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斷電、動彈不得,改善巴金森病藥效波動,神經專科醫師圖解懶人包

by | 8 月 10, 2023

突然斷電、動彈不得,改善巴金森病藥效波動,神經專科醫師圖解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伯伯,退休之後常到假日農場種菜,平時也有運動習慣。因為巴金森病,他都有按時服藥。以往早上吃藥之後能夠活動自如、可以工作,但是前一陣子開始,到了上午11點之後,就開始覺得有點力不從心,動作變得緩慢、卡卡的」,回診經醫師評估,原來患者這個現象是「巴金森病的藥效波動現象」,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內科洪千岱醫師表示,「這樣的現象臨床上非常常見,尤其在巴金森中期階段的患者身上,於是幫他的藥物從原來的左旋多巴調整為左旋多巴加上代謝酶抑制劑COMTI。加上代謝酶抑制劑後,患者就覺得狀況明顯改善,不需要擔心藥效不夠長而縮減運動或工作的時間。而且因為是調整成複方製劑,不必多吃一顆藥,使用方便,讓他相當滿意。」



隨著巴金森病程的進展,藥效波動 包含藥效減退、斷電等現象可能會出現

巴金森病患者常會出現顫抖、僵硬、動作緩慢等動作障礙,這些症狀與腦部缺乏多巴胺有關。洪千岱醫師指出,左旋多巴能夠幫助補充多巴胺,對於改善巴金森病的動作症狀相當有效,是治療巴金森病最重要藥物之一。

但是患者常會遇到一些煩惱。洪千岱醫師說,因為左旋多巴的藥物半衰期大約2.5至3個小時,很容易被代謝掉,所以服藥之後,藥物在血中的濃度很難長時間維持。

洪千岱醫師說,疾病初期患者腦部的多巴胺神經元雖較健康人少但仍然能維持部分功能,既能夠自行分泌多巴胺也能夠儲存部分未使用的口服補充多巴胺,但患者腦部的多巴胺神經元隨著年紀增加持續減少時,能保存的口服補充多巴胺也越來越少,症狀改善就得更仰賴每一次補充藥物左旋多巴,也會出現藥效波動(motor fluctuations)的狀況,藥物有效的區間越來越狹窄。藥物的血中濃度在治療範圍中,症狀就改善;藥物的血中濃度下降,症狀就惡化,動作變得僵硬、緩慢、無法自由行動。

藥效波動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洪千岱醫師說,「如果以生活化的方式來比喻,腦部的多巴胺神經元有點類似水庫,水庫蓄水能力較佳時,能夠保存雨水讓下游不會缺水。當水庫蓄水能力變差時,下游就得完全仰賴雨水,有下雨就有水,沒下雨就沒水。」

巴金森病患常在治療3至5年間漸漸出現藥效波動,洪千岱醫師說,剛開始的表現是藥效沒有辦法維持到下一次吃藥的時間,所以經常是在下一次服藥前,大概半小時、一小時的時候,開始覺得顫抖、僵硬、緩慢等動作症狀變明顯。

隨著疾病進展,藥效波動也會變得不可預期,洪千岱醫師說,可能上午八點吃藥,藥效還不錯,但是出門買完菜回家的路上,動作忽然變得很卡,像斷電一樣走不太動。這也是為什麼藥效波動容易干擾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跌倒造成骨折、頭部外傷,如果在馬路上發生會相當危險,患者常常擔心藥效消失,而緊張、焦慮。

患者剛遇到藥效波動的時候,可能還搞不太清楚狀況。洪千岱醫師說,我們會建議患者使用「用藥日記」紀錄何時服藥、何時有效、何時沒效,這樣便能知道患者情況,來依狀況做適當的藥物調整。


代謝酶抑制劑幫助改善藥效波動

斷電、藥效消退過快造成的動作症狀等問題可以透過左旋多巴改善,但如果劑量太高又會有其他副作用,所以我們加上代謝酶抑制劑來延長藥物在血中的時間。洪千岱醫師說,代謝酶抑制劑會抑制多巴胺的代謝酶,增加進到腦中的左旋多巴的量,並能夠將藥物的效果延長半小時至一小時,幫助銜接下一次服藥的時間。

代謝酶抑制劑幫助改善藥效波動

因為代謝酶抑制劑一定要和左旋多巴一起服用,為了減少患者服藥的顆數,有時會選擇複方製劑,一顆藥中包含左旋多巴/DDC+代謝酶抑制劑COMTI,服藥方便,也能提升患者服藥的意願。洪千岱醫師說,巴金森病可能造成吞嚥障礙,採用複方藥對患者也相當有幫助。

目前巴金森的動作症狀治療以左旋多巴為主要藥物,常搭配使用的有代謝酶抑制劑,有時也會加上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等藥物,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家屬也可以觀察記錄服藥後的反應。

巴金森病常見治療藥物

副作用部分,左旋多巴能夠增加腦中多巴胺,可能出現噁心、便秘、異動症。代謝酶抑制劑能夠減少多巴胺分解,延長左旋多巴的作用,可能有噁心、尿液變成紅橘色等副作用。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為模仿多巴胺的作用,可能出現無法控制的衝動與行為改變,例如強烈賭博慾望、衝動購物慾、性慾衝動、食慾增強及嗜睡、頭暈幻覺等副作用。治療過程中有任何影響到生活的副作用發生都建議和醫師討論,適時調整藥物,幫助達到理想的治療成效。


貼心小提醒

巴金森病的治療與藥物濃度密切相關,患者務必「按時」並「按醫師指示」服藥。由於巴金森病的藥物也會受到食物影響,所以建議空腹時服藥,避免高蛋白飲食干擾藥物吸收。洪千岱醫師說。另外,由於大眾可能較不清楚巴金森病藥效波動的狀況,建議患者隨身攜帶小卡,在斷電的時候能夠用小卡告知他人要如何協助或聯絡家人。合適的治療與家屬的協助能幫助巴金森病患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

晚期胃癌治療新曙光,免疫合併療法讓存活率增加,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胃癌治療新曙光,免疫合併療法讓存活率增加,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60多歲的男士,因為持續嘔吐、胃酸逆流來就醫。」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副院長饒坤銘醫師表示,「檢查發現胃部有個很大的腫瘤,而且已經造成阻塞,食物幾乎完全無法通過,附近的淋巴結也都有轉移,確定診斷為晚期胃癌。」 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免疫合併化學治療。饒坤銘醫師說,完成一個療程後,胃部腫瘤明顯縮小,患者也可恢復進食。再繼續治療一段時間後,電腦斷層檢查顯示腫瘤近乎消失,原本因胃部腫瘤成膽道阻塞而導致的黃疸也消退了。從發現晚期胃癌至今大約兩年,患者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