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咬傷別大意,醫師教你避免狂犬病

by | 7 月 15, 2017


咬你的狗,現在還好嗎?


那天,門診來一位年輕女性,她說在中國被鄰居家養的狗咬傷,已經注射4劑狂犬病疫苗,要來打第五劑。我問她:「那隻狗現在還好嗎?」她愣了一下,不知道醫師是不是有問題,為什麼先問候咬人的狗?其實,被狗咬後,關心狗的健康真的很重要,因為,如果牠咬你10天後,還活得好好的,表示牠咬人的時候,唾液裡面就不含有狂犬病病毒,人就不會被傳染狂犬病,所以可以中斷後續的疫苗施打。


疾病管制署的資料也清楚寫明:只有在犬隻發病前10天內唾液才會帶有狂犬病病毒,人在這段期間內被咬才有可能會受到感染。




被動物咬到後該如何施打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是個100%致死的疾病,當您被疑似動物咬傷時,建議儘快接種狂犬病疫苗,並盡可能依照建議的時間施打,對於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標準的疫苗接種日期有幾種不同狀況



1. 圖片中的A狀況,也是最常用的方式:被咬到後第0、3、7、14、30天,肌肉內注射,所以總共是5劑。所謂的第0天是指咬到當天、第3天是指咬到後3天。


2. 圖片中的B狀況,是比較快的方式,目前有些國家採取這種方式:被咬到後第0、7、21天肌肉內注射。但是,咬到當天是左右手各打一劑。所以總共是4劑。


3. 用真皮內注射的方法:被咬到後第0、3、7、28天,真皮內注射,但每一次都是打兩針(手臂大腿各一針 0.1ml),也是有效的方式,但是比較少看到這種打法。


4. 圖片中的C狀況,是指已經接受過完整暴露前3劑疫苗注射(或者是之前曾經被咬過,已經接受過完整5劑狂犬病疫苗的人),不需要再注射免疫球蛋白,只要再打兩針狂犬病疫苗(第0、3天),就完成這次的疫苗注射了。(國外有些地方是咬到當天打四針真皮內注射,就完成了,只要一次門診,不過目前國內並未這樣做)




被動物咬傷後最重要的事情!


被動物咬傷後最重要的事情是儘快清洗傷口以及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



高風險地區高風險動物咬傷在高風險身體部位,同時較深且多處的傷口,就視為高風險的傷口,應該儘快清洗傷口,並且注射品質良好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及接受第一劑狂犬病疫苗。


高風險的地區,例如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


高風險動物是指流浪狗、流浪貓、蝙蝠或是其他哺乳類動物。


咬傷在高風險身體部位是指頭、頸、手部等地方。


清洗傷口的方法,請參考疾病管制署所提供的影片。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耐心的沖洗15分鐘。之後,盡可能不要縫合傷口。


如果是在國外被疑似動物咬傷,最重要的是盡快做傷口清潔消毒及處理,同時,當地有哪種狂犬病疫苗就先注射疫苗,依據標準的注射時間,未注射完成的疫苗回台灣後再由醫師決定要如何將狂犬病疫苗補打完成。


雖然狂犬病疫苗可以在被動物咬傷之後再注射,(咬傷當天正確處理傷口同時給予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預防狂犬病),但在國外旅行時,有時會發生當地沒有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IG)或狂犬病疫苗的狀況,造成必須立刻結束旅程,回國醫治。


因此,如果您的行程會到有狂犬病疫情的地區,建議接受暴露前的狂犬病疫苗注射。


尤其是行程包含很多戶外活動的人,風險比較高。


有小朋友同行,因為小朋友喜歡跟小狗玩,被咬到的風險比較大。




為何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IG)?


注射狂犬病疫苗注射後,會刺激身體產生可以對抗狂犬病病毒的抗體,但是,需要7天的時間,這段時間,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在身體尚未產生抗體之前,提供身體外來的抗體抵抗狂犬病病毒,但並非每個地方都有免疫球蛋白。原則上是咬到後儘早注射免疫球蛋白,但是,狂犬病疫苗注射後7天就會產生抗體反應,這時候就沒有必要再注射免疫球蛋白了。


免疫球蛋白分成人類免疫球蛋白或是馬免疫球蛋白,馬免疫球蛋白一樣有效,但是需要較高的劑量,同時有過敏風險(1/45000)。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六十多歲的女士因為頭暈、虛弱、疲勞而就醫,結果發現血球數量嚴重異常,紅血球與血小板數量偏低,且有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球,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簡稱ALL)引起。」簡聖軒醫師指出,「由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快速,所以個案在確診後,就有即刻治療的必要。」

然而,患者因為身體機能相對較差,難以接受完整的化學治療,治療成效有待加強,遲遲未達殘留病灶檢測(MRD)陰性。所幸,後來透過免疫治療大幅殲滅癌細胞,並接續使用異體幹細胞移植,穩定控制疾病至今。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