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耳鳴好困擾,請看國際治療指引

by | 8 月 24, 2017



在耳鼻喉科門診常常會看到對耳鳴感到困擾的患者,市面上可能找到的治療方法五花八門,患者自己也較難分辨出什麼是比較適合自己的治療。在此介紹一份由美國耳鼻喉科官方期刊所建議的治療指引以供參考,大家也可以看看國際上對耳鳴的處理方式。


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有定期更新對於某種特定疾病的治療指引,其中多半是基於過去各國研究結果及專家意見所討論出的建議,雖然未必能和台灣健保下的醫療完全符合,但是也能提供我們一個治療上的大方向。




哪些原因會造成耳鳴?


耳鳴是指沒有外部的聲音刺激,但是患者卻聽到有聲音的症狀。耳鳴的分類方法也很多,但是基本上可以分成原發性耳鳴和次發性耳鳴:


原發性耳鳴(Primary tinnitus): 


是一種不明原因的耳鳴,可能和神經性聽力受損相關。




 次發性耳鳴(Secondary tinnitus)


除了神經性聽力受損之外,因為其他病因所產生的耳鳴,例如耳垢阻塞外耳道、中耳疾病、耳咽管功能障礙、梅尼爾氏症、聽神經疾病等等都可以造成次發性耳鳴。另外非聽力系統的疾病例如血管的異常生長、肌肉緊縮震顫或顱內高壓也都可能造成耳鳴。




持續性耳鳴的國際治療指引


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發表了對於耳鳴的治療指引,然而耳鳴發生時間有長有短,每位患者對耳鳴所產生的困擾也各有不同,有人覺得耳鳴很令人心煩,有人則覺得不特別去注意的話其實也沒什大不了的。所以這份治療指引特別指出,其中內容是針對耳鳴發生大於六個月,對患者產生困擾,而且也找不到特定原因的耳鳴。針對上述族群,文中一共提出了13點意見: 


1. 病史與身體檢查


建議要進行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找出可能的病因。




2. 聽力檢查


建議對於單側耳鳴,發生時間又持續超過超過6個月或是有聽力障礙的病患,應該安排聽力檢查。


可選擇性的對沒有上述症狀的耳鳴病人,安排聽力檢查,但聽力檢查並不一定是必須的




3. 醫學影像檢查


強烈建議不要對耳鳴患者安排頭頸部影像檢查耳鳴病因(例如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等),但如果患者是單側耳鳴、脈動性耳鳴(pulsatile tinnitus)、有局部神經學症狀或不對稱聽損的話,那影像檢查可以考慮。



4. 耳鳴的困擾程度評估


強烈建議要區分出耳鳴對患者造成的困擾程度是高或低,耳鳴困擾程度高或是影響生活品質的病人較符合是主要治療的對象;如果困擾的程度不高,其實未必需要過度醫療。




5. 耳鳴發生持續了多久?


建議處理會對病患產生困擾的耳鳴時,需要區分發生的時間長短。一般研究是認為持續超過6個月的耳鳴較會被稱為持續性耳鳴,有持續性耳鳴的病人是治療的主要對象。




6. 教育與諮詢


建議應該對於有持續性且困擾性的耳鳴患者,提供治療的建議。




7. 助聽器的評估


建議有持續性、困擾性、且有聽力障礙的的耳鳴患者,應該考慮助聽器的使用。



8. 聲音減敏治療


可選擇性的對有持續性且困擾性的耳鳴患者,提供聲音減敏治療的參考,但是目前的醫學研究對於療效並沒有定論,所以並不是建議病患一定要接受此治療




 9. 行為認知療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


建議應該對於有持續性且困擾性的耳鳴患者,提供行為認知療法




10. 藥物治療


建議不要常規給予憂鬱劑、抗癲癇劑、抗焦慮劑及耳膜內注射藥物


** 在內文中也有特別指出是不要常規使用這些藥物,但是可以依每位病患的個別情況做調整,或是做短期的嘗試性藥物治療。主要原因是因為臨床上也常發現有持續性且困擾性的耳鳴患者,其實有一部分是有輕度憂鬱症狀或是較為焦慮難以放鬆的,如果是對於這一部分患者,那藥物治療則是可以適度使用來減輕症狀



11. 補充品治療


建議不要使用銀杏、褪黑激素、鋅或其他的實用補充品治療困擾且持續性的耳鳴




12. 針灸治療


建議不要使用針灸治療耳鳴,因為目前研究資料並不足




13. 顱部磁力刺激治療(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建議不要使用顱部磁力刺激來治療困擾且持續性的耳鳴。




希望透過以上介紹,能讓您對耳鳴的治療有一些認識。


參考資料: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innitus executive summary. (2014)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對策,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顯著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對策,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顯著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歲女性,確定診斷時已經是轉移性腎細胞癌,右側腎細胞癌合併巨大淋巴結轉移,淋巴結環繞整個下腔靜脈及局部侵犯腰大肌,且下肢因為靜脈壓迫而有水腫的情形,但是沒有其他遠端轉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任羅浩倫醫師表示,「因為沒有遠端轉移,利用手術完整切除對於病情控制有幫助,但是手術範圍太大,需要下腔靜脈及腰大肌切除合併血管重建,這可是至少一整天的多專科團隊手術才能達成的困難任務。而且手術後還必須面對潛在的術後出血,對側腎功能受損及神經損傷等風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