「未客製化」。常見的有以下幾點原因:


1. 目標太高:根本難以達到,乾脆放棄。


2. 目標太抽象或太模糊:家長孩子無共識,根本不知道目標在哪裡、是什麼,何以適從?


3. 未及時回饋:比方當下的行為隔天才獎勵,行為與獎勵彼此間因果的連結性早已消失。


4. 要達到階段性獎勵太難:為第一、三點之綜合,加上一些其他因素,比方協助之提示過少,造成努力過程中得不到足夠成就感,便會讓人想放棄。


5. 獎勵一成不變:同樣的東西久了就沒有吸引力了。切記正向回饋的獎勵內容很重要!




Q. 孩子沒有特別想要的,反之,處罰或剝奪權益也對他不痛不癢。


A. 這個問題可能要變成:孩子為什麼沒有想要的?為什麼處罰對他不痛不癢?首先,追求滿足是人性,孩子一定有想要的,可能只是您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什麼可以滿足他。會不會他想要的只是爸媽的一個鼓勵、和樂的家庭氣氛等?又假若孩子真的什麼都不想要,是什麼造成他缺乏動機,孩子是否有憂鬱、焦慮等情緒上的困擾,造成什麼東西都引不起他的興趣?還是物質上已給得太多,超過小小年紀所需要?


同樣道理,若剝奪權益對孩子不痛不癢,是什麼造成孩子對自己該有的權益反應平板?憂鬱或其他發展問題?平常便已習慣被剝奪(從未做好過)?這個背後牽涉到孩子情緒、家庭相處、學校生活等整個大系統,若家長有這樣的疑問出現,表示孩子可能需要更全方面、更完善的評估,建議請教專業人員進一步討論。




Q. 孩子太多行為有問題了,不知從何改起。


A. 與孩子共同列出問題清單,從最嚴重的、影響生活最多的、孩子也承認的問題開始改起。這個影響生活甚鉅的問題一旦有了小小的改變,對於整個生活的影響,便可能像齒輪轉動般,一環牽引一環,有全方位的改變。




Q. 所謂的獎賞或正向增強會寵壞孩子,造成他們沒有獎勵就不願行動。


A. 常有人說「考試是為自己,分數不該獎勵。」針對自動自發、能夠念書為自己、生活為自己的孩子確實是這樣,但大多數孩子其實難以做到如此。因此家長仍可藉由行為方法,從旁協助孩子完成自己的義務,而隨著孩子更成熟、認知更完善、生活經驗更豐富,便能從這些行為當中自己獲得成就感(所謂的內在增強),比方師長同學的讚美、較佳的成績表現等,自己漸漸便能瞭解到這一切都是為自己,不是為父母,漸漸便能脫離父母的行為協助,成為成熟獨立的個體。




掌握這些基本技巧,家長也能更加留意孩子的優缺點及需求,協助孩子隨時修正行為模式,培養良好行為習慣背後孩子真正的內在動機,搭配有品質的親子互動、父母真心的愛和親情,讓孩子成長的更順利!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七十多歲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患者,接受第一線治療後一年多又復發,二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淋巴結腫大到壓迫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兩隻腳腫得非常嚴重,偏偏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又已無法承受更高強度的化療,情況十分不樂觀。」蕭惠樺醫師回憶,「當時剛好有一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問世,與患者討論後決定試試,結果才打第一個療程,腫瘤就縮小一半,第二個療程後更是幾乎全消,很快速就將淋巴癌控制住!」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每次好像我只要一出國,手掌上就會出現這些好癢的小水泡。」飛機一落地,若真就向來接機的姐姐抱怨著。 姊姊看了一眼若真的手,輕輕鬆鬆地回應:「你還好,只有出國時才會這樣。我覺得我的腳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出現一次這些小水泡,本來想要不理它,不過好像因此而感染了,在皮膚科吃了幾天的藥才好。」 「天啊,原來你也有同樣的狀況,」若真驚呼:「醫生說我的狀況是汗皰疹,所以汗皰疹是遺傳引起的嗎?」 汗皰疹(Pompholyx, Dyshidrosis)是種影響手部和腳部的濕疹變化, 汗皰疹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