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疫苗 對抗疾病

by | 2 月 21, 2017


為什麼我們需要接種疫苗啊?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裡,其實充滿了許多微生物!像細菌、黴菌、病毒這群肉眼看不到的隱形軍團都可能攻進我們的身體內,並造成疾病。為了抵抗無所不在的微生物軍團,我們就需要擁有完善的「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就是人體內的軍隊,軍隊成員各自擁有不同本領,並會生產了不同武器,用來攻擊外來入侵者。然而在我們體內軍隊作戰之前,還需先利用一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敵我識別系統」,確定哪些是敵人,哪些又是友軍。

舉例來說,當病毒入侵時,免疫系統會開始運作,先確定病毒是個不受歡迎的外來入侵者,再生產製造出量身打造的抗體,希望能夠將病毒擊退。不過,從識別病毒到產出抗體要花上一段時間,這時病毒可能已經大量散播,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接種疫苗」的步驟等於是預先將細菌或病毒資料「輸入」這套「敵我識別系統」的資料庫中,如此一來,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認識這些致病微生物,萬一有同樣的細菌或病毒進入體內,免疫系統便可以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盡快攻擊細菌或病毒等入侵者。


哇!這個想法好聰明!請問疫苗是怎麼來的呢?

牛痘是人類最早發展出來的疫苗。以前有個致死率很高的傳染病叫做「天花」,曾經奪走無數人的性命,只要一被傳染,約有三至四成的感染者會喪命,是數千年來令人聞之喪膽的瘟疫。

十八世紀末,英國醫師愛德華‧金納發現擠牛奶的女工很少罹患天花,而這群女工多數曾經感染過牛痘。因此金納醫師推測,感染牛痘之後應該比較不會得到天花,於是就在自己兒子及鄰居小孩的身上劃了幾道傷口,接種牛痘漿,讓男孩們染上牛痘。等男孩們的牛痘康復後,金納醫師再替他們接種天花,結果發現男孩們真的不會再受到天花感染,等於證明了「接種牛痘能讓人類對天花產生免疫力」。因為這樣的發現,愛德華‧金納被稱為免疫學之父,也使這個可怕的疾病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了。

延續天花疫苗的概念,科學家們陸陸續續研發了各種疫苗,諸如麻疹、白喉、百日咳、日本腦炎、小兒麻痺、B型肝炎、肺炎鏈球菌等,讓嬰幼兒的免疫系統提早認識這些病原,而能夠盡快產生抵抗力,對抗細菌或病毒。大家應該都在出生之後接受過各式各樣的疫苗接種。雖然打預防針時有一點痛,不過接種疫苗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掉許多嚴重的疾病。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人類乳突病毒可能導致子宮頸癌,所以也開發出了對抗人類乳突病毒的疫苗,希望可以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讓疫苗維護更多人的健康。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