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疹 該怎麼辦?

by | 3 月 15, 2017


尿布疹,這幾乎是每個爸媽都會遇到的寶寶皮膚問題,有時甚至可以說是揮之不去的夢魘。常常帶寶寶來就診時說道:「醫師,我都很勤勞換尿布,怎麼寶寶還是產生尿布疹?」的確,勤換尿布是預防尿布疹的不二法門,但除此之外,到底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解決之道呢?還有,尿布疹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什麼是尿布疹?  

要講尿布疹之前,就要先瞭解寶寶皮膚,寶寶皮膚厚度只有成年人的1/3-1/2,而且角質層的厚度大概只有成人的2/3左右,除此之外,表皮正常為弱酸性,皮膚的酸鹼度也和皮膚功能的維持有關。根據研究顯示,出生前一兩天,身體各部位的酸鹼值(PH值)皆相同。到了出生後第90天,臉頰和屁股的PH值較高。為何這樣?是因為屁股被尿布包住,臉頰則因為環境暴露因素造成。也因此,嬰兒濕疹比較好發在兩頰和屁股處。

尿布疹,其實就是一種刺激性皮膚炎,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屁股不斷受到外在環境刺激,使得皮膚屏障受損,造成皮膚紅疹,因此俗稱紅屁屁。


但,紅屁屁就一定是尿布疹嗎?不!

只要屁股紅紅的,就一定是尿布疹嗎?除了尿布疹會造成紅屁屁之外,許多皮膚疾病也會造成紅屁屁,包括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甚至一些先天性疾病(鋅缺乏)等等,不列在此篇探討範圍,

所以如果寶寶有紅屁屁,還是建議至皮膚科門診就診,判斷為何種疾病,才能藥到病除。

尿布疹,臨床上並不是大家想得這麼簡單,以為都是尿液大便悶住引起,其實不然,有很多原因會造成,如果沒有找出原因,反而會讓症狀越來越嚴重。


尿布疹 常見引起原因?


寶寶屁股皮膚會受到哪些外在環境的刺激呢?

尿液:這就和爸媽有無勤換尿布有關,因為如果屁屁長時間泡在尿液和糞便中,就如同把手長期泡在水裡一樣,一兩次沒問題,但長期反覆,皮膚就會承受不住,於是,紅屁屁就產生啦。

濕紙巾,清潔液:很多爸媽都習慣用濕紙巾清潔寶寶皮膚,熟不知其實這些看起來無害的產品對於寶寶屁屁也是一大刺激,因為濕紙巾的內容物絕對不是只有水而已,長期用下來,也是造成紅屁屁的原因之一。

尿布:這是最不常見的狀況,但還是有這樣的情形產生,雖然大多數尿布都不太會引起過敏,然而少數寶寶的皮膚比較特別,會對於特定材質的尿布產生過敏反應。

外用藥膏:很多爸媽看到寶寶有紅屁屁,就會使用藥膏擦拭,退紅停止,復發又擦,也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最後就造成非常嚴重的疹子,臨床上不少見,所以真的建議爸媽,如果寶寶有紅屁屁,還是至皮膚科求診,給予正確診斷和治療。

第1,第2類是最常見引起尿布疹的原因,然而除了產生刺激性皮膚炎之外,如果還是置之不理,就可能會繼發性引起念珠菌感染或細菌感染,這時臨床上就不只是單純紅屁屁,反而可見許多白色膿疱或者是皮屑產生,這時候就一定得用藥膏治療囉。

有一次小兒科會診,說寶寶屁股非常可怕,請我去看一下,打開尿布,可見除了屁股像龜裂的地板外,還有許多潰瘍傷口,爸媽說之前只是單純紅屁屁,就去藥局買藥膏來擦,結果沒想到越擦越嚴重,兩週後就變成這樣,該怎麼辦?

其實,這就是很典型尿布疹,加上擦拭不當藥膏,反覆刺激造成,學名為Erosive papulonodular dermatitis (又稱 Granuloma gluteale infantum, Jacquet’s erosive dermatitis )(參考文獻:J Family Community Med. 2010 May;17(2):107-9.  A forgotten complication of diaper dermatitis: Granuloma gluteale infantum.)。簡單來說,就是厲害到了極點的尿布疹。要如何治療呢?其實什麼藥物都不需要擦,只改採清水洗淨晾乾,一週後大幅改善


該怎麼治療呢?

第一,建議先判斷出適合種原因引起,不建議自行買藥膏來擦,大多數情況只要移除原因,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二,勤換尿布絕對是不二法門,最常見引起的原因還是尿液和糞便反覆刺激造成,這是爸媽輕鬆就能做到的部分。

第三,換尿布時有個小訣竅,可以打開晾乾5-10分鐘,讓皮膚透氣一下。

第四,不建議使用任何濕紙巾和清潔液,清水清潔才是處理之道。

另外,很多爸媽喜愛市面上的屁屁膏,到底能不能使用?效果到底好不好?其實,很難概括統一建議,畢竟要看引起尿布疹的原因為何,如果只是單純尿液糞便刺激,那剛剛提到的要點就可以大幅改善,頂多再使用一些氧化鋅藥膏和凡士林油膏做一些隔絕,基本上大多數的尿布疹就可以解決。

如果都已經有繼發性細菌或念珠菌感染,就得使用藥膏對症下藥才能痊癒。

原文連結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20歲的大學生,因為蕁麻疹反覆發作,讓生活大受影響。」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副主任林尚宏醫師表示,「每次蕁麻疹發作,就像全身有螞蟻在爬,奇癢無比。患者全身皮膚佈滿抓痕,常抓到破皮出血。甚至讓他不願意上課,也放棄參加社團活動。」 患者一開始接受抗組織胺治療,後來再增加到四倍劑量時,症狀改善仍有限,讓他感到非常沮喪。林尚宏醫師說,後來經過討論後,我們決定使用第三線藥物。所幸,經過治療後,他的症狀終於獲得大幅改善,隨著病情受到控制,他逐漸恢復信心,也回到校園,積極參與各種活動。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hronic...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