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疼痛不要忍 – 副睪丸炎怎麼辦?

by | 3 月 27, 2017



阿強是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平常活蹦亂跳,這幾天變成走路小心翼翼又有點兒腳開開,麻吉阿勇覺得不太對勁。


阿勇:「你是長痔瘡嗎? 怎麼走路腳開開?」


阿強看看四下無人,小小聲的跟阿勇說:「不是啦!這兩天我都覺得我睪丸怪怪的,突然就一直長大,現在好像右邊多長了一顆睪丸,腫歪歪,碰到會痛啦!」


阿勇:「你這樣不行啦!不舒服要趕快去給醫生看阿。」


於是阿勇拖著阿強到附近的泌尿科診所就診,醫師檢查之後再驗個尿,說明了這是副睪丸發炎。


大家都知道睪丸就在陰囊中,一邊一顆,是男性精子的發源地以及男性睪固酮的來源。而副睪丸的存在就像副班長、副市長、副總統一樣,都要有事情發生,你才感覺得到這東西真實存在。



副睪丸平常就服貼在睪丸上,是所有精子生成後必須通過的關卡,精子在這邊成熟活化。一般時候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但是感染發炎的時候,副睪丸會因為腫脹,疼痛而讓人非常有感。急性發作的時候,甚至會覺得像長了一顆腫瘤一樣又腫又硬。




副睪丸炎都跟性病有關嗎?


副睪丸發炎多半來自泌尿道感染後,細菌沿著輸精管逆行或是血液循環至副睪丸處滋長。致病菌多為大腸桿菌。但成年男性部分是由於性行為傳染的泌尿道感染,所以感染披衣菌或淋病而後續造成的副睪丸發炎也不在少數。


在幼童或是未有性經驗的青少年身上,副睪丸炎也會發生在病毒感染後,特別是腮腺炎感染後。這樣的情況尿液檢驗可能是乾淨的,但治療不會有太大區別。另外要注意的是,急性副睪丸炎會與睪丸扭轉的症狀相似,幼童或正在發育中的青少年,有急性睪丸疼痛都需要盡速就診,仔細鑑別診斷。




副睪丸炎會有什麼症狀?


副睪丸炎的表現多為患病一側紅腫疼痛難耐,部分患者初期有解尿疼痛不適症狀,部分會合併發燒。無論是哪種表現,都建議儘速就醫。若診斷為副睪丸炎,通常需使用抗生素治療4至12週,合併一些症狀緩解的止痛藥(通常為非類固醇消炎藥)可以讓腫痛消除得較快。


如果腫痛難以忍受,通常在用藥之外,建議冰敷。冰敷的方法為:使用塑膠袋或冰敷袋裝入冰塊加水,將袋口束緊後再外包一層毛巾,敷在患處。建議冰敷15分鐘,休息30分鐘。可以讓紅腫發痛的情況緩解。也建議穿著較緊的內褲,以免腫脹的陰囊往下垂墜讓不適感更加重。


在用藥治療後,小便疼痛不適、發燒、及陰囊處疼痛的症狀會較快得到緩解;而發腫的副睪丸通常需要2至6週才會慢慢消腫(需要耐心等候)。


在急性副睪丸時期,若自行中途停止抗生素造成治療未完全,容易反覆發作變成慢性副睪丸炎,嚴重的甚至有化膿或是無法根治而需要進行切開排膿或是副睪丸切除的手術,多發生在老年或是免疫力低下的族群。




沒有消腫怎麼辦?


在急性發炎過後,若仍一直感覺有腫塊存在,也建議需要規則於泌尿科回診,因為潛在副睪丸腫瘤的機會還是有的。


急性副睪丸發炎的時候,是否不能有性行為呢?一般是沒有限制。但若是懷疑為性行為傳染的泌尿道感染,或是射精後不適感更重,建議停機兩個星期較好。


急性副睪丸炎,來得快去得慢,後續追蹤治療也很重要。若您有這樣的困擾,建議盡速就醫,不要自己默默忍受唷!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二十多歲的女士,在生產後合併壓力性肥胖,進食量真的很大。」劉家嘉醫師表示,「因為健康檢查顯示有脂肪肝,且肝功能及膽固醇偏高,再加上大食量,自己藉由飲食和運動的效果一直很有限,所以讓她決心積極尋找醫學方式來治療她的肥胖問題。

經過詳細和病患討論後,她決定接受訂書針縫胃手術,利用胃鏡於胃內進行胃部體積縮小,幫助減少進食量。劉家嘉醫師說,術後不久,她已減少了14公斤,肝功能已恢復正常,目前仍持續追蹤與控制中,相信3個月即可順利達到理想體重。」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我們經常談到血壓控制的重要性,告訴大家即使暫時間你沒有體驗到高血壓直接帶來的不適,但長期的血壓高還是會造成血管內的變化,影響到身體許多器官的健康,尤其是大血管、腦部、腎臟、心臟都會因為高血壓而受損。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通常是血壓控制不良的結果,讓血管硬化,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 許多人會有個印象:「應該是男生比較容易心肌梗塞吧!」 甚至有人會說:「女生大概要等到停經以後才會有血壓問題啦,如果在五十歲以下不會怎樣啦,不用吃血壓藥。」...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需要長期打針治療,以降低復發的機會。」成大醫院兒童神經科余文豪醫師指出,「由於患者正值青少年,相當在意同儕的眼光,非常不願意在學校打針,所以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也讓病情反反覆覆。」 對青少年患者而言,口服藥物可以提升便利性與治療遵從性,幫助患者把病情控制穩定,減少復發次數,才能避免失能或殘疾!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