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妳漏掉了什麼檢查?
懷胎期間,準媽媽總會接受例行性的產檢。為了寶寶的健康,有時候還會加做一些額外項目,像是4D超音波檢查、羊膜穿刺、基因晶片等等。但是準媽媽們卻常常忽略口腔的健康檢查。
生孩子為何要檢查口腔?
您知道嗎?在《婦產科醫學期刊》曾刊出一個駭人的案例,一位35歲的準媽媽罹患孕期常見的牙齦炎,很不幸的是,她在懷孕第39周的時候產下死胎。後續追查死因,發現胎兒的血液、肺部和胃部,都發現來自母體口腔的細菌[1]。
天啊!好可怕,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懷孕本身並不會造成牙齦炎。但若是本來就有牙齦或牙周問題,很可能會讓原有狀況,更加惡化。懷孕期間,女性體內荷爾蒙變化,若口腔衛生沒有維持好,口中厭氧菌增生,就會產生毒素剌激牙齦發炎,嚴重一些,牙齦會腫脹而且變成暗紅色,只要輕輕一碰就出血、甚至產生口臭等症狀[2]。
造成牙齦發炎的細菌及毒素,的確可能跟著血液循環進入胎兒體內,導致早產或是低體重嬰兒(體重小於2500克) [3]。原有牙周問題的產婦發生風險會比牙周健康產婦高出4.5-7.1倍[4]。
此外,孕婦年齡越大,罹患牙周病的機率越高,牙周病孕婦比牙齒健康孕婦早產機率增加3倍,低體重嬰兒機率也增2倍,所以高齡孕婦比年輕孕婦更需注意口腔健康。
早產或是低體重嬰兒會怎麼樣?
根據研究顯示,早產或是低體重嬰兒在新生兒時期死亡率是一般嬰兒的40倍。即使存活下來,也有很高的風險會有神經發育紊亂、先天性異常或是其他健康問題: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和耳部感染等[3]。
那我該怎麼辦?
其實準媽媽們也不用過度擔心,這邊提供三個方法給準媽媽們。
1. 計畫懷孕前,先將口內潛在問題,例如蛀牙,牙周病等問題先治療完成。避免懷孕期間需要如拔牙或根管治療等侵犯性治療,還可降低34%早產或低體重嬰兒的風險喔!
2. 懷孕期間,除每半年健保給付一次的口腔照護之外,間隔3個月可再多一次洗牙服務,共同守護媽媽、寶寶的身體及牙齒健康。
3. 產後,也要記得定期檢查及洗牙。除非徹底落實公筷母匙,並且避免親吻幼兒,不然家長口內的細菌很可能會進到幼兒口內喔。
參考資料:
1. Term Stillbirth Caused by Oral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 Obstetrics & Gynecology: February 2010 – Volume 115 – Issue 2, Part 2 – pp 442-445
2. Effect of pregnancy on periodontal and dental health. Acta Odontol Scand 2002;60:257– 264. Oslo. ISSN 0001-6357
3. Periodontitis: A risk for delivery of premature labor and low-birth-weight infantsJ Nat Sci Biol Med. 2010 Jul-Dec; 1(1): 40–42.
4. Periodontal infection and preterm birth.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 J Am Dent Assoc 2001;132:875–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