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氣喘兒,務必留意的重要觀念

by | 2 月 23, 2017


提醒大家,在照顧氣喘患者時,務必留意以下幾個觀念。


不要過度限制兒童運動,甚至不讓孩童上體育課

我們非常鼓勵氣喘的孩子運動,但如果孩子氣管正在發炎的時候,建議先休息,因為運動會加速身體的耗氧量,特別是氣管急性發炎時氣管會更加緊縮。氣喘發作的時候,醫師會開立吸入型氣管擴張劑,配合藥物。待氣管比較穩定時,再繼續運動。

接觸大自然、戶外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在運動的當下,接觸到太陽,接觸人群,流流汗,心裡不會那麼「鬱卒」,接觸其他的朋友,生活較有伴。小孩跟大人一樣,也需要朋友,互相鼓勵支持。


務必區分氣喘發作及感冒

「我家小豪,每次感冒都要三個禮拜才好。有一次感冒,醫生說是氣管炎,結果我跑去別人說很厲害的耳鼻科診所,看了一次,只吃了兩包藥,症狀就好多了。但是,這一次咳嗽及喘鳴聲,有吃藥就會好,沒有吃又來了,晚上的咻咻聲,聽了讓我好擔心!」

一般來說,小小孩的感冒(小於一歲),大約4-10天會完全恢復,大小孩則約3-7天會恢復,如果在感冒兩周後,還是出現咻咻的呼吸聲,就要去找氣喘過敏專科醫師檢查。


不要擅自停用氣喘保養藥物及控制藥物

「為什麼要吃那麼久的藥,我看隔壁的名醫診所,吃兩包藥就好了,楊醫師怎麼一直叮嚀我這種藥必需吃一段時間,有的要服用一個月,甚至二個三個月,而且有些藥,還說要睡前吃,很麻煩呢!」

這裡指的藥是非類固醇的氣喘控制型藥物,就是所謂的「氣管保養藥」。當人體發炎細胞受到刺激時,會釋放出白三烯素(leukotrienes),白三烯素會與白三烯素接受器與呼吸道細胞結合,使呼吸道狹窄、水腫及黏液分泌增加,因而引發氣喘症狀產生。白三烯素接受器拮抗劑則可有效阻斷白三烯素引起的呼吸道發炎現象,因而減少氣喘的發作。患者不宜擅自停藥。


不要過度恐懼類固醇藥物

「皮質類固醇」是種能夠抑制發炎的藥物。只要善加利用,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無須抱持過度的恐懼。放任氣喘惡化只會對健康造成更負面的影響。


吸藥技巧很重要

吸入藥物的技巧,有些小小孩因吸力不夠,而無法獲得好的效果。因此楊醫師建議使用吸藥輔助器,吸藥輔助器可以把吸入的藥物,比較完整抵達氣管、肺部,發揮療效。


妥善避免過敏原

空氣中的塵埃非常容易附著於娃娃上,不常清洗的娃娃更會出現許多塵蹣!這些外在過敏原都會使小朋友的氣喘惡化,發作頻率也較高。有過敏體質的小孩及大人,務必和娃娃及絨毛玩具保持距離,以降低氣管發炎的狀況。
清洗娃娃時,可以用攝氏50-60度的熱水先泡半小時,再放入洗衣機。這樣可以殺死塵蹣,是最便宜,C/P值最高的方法。清洗後若能讓陽光曝曬,效果更好。既殺死塵蹣,也能消除黴菌,可以減少氣管發炎的誘發因子。


切勿盲目相信偏方或民俗療法

「什麼,我的小孩得到氣喘!那不就一輩子都得吸藥。聽人家說,吸那種藥很恐怖,還要吸一輩子。我不信,聽說某某人有祖傳祕方,只要補充一些食品,就好了,不是吃藥喔!」

在門診經常可以聽到類似說法,家長抱持莫名的恐懼花大錢買偏方,卻讓孩子錯過治療時機,非常可惜。

面對氣喘,應該講求實證醫學,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才能讓患者得到適當的照顧。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20歲的大學生,因為蕁麻疹反覆發作,讓生活大受影響。」林尚宏醫師表示,「每次蕁麻疹發作,就像全身有螞蟻在爬,奇癢無比。患者全身皮膚佈滿抓痕,常抓到破皮出血。甚至讓他不願意上課,也放棄參加社團活動。」

患者一開始接受抗組織胺治療,後來再增加到四倍劑量時,症狀改善仍有限,讓他感到非常沮喪。林尚宏醫師說,後來經過討論後,我們決定使用第三線藥物。所幸,經過治療後,他的症狀終於獲得大幅改善,隨著病情受到控制,他逐漸恢復信心,也回到校園,積極參與各種活動。

教你分辨「醣」與「糖」,聰明挑選,減少負擔!看懂食品營養標示

教你分辨「醣」與「糖」,聰明挑選,減少負擔!看懂食品營養標示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大家漸漸曉得甜滋滋、好好吃的「糖」可能對健康造成許多負面影響,不過每次看到「糖」、「醣」又常常覺得一頭霧水,傻傻分不清楚。 想要吃得健康,在買食物的時候一定要養成看營養標示的習慣,台灣的食品營養標示會呈現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1]。...

癌症疼痛不要忍,腫瘤科醫師解說

癌症疼痛不要忍,腫瘤科醫師解說

癌症疼痛是一種持續存在的痛,慢性背景的疼痛需要靠長效的藥物,而突發性的疼痛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就需要使用比較短效的藥物來解決。請陳國維醫師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