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近視迷思

by | 3 月 26, 2017



每到開學季節,家長最常提問的正是「學童視力問題」,網路上眾說紛紜,理論方法五花八門似是而非,甚至不同醫師之間的說法亦天差地別莫衷一是。身為大量收治學童近視的眼科醫師,以下歸納有關近視最常見的疑問與迷思一一解答。




「我兒子從來不看電視,為什麼會近視?」


「近視的成因在於看太近、太久、欠休息」


談到近視,家長最常指出的兇手就是「看電視」,但近年醫學研究已明確證實:近距離用眼活動(如看書、寫字、畫圖、使用手機平板等)才是造成近視的主要電因;至於「看電視」屬於中遠距離的用眼活動,不但不會直接造成近視、甚至刻意少看電視還會增加近視的惡化(因為跑去看更近的東西)。更有研究證實:只要待在居家室內,就容易產生近視,如果能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自然可以降低近視發生機率,許多公衛教育專家已經推動強制達成一定的室外活動時間的政策,確實收到了不錯的防治近視效果。


「中斷休息、保持距離」正是對抗近視最重要的指導心法。




「我女兒近視了,該不該點藥?能不能不戴眼鏡?」


「有效的近視治療:阿托品、光學矯正」


當前唯一通常醫學長期研究證實可有效治療近視的藥物即是阿托品(Atropine,屬於長效睫狀肌麻痺劑,為長效散瞳劑),過去慣用的高濃度阿托品藥水產生畏光模糊等副作用,故患者接受度不高;近年發展趨勢走向低濃度阿托品治療,已獲得歐美亞洲各國普遍重視採用,其副作用較少且可相容於足度光學矯正,可組合出更安全有效舒適的近視療法。至於光學矯正屬於近視治療的基本條件,近來實證醫學已支持角膜塑型可有效壓抑近視眼球成長速度;其它如隱形眼鏡、鏡框眼鏡等矯正方式雖然尚未證實顯著療效,卻仍可改善視覺表現、幫助穩定近視不易加速惡化。


學童近視應以藥物、光學矯正、用眼習慣控管三種方法組合出雞尾酒療法,可以得到最強大的治療解決方案。




「我兒子近視150度,是不是假性近視不必治療?」


「要到眼科點睫狀肌麻痺劑後驗度確認!」


假性近視指的是睫狀肌調節作用影響,若想知道消除調節力之後的「真性度數」,就要到眼科接受睫狀肌麻痺(即散瞳後驗光)才能正確驗出真實度數。如果驗出來的真實度數還有相當的遠視且視力正常,那就是真正的「假性近視」通常不需要治療,但若驗出來已有近視,哪怕只有50至100度,都屬於真性近視,建議最好要開始接受阿托品甚至光學矯正等積極治療並且定期追蹤度數變化以免近視進一步惡化。




「近視沒關係,長大再做雷射矯正就好?」


「近視雷射只能治療度數,卻無法根治近視的眼球病變!」


很多人以為近視只要戴眼鏡矯正看得到、等長大再做雷射手術就沒關係。事實上近視度數並非唯一重點,關鍵更在於發育期的眼球異常快速增長會大幅增加未來視網膜脈絡膜視神經的病變機率,甚至也會增加白內障、青光眼等各種眼科疾患,高度近視的確可稱為眼科的萬病之母啊!近視雷射的原理在於切削改變角膜表面弧度以「修改」眼球的整體屈光度數表現,卻無法修正眼球內的結構異常,所以對抗近視最好的方法,仍然是從小就積極治療防範,千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未來的手術上面。


近視醫學近年來不斷的發展進步,歡迎各位能與眼科醫師持續探索深入研究,找到對孩子視力最好的處置方法。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

熬夜、甜食恐影響身高!把握長高黃金期,及早治療很重要,生長激素缺乏症治療解析,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熬夜、甜食恐影響身高!把握長高黃金期,及早治療很重要,生長激素缺乏症治療解析,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位小女孩進到診間時,我以為她是國小一年級,但是翻開病歷才發現她已是國小五年級。」陳菁兒醫師表示,「她的父母親說,其實在更小的時候,她的身高百分位都是正常,但是進入幼稚園後,身高卻越來越落後,每次排隊就越排越前面。到了國小五年級,她的身高已經小於三個百分位了,比起同學矮了一大截」

抽血檢查顯示她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s)比較低,而且檢查發現她的骨齡有落後超過兩年的現象。根據這兩個指標,再加上身高矮小、肌肉量較少,懷疑是因為生長激素缺乏症導致的矮小,所以後續至醫院確診,開始進行生長激素治療。接受治療後,小女孩的身高明顯進步,最後的身高也順利在治療三年多後,接近她本身的預估成年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