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黑、浮腫、掉髮、長痘痘、膚質變化,是荷爾蒙失調嗎?

by | 6 月 22, 2017

變黑、浮腫、掉髮、長痘痘、膚質變化,是荷爾蒙失調嗎?-照護線上



門診常有患者從皮膚科轉介來內分泌科、或者患者懷疑自己的皮膚問題是「荷爾蒙失調」所引起,而希望做進一步的檢查。


內分泌疾病很多,對皮膚造成的影響各不相同,接下來就替您整理各種內分泌疾病可能出現的皮膚表現。




甲狀腺毒症


以葛雷夫氏症造成甲狀腺亢進為大宗,其他造成身體甲狀腺素過多的病因還有毒性結節、亞急性甲狀腺炎、甚至服用過多的甲狀腺素等。臨床症狀可能有心悸、手抖、怕熱、容易流汗、容易疲勞、緊張、月經不規則、體重減輕等。


皮膚因為皮下血流增加,會比較溫暖、潮濕。手掌、腳掌比較容易出汗。頭髮變得比較細,有些人會有掉髮變多。


指甲變得比較亮、軟、脆弱。可能有指甲分離症(onycholysis),就是指甲從遠端開始,慢慢跟甲床分離。


其他還有皮膚癢、濕疹性皮膚炎、蕁麻疹等。葛雷夫氏症因為跟自體免疫疾病有關,皮膚可能同時有白斑。


脛前黏液水腫(pretibial myxedema)是小腿脛骨前如橘皮般的組織增厚。杵狀指(acropachy)是手指前端增厚、軟組織腫大。這兩個皮膚表現不常見,幾乎都是跟葛雷夫氏症的眼睛病變伴隨出現。




甲狀腺機能低下


甲狀腺機能低下的臨床表現跟甲狀腺機能亢進相反,患者會怕冷、體重增加、容易疲倦、胃口變差。皮膚比較冷和蒼白。可能因 β-胡蘿蔔素轉換變差、累積而使皮膚變黃。


因為黏多醣體的堆積,造成黏液水腫(myxedema),臉變的浮腫,尤其是眼眶周圍的非凹陷性水腫(non-pitting edema)。


患者頭髮變的較粗、易脆,也有人有掉髮、原禿。指甲變的薄、凹凸不平。


如果甲狀腺低下的原因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也可能同時有白斑。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比較容易有皮膚的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等。有很多人是因為包皮發炎,才發現血糖已經很高。


與自體免疫疾病有密切關係的白斑,在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都比一般人常見。肥胖的患者,也常見到黑色棘皮症。


比較特別的是「糖尿病脂性漸進性壞死(Necrobiosis Lipoidica Diabeticorum)」,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前幾年有一張好清楚的病例照片。這種在小腿前面的大塊紅色斑點其實不常見,但是通常發生在糖尿病患者。發生的原因也不是很清楚,可能是跟血管病變或免疫反應有關。


另一個也是在小腿前面的是「糖尿病性皮膚病變(Diabetic Dermopathy)」,就常見多了。是比較小的橢圓形斑點,不痛、不癢,常被當作老人斑。可能跟糖尿病小血管病變有關。




雄性荷爾蒙相關疾病


如果女性體內的雄性荷爾蒙過多,可能表現月經不規則、肌肉量變多、聲音低沉、陰蒂肥大。皮膚表現包含在嘴唇、下巴、胸前、乳暈、腹部(中間垂直線)、下背、臀部、大腿內側、外生殖器等的毛髮變多,痤瘡(痘痘、粉刺)、皮脂腺分泌過度等。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最常見雄性荷爾蒙過多的疾病。但是很多多囊性卵巢的人,雄性荷爾蒙濃度不高。而大部分因為容易長痘痘來看診的人,只是皮膚的毛囊皮脂腺對雄性荷爾蒙太敏感,其實血中雄性荷爾蒙濃度還正常。


所以,如果沒有多毛症、月經不規則,也沒有庫欣症候群等症狀,其實冒痘痘還是在皮膚科治療比較恰當。




庫欣症候群


源自腦下垂體、或非腦下垂體來的腺瘤分泌過多促腎上腺皮質刺激素(ACTH),腎上腺本身的皮質素分泌過多、或外來的類固醇,造成長期皮質素過多,且在臨床上有特殊表現的疾病,都包含在庫欣症候群中。


由於脂肪堆積在腹部,造成中央型肥胖,還有典型的月亮臉、水牛肩等。皮質素抑制了皮下細胞分裂和膠原蛋白合成,使得皮膚變薄、容易瘀青。


患者腹部和大腿可能出現跟肥胖紋、妊娠紋很像的紋路,但是比較寬(1公分以上),而且是紫色的。


女性體內雄性素的來源,包含卵巢和腎上腺。來自腎上腺的雄性素,受促腎上腺皮質刺激素(ACTH)調控。所以如果庫欣症候群是屬於ACTH分泌過多的,就會使雄性素也分泌過多,出現多毛症等雄性化的現象。




艾迪森氏症(原發性腎上腺機能不足)


跟庫欣症候群相反,腎上腺因為自體免疫疾病或感染、創傷等,造成腎上腺功能不足。因為腦下垂體會代償性的分泌更多促腎上腺刺激素(ACTH),而ACTH與黑色素細胞刺激素(MSH)都是從腦下垂體分泌的前腦啡黑細胞促素皮促素Pro-opiomelanocortin,POMC)來的。過多的促腎上腺刺激素就同時產生了更多的黑色素細胞刺激素,使得皮膚的色素沉積。


變黑的地方在臉、脖子、手背、手肘、膝蓋、指關節…等,曬到陽光或長期受力的地方會更明顯,乳頭、乳暈、會陰部、腋下也是。口腔黏膜、嘴唇內側、牙齦會有點狀的色素沉積。


如果是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艾迪森氏症,也可能同時有白斑症。




肢端肥大症


生長激素分泌過度,幾乎都是腦下垂體腺瘤造成。除了手腳肥大,手套、鞋子穿不下,下巴也會變厚,額頭皺紋變深,下嘴唇變厚,舌頭變大。


皮膚會變得比較厚、比較黏,指甲也比較厚、硬。因為纖維組織的過度生長,可能會長一些小纖維瘤。


患者可能過度流汗,且較有汗臭味。也可能有黑色棘皮症。




腦下垂體功能低下


腦下垂體因為腫瘤、出血、手術等原因,而導致各種內分泌腺體的刺激素不足。可以有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機能不足、性腺功能不足、生長激素不足等。


皮膚表現跟原發性的各項功能不足類似,但是因為ACTH偏低,就沒有原發性的皮膚變黑的現象。皮膚通常比較蒼白、乾燥。臉比較浮腫,皺褶變少。身上的毛髮會變少,沒有腋毛、陰毛等。




要以病史和症狀為主,皮膚表現當作輔助


大部分的內分泌疾病,很少只有皮膚的問題,通常臨床上還會有其他症狀。單純的皮膚問題,不妨先在皮膚科治療。若身體有其他症狀或變化,則可以到內分泌科或家醫科門診。


參考資料:
1. 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of endocrine disorders: a guide for dermatologists
2. Skin Complications: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