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該如何治療?如何預防?

by | 6 月 27, 2017

急性腸胃炎的感染方式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如何評估急性腸胃炎的病人是否需要就醫,還有該怎麼給予適當的居家照護。這篇文章我們要來談談,有哪些藥物可以治療急性腸胃炎,以及經過證實可以有效預防急性腸胃炎的方法。


要談治療與預防,必須先簡單介紹一下腸胃炎常見的病原體及感染方式: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沙門氏菌等,為台灣常見的病原體,當沒有抵抗力的人,食入受到污染的食物與飲水,或吸入病人嘔吐及排泄時產生的飛沫,就會受到感染。


感染後最常見的症狀為嘔吐與腹瀉,大多數的病人在適當的照顧後,都可以恢復健康,恢復所需的時間則依個人體質還有感染到的病原體而定。少部分的病人則可能會有腸穿孔、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的併發症。




真正有效的藥物治療


先說結論。不論是病毒或是細菌感染造成的急性腸胃炎,真正有效的治療只有:


適當的補充水分以及正確的飲食。


 鋅、益生菌、以及特定的止瀉藥,除此之外的藥物吃了沒幫助,還有可能讓症狀更加嚴重。


 不建議常規使用抗生素,只有在幾個特別的情況下才需要考慮。




鋅及益生菌:有效縮短腹瀉時間


● -盡快從腹瀉開始時就每天給予 10~20 毫克,連續 10~14 天,除了可以縮短腹瀉時間外,甚至可以降低未來 2~3 個月再次腹瀉的機會。不過歐洲兒童消化系醫學會有提到,開發中的國家,小朋友缺乏鋅的比例較高,補充鋅的治療效果較好,但在已開發國家中,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有效。


 益生菌-許多文獻指出,在急性腸胃炎的病人身上,投予高劑量的益生菌,可以改善腹瀉的症狀並縮短病程。但益生菌的種類很多,根據各自的研究,對人體可能有其不同的效果,不是每一種都真的能有效治療急性腸胃炎,其中有最多證據證明效果良好的是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




止吐藥及止瀉藥:不一定有幫助


當嘔吐發生時,病人通常經過適度休息與補充水分後,症狀就會緩解,不一定要用到止吐藥。有止吐效果的藥很多,也有各自的副作用(如堆體外症候群、心律不整、加重腹瀉等),只有持續嘔吐的病童,才需要由醫師評估是否要使用。


常見的止瀉藥有兩大類,一類是吸附劑,藉由吸收腸子內多餘的水分及病菌毒素,達到止瀉的效果,但目前沒有強力的證據證實有效,不過由於藥效溫和,在腹瀉嚴重的病人身上仍可考慮使用,只是吸附劑會同時將養分或其他藥物一併吸附,故建議和食物或藥物要間隔服用。


另一類則是胃腸蠕動抑制劑,如 Loperamide,顧名思義該藥物會讓腸子蠕動變慢甚至完全不動,有立即且顯著的止瀉效果,但也因此增加了病菌與毒素滯留在腸子內的時間,反而易有嚴重腹脹、腸阻塞、膽汁性嘔吐等副作用,對於腸胃炎的治療完全沒有幫助,甚至讓病情更加嚴重,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在小朋友身上!


此外,近年來還有一個新的止瀉藥 Racecadotril,作用方式為對抗腸道的分泌型腹瀉,針對以此機轉造成的拉肚子(如常見的輪狀病毒感染),是一個安全且效果滿好的藥物,但是在其他類型的腹瀉上,則沒有這麼顯著的療效。




抗病菌藥物:特定情況下才使用


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的病人,大部分都可以在數天左右的時間,靠自己的免疫系統擊敗病毒,漸漸恢復健康,而且絕大多數的病毒感染,都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一般還是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要的照顧方式。


至於細菌性腸胃炎,比如說台灣最常見的沙門氏菌,絕大多數的病人還是可以靠自己的免疫力戰勝它們,因此不建議常規使用抗生素,除非有以下幾個狀況:


● 感染蔓延到腸道以外,如敗血症、腦膜炎、骨髓炎等。


● 臨床表現虛弱且感染嚴重(高燒不退、大量血便…)的病人。


● 三個月以下的新生兒。


● 有人工植入物的病人,如人工關節、心臟瓣膜等。


● 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如愛滋病、癌症、服用免疫抑制劑、或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


● 確定使用抗生素有益處的細菌感染,如志賀氏菌及霍亂弧菌。

因此臨床上症狀輕微的病人,不論是病毒性或細菌性腸胃炎,在治療上沒有太大的分別,還是以補充水分、正確飲食的支持性療法為主,並且使用鋅及益生菌做輔助,除非症狀真的比較嚴重,才由醫師根據病情使用藥物治療。




真正有效的預防方法


面對急性腸胃炎的威脅時,其實預防感染才是最具經濟效益的方式。以下是幾個有效的預防方法:

純親餵母乳到嬰兒至少六個月大-母乳中的抗體可以保護寶寶受到病菌的侵襲,也減少因為奶瓶及奶嘴清洗或消毒不乾淨,導致感染急性腸胃炎的機會,就算真的受到感染,喝母乳的小朋友症狀會比較輕微,恢復健康的時間也比較快。


養成正確的洗手習慣-病從口入,幾乎所有引起腸胃炎的病菌,都可以藉由被汙染的手傳播。在我們準備食物前、吃飯前、如廁後、處理小孩排泄物後等時機,都該用肥皂徹底地把手洗乾淨。


健康的飲食與衛生的環境-幫小朋友選擇新鮮且營養均衡的食物,準備食物的工具要清洗乾淨,避免吃生食喝生水,並適當的保存食物。要有乾淨的衛浴設備,家裡有腸胃炎病人的時候,妥善處理病人的嘔吐及排泄物,並幫家中環境消毒。消毒時要使用稀釋的漂白水,一般的酒精無法將腸胃炎的病毒殺死。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在嚴重的急性腸胃炎中,輪狀病毒感染是最常見的原因,根據統計,輪狀病毒每年約造成全世界 40~50 萬個五歲以下的幼童死亡。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以有效保護嬰幼兒免於感染,目前在台灣仍為自費疫苗,但在台北市新竹縣竹北市有提供部分補助。




再次給大家的提醒


首先預防永遠勝於治療,相較於感染後接受治療所付出的成本,採用正確的預防方法,絕對大大的省錢又省時。


萬一小朋友還是不幸得到急性腸胃炎了,記得先評估病情嚴重度,中重度的病人趕快帶去看醫生,輕度的趕快補充水分並給予適當的飲食,再補充鋅及益生菌做輔助。對於大多數症狀輕微的病人來說,使用止吐藥、止瀉藥、或抗生素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希望這兩篇與腸胃炎相關的文章,能帶給爸爸媽媽們一些照顧小孩上的幫助。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不痛就沒事嗎?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

不痛就沒事嗎?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

「你這邊是怎麼了?」女友指著洛華的下體,問:「那算是個潰瘍嗎?」 「喔,真的嗎?」洛華表現出一副不知情的模樣,說:「我現在才注意到。嗯,可能是我前幾天不小心撞到受傷的吧,沒事沒事,現在一點都不會痛。」 「你有背著我做什麼事情嗎?」女友繼續追問:「這看起來就像是性病。」 「哪有,冤枉啊!」洛華連忙說:「我就說不會痛了,你看這裡也乾乾淨淨,沒有流膿流湯,這哪會是性病啊!」 乾淨的潰瘍,就不是性病引起的嗎?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各種生殖器潰瘍的表現。 感染性生殖器潰瘍...

十七分鐘在家踏步有氧,全站姿不間斷練心肺

十七分鐘在家踏步有氧,全站姿不間斷練心肺

踏步有氧這些動作可以讓人練到腿部、上半身、與核心肌力,且對關節是友善的,每天都做一些,可以幫助心血管健康並增肌減脂,還能練到平衡和協調性。練習過程中若覺得強度太高,請調慢影片速度。想要強度高一點,可以加快動作的速度。 高抬手踏步 左右點地 後勾下擺手 後勾下擺手 後勾上擺手 後勾上擺手 舉手平移 後勾前勾 後勾前勾 開臂側點地 開臂側點地 手部腳踏車 反向手部腳踏車 野獸後V字走 野獸前V字走 打鼓平移 前抬後點 前抬後點 平移轉體 快腳變距 舉臂側點地 舉臂側點地 畫圈平移 交替肘後勾 手轉圈緩和 勾腳緩和...

簡易牆壁運動,全站姿練全身,長者也適合

簡易牆壁運動,全站姿練全身,長者也適合

要活就要動,但長者常常會覺得:「做運動會不會不安全?萬一受傷怎麼辦?」沒錯,運動之前一定要考量安全性的問題。今天我們提供一些簡易牆壁運動的方式,在靠著牆壁做這些運動訓練的時候,可以額外提供支持性和穩定性,對較難維持平衡、活動度不高的長者們是很有幫助的。請跟著影片和圖說練練看吧。 扶牆臀後推 面對牆壁,手伸直在約與肩膀同高度的地方扶著牆壁,接著臀部向後推,直到手臂、身體、臀部呈一直線,感覺整個背部到臀部、後腿的伸展。 直角臂開肩...

糖尿病足潰瘍新利器 2024治療指引推薦使用新式乳膏治療 早日癒合就能遠離截肢命運,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糖尿病足潰瘍新利器 2024治療指引推薦使用新式乳膏治療 早日癒合就能遠離截肢命運,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走進診間一跛一跛地,相當吃力。」劉明偉醫師表示,「根據患者的描述,一開始是大腳趾頭上出現小傷口,但遲遲沒有癒合。由於缺乏良好的傷口照護,患者的腳便逐漸紅腫,傷口流出滲液,連走路都不方便。」

後續由於感染很嚴重,患者只好接受手術清創,並截掉兩根腳趾。劉明偉醫師表示:「其實,如果患者在發現傷口時便立刻就醫,好好接受治療,應該有機會讓傷口早點癒合,不用面臨截肢的狀況。」

抗高血壓藥物需要吃一輩子嗎?這樣做可以停藥!

抗高血壓藥物需要吃一輩子嗎?這樣做可以停藥!

「先生,請問您有什麼慢性病嗎?」唯男到住家附近新開的皮膚科門診填初診資料時,護理人員詢問著。 唯男回答:「我是有在吃高血壓的藥物,不過,目前我在家量,血壓都正常,不會高。這樣我算有高血壓嗎?」 「你是吃藥控制後才正常的嘛對不對,」護理人員回答:「這樣當然是有高血壓啊,只是你吃藥之後控制的不錯。萬一不吃藥,血壓一定又高起來了。」 「你怎麼知道我不吃藥的話血壓就一定會高?」唯男不開心地說:「說不定我真的不吃藥也沒關係啊,說不定我早就沒病了。」 「不然你就問問你的醫生,千萬不要自己亂停藥喔。」護理人員回答。...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的攝護腺癌沒有症狀!」裘坤元醫師指出,「在台灣,有一半的患者在診斷攝護腺癌的時候就已經是比較晚期的狀況,甚至有三成以上已經轉移到骨頭。」

攝護腺癌可能造成頻尿、夜尿、解尿困難等症狀,患者會誤以為是良性攝護腺肥大,而延誤就醫。裘坤元醫師說,攝護腺癌容易轉移至骨骼、淋巴結,可能造成骨骼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