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咬傷別大意,醫師教你避免狂犬病

by | 7 月 15, 2017


咬你的狗,現在還好嗎?


那天,門診來一位年輕女性,她說在中國被鄰居家養的狗咬傷,已經注射4劑狂犬病疫苗,要來打第五劑。我問她:「那隻狗現在還好嗎?」她愣了一下,不知道醫師是不是有問題,為什麼先問候咬人的狗?其實,被狗咬後,關心狗的健康真的很重要,因為,如果牠咬你10天後,還活得好好的,表示牠咬人的時候,唾液裡面就不含有狂犬病病毒,人就不會被傳染狂犬病,所以可以中斷後續的疫苗施打。


疾病管制署的資料也清楚寫明:只有在犬隻發病前10天內唾液才會帶有狂犬病病毒,人在這段期間內被咬才有可能會受到感染。




被動物咬到後該如何施打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是個100%致死的疾病,當您被疑似動物咬傷時,建議儘快接種狂犬病疫苗,並盡可能依照建議的時間施打,對於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標準的疫苗接種日期有幾種不同狀況



1. 圖片中的A狀況,也是最常用的方式:被咬到後第0、3、7、14、30天,肌肉內注射,所以總共是5劑。所謂的第0天是指咬到當天、第3天是指咬到後3天。


2. 圖片中的B狀況,是比較快的方式,目前有些國家採取這種方式:被咬到後第0、7、21天肌肉內注射。但是,咬到當天是左右手各打一劑。所以總共是4劑。


3. 用真皮內注射的方法:被咬到後第0、3、7、28天,真皮內注射,但每一次都是打兩針(手臂大腿各一針 0.1ml),也是有效的方式,但是比較少看到這種打法。


4. 圖片中的C狀況,是指已經接受過完整暴露前3劑疫苗注射(或者是之前曾經被咬過,已經接受過完整5劑狂犬病疫苗的人),不需要再注射免疫球蛋白,只要再打兩針狂犬病疫苗(第0、3天),就完成這次的疫苗注射了。(國外有些地方是咬到當天打四針真皮內注射,就完成了,只要一次門診,不過目前國內並未這樣做)




被動物咬傷後最重要的事情!


被動物咬傷後最重要的事情是儘快清洗傷口以及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



高風險地區高風險動物咬傷在高風險身體部位,同時較深且多處的傷口,就視為高風險的傷口,應該儘快清洗傷口,並且注射品質良好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及接受第一劑狂犬病疫苗。


高風險的地區,例如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


高風險動物是指流浪狗、流浪貓、蝙蝠或是其他哺乳類動物。


咬傷在高風險身體部位是指頭、頸、手部等地方。


清洗傷口的方法,請參考疾病管制署所提供的影片。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耐心的沖洗15分鐘。之後,盡可能不要縫合傷口。


如果是在國外被疑似動物咬傷,最重要的是盡快做傷口清潔消毒及處理,同時,當地有哪種狂犬病疫苗就先注射疫苗,依據標準的注射時間,未注射完成的疫苗回台灣後再由醫師決定要如何將狂犬病疫苗補打完成。


雖然狂犬病疫苗可以在被動物咬傷之後再注射,(咬傷當天正確處理傷口同時給予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預防狂犬病),但在國外旅行時,有時會發生當地沒有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IG)或狂犬病疫苗的狀況,造成必須立刻結束旅程,回國醫治。


因此,如果您的行程會到有狂犬病疫情的地區,建議接受暴露前的狂犬病疫苗注射。


尤其是行程包含很多戶外活動的人,風險比較高。


有小朋友同行,因為小朋友喜歡跟小狗玩,被咬到的風險比較大。




為何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IG)?


注射狂犬病疫苗注射後,會刺激身體產生可以對抗狂犬病病毒的抗體,但是,需要7天的時間,這段時間,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在身體尚未產生抗體之前,提供身體外來的抗體抵抗狂犬病病毒,但並非每個地方都有免疫球蛋白。原則上是咬到後儘早注射免疫球蛋白,但是,狂犬病疫苗注射後7天就會產生抗體反應,這時候就沒有必要再注射免疫球蛋白了。


免疫球蛋白分成人類免疫球蛋白或是馬免疫球蛋白,馬免疫球蛋白一樣有效,但是需要較高的劑量,同時有過敏風險(1/45000)。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關節腫痛就診,透過胸部影像檢查,意外發現肺部已纖維化。由於患者平時僅偶爾咳嗽,並未察覺異狀,導致延誤治療時機。」黃建中醫師表示,肺纖維化會讓肺部漸漸失去彈性,嚴重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即使初期沒有顯著症狀,若患者具有肺纖維化高風險特性,應盡快進行第一次的肺功能檢查,依據檢查結果持續追蹤,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