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劇烈頭痛,當心腦動脈瘤!

by | 6 月 8, 2017



2007年主持人利菁在健康檢查時發現腦部有多顆腦動脈瘤,接受線圈栓塞手術治療,解除危機。藝人胡瓜健檢時也發現腦部有一顆0.25公分動脈瘤,因動脈瘤太小,目前以每年定期追蹤方式處理。不過,名模王亭又就沒這麼幸運了,她在公司開會時突然昏倒,緊急送醫診斷是顱內動脈瘤破裂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到院時已無法搶救,享年僅41歲。




什麼是顱內動脈瘤?會有什麼症狀?


顱內動脈瘤就是腦部的血管壁因為先天或後天(血流大量衝擊或感染等)的因素而向外膨出如水球一般的瘤狀物,動脈瘤名稱上雖然有個瘤,但「瘤」字主要是形容膨大如水球般的血管,不是惡性的東西,並不會擴散或是轉移


腦動脈瘤多好發在45至55歲之中年人,女性的發生率較高。動脈瘤的瘤壁很薄,且和腦部大血管相通。當動脈管壁隨著脈搏跳動時,血流也同時衝擊著動脈瘤瘤壁,隨時可能突然破裂而出現症狀。動脈瘤破裂前,大多數病患沒有症狀,然而一旦破裂,就會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即民間所謂的「斷大條的腦筋」,病人會有像爆炸般的突發性劇烈頭痛或是合併意識喪失,不緊急處理的話,其死亡率高達50%。由於破裂前幾乎無症狀,破裂後致死率高,所以又被稱為腦中的不定時炸彈。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會有什麼症狀?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腦中風的一種,一般的腦中風通常會有一手一腳癱瘓及嘴歪臉斜的症狀,患者較容易察覺到是腦中風警訊,但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大部份不是這種表現。其典型臨床症狀為突發性嚴重的頭痛,常伴隨頸部僵硬、噁心、嘔吐,甚至是意識喪失



一旦動脈瘤破裂出血,約有三分之一的病患到院前或到院後立即死亡;約三分之一病患為重度昏迷或嚴重失能之狀況,例如肢體殘障或是植物人,最後還是有可能死亡;只有三分之一病患較幸運,能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可以接受後續治療。文獻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病患在動脈瘤大破裂前一週,可能會開始出現類似症狀,最好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治療,以防患未然





如何知道我有沒有顱內動脈瘤?



根據國外報導,動脈瘤盛行率大約是總人口的2%,東方人略高,大約4 ~ 7%。然而動脈瘤的盛行率高,診斷率卻低,多數國人患有此疾病而不自知。



未破裂動脈瘤,絕大多數沒有症狀,只有少數病患會以眼瞼下垂或是複視來表現而得以提早被診斷出來。在過去腦部影像檢查仍不普遍的年代,多數病患往往是已經破裂出血,造成劇烈頭痛、意識不清才緊急就醫處理。現在隨著腦部影像檢查越來越普及,有越來越多顱內動脈瘤可以提早診斷,在還沒有症狀前就被治療。



傳統上,導管式腦血管攝影是診斷顱內動脈瘤最標準也最靈敏的檢查,然此為侵入性檢查,需住院才能受檢,並不適合用來篩檢一般民眾是否患有顱內動脈瘤,只用在已確診動脈瘤之病患,做為手術或栓塞前更詳細評估的工具



近來因3D立體的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技術的進步,免除了傳統導管血管攝影檢查的麻煩,加上檢查並不耗時,已成為診斷顱內動脈瘤的另一利器。缺點是電腦斷層檢查會令受檢者有一定程度的輻射劑量暴露,若非必要應儘量少做。



磁振造影檢查是準確而不具侵入性的(可施打或不打顯影劑),且病患沒有輻射暴露風險,除可檢測顱內動脈是否異常,還可評估腦組織結構,是用來篩檢顱內動脈瘤及健康檢查的最佳診斷工具。缺點是檢查較為耗時,少數病患因禁閉恐懼而無法順利完成檢查。目前磁振造影的解析度略差於斷層掃描檢查,且檢查費用也較高。



以上三種腦部血管攝影檢查在臨床治療上有不同的用途,應由專業醫師給予建議。





哪些人容易患有動脈瘤?動脈瘤會遺傳嗎?



顱內動脈瘤的成因很多,多半是後天因素,包括三高(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抽煙、創傷、感染或停經後的女性等。



有些特殊的遺傳疾病,例如神經纖維瘤第一型、遺傳性纖維組織病變、遺傳性多囊腎病變等,會增加動脈瘤的發生率,這類遺傳疾病患者可以考慮接受腦部磁振照影檢查,以確定有無併發顱內動脈瘤。



大部份發病的人並無家族史,只有極少數病患有家族史。若一個家族中有血缘關係的兩人或以上患有動脈瘤,就可稱之為有腦動脈瘤家族史。其二等親內之親屬,罹患動脈瘤之機率或是顱內動脈瘤之顆數,甚至破裂的機率都會大增。目前的建議是,有腦動脈瘤家族史之二等親內的家屬,可以考慮做一次篩檢當參考,其他親屬並不需要特別做檢查。





我有顱內動脈瘤,需不需要治療?



關於已破裂動脈瘤的治療,在剛破裂出血的兩星期內,再出血的風險極高,大約是每天1-2%。目前治療準則皆建議要在三天內儘快接受手術或栓塞治療,以減少再出血的機會, 若出血後不接受治療,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89%。



至於未破裂的動脈瘤,該不該處理主要得看大小、形狀及位置大於0.5公分的動脈瘤,將來破裂出血的機率較高,建議要治療; 形狀越不規則的動脈瘤,未來的破裂機率較高。但也不是只單單考慮大小、形狀及位置,還要考慮病患的年紀、家族史,身心狀況等等。有些病患終日擔憂腦中之不定時炸彈會破裂,只好接受治療,拆除炸彈。簡而言之,動脈瘤越大越不規則,或是患者越年輕,越需積極治療




今天就請各位看到這裡,下次我們會再介紹如何治療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