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袋裡的尿為什麼變紫色?

by | 9 月 3, 2020


春桃阿嬤是我的門診老病患,定期服藥並回診追蹤高血壓與糖尿病;因膀胱解尿功能退化,尿排不乾淨,長期插尿管,每個月都會有居家護理師到家裡協助更換管路。

這一天,還沒到規則回診的時間,阿嬤的女兒便先幫她提前掛號來看診。

「你們這次是自己掛號提前回來的耶,有什麼不舒服嗎?」我關心地問。經驗上,每次遇到定期回診的老病人提前回診,通常都是身體出了一些狀況!

「阿嬤的尿從上個月開始就變成紫色,尿袋也被染得紫紫的!居家護理師換了一支新尿管後,顏色就恢復正常;可是才剛換完尿管兩個禮拜,紫色尿液又跑出來!阿嬤的腎功能或泌尿道有沒有問題呀?」女兒憂心忡忡的說。


尿液為何變紫色?

日常飲食如乳製品、豆、魚、蛋、肉、與堅果,皆屬富含色胺酸(Tryptophan)的食物,當我們吃下這些食物時,腸道內的細菌會將色胺酸分解成靛基質(Indole),並從腸胃道吸收至血液循環中,經由肝臟代謝成氧靛基質硫酸鹽(Indoxyl sulphate),之後經腎臟排出至尿液中。
我們的尿液並非無菌狀態,正常情況下就會存在有細菌,當尿中細菌分泌出硫酸酶(Sulphatase)或磷酸酶(Phosphatase),會將尿中的氧靛基質硫酸鹽(Indoxyl sulphate)代謝成氧靛基質(Indoxyl);在鹼性環境下,會依所處環境的氧氣是否充足,而進一步被分解成藍色的靛青質(Indigo,見於氧氣充足之環境下)與紅色的靛紅質(Indirubin,見於缺氧環境下)。

藍色的靛青質與紅色的靛紅質相混合後,就會將尿液染成紫色。



易生成紫色尿液之好發族群

根據前文,我們可知讓尿液變紫色的關鍵因素是「細菌」與「鹼性」環境。

相關文獻指出,會分泌磷酸酶或硫酸酶,導致尿液變成紫色之細菌,都屬革蘭氏陰性菌,包括:

•Providencia spp.
•Klebsiella pneumoniae
•Proteus mirabilis
•Escherichia coli
•Morganella morganii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當尿液呈鹼性(pH 值等於或大於 7.0)時,會促使含磷酸酶或硫酸酶的菌種大量繁殖,使氧靛基質被分解成藍色的靛青質或紅色的靛紅質,溶在尿液中的靛紅質和附著在尿袋表面的靛青質結晶相混合後,便形成紫尿。

哪些情況下會使得尿液偏鹼性?泌尿道感染導致尿素被分解、素食、使用利尿劑、嘔吐、使用鹼性補充藥物如碳酸氫鈉、檸檬酸鹽等。

除此以外,其他與紫色尿袋症候群相關之危險因子包括:

•長期使用導尿管,且使用塑膠材質的導尿管,出現紫尿的機率高於矽膠材質導尿管。
•慢性便秘,導致大腸內細菌過度繁殖,菌種失衡,將食物中的色胺酸分解成更多的靛基質。
•女性,因尿道開口距離肛門較近、尿道也比較短,相較於男性,更易尿道發炎感染。
•高齡患者
•行動不便、認知障礙、需長期臥床之患者
•居住在安養機構



如何預防與治療?

要預防出現紫尿、甚至泌尿道感染,首先需評估是否真有必要長期置放導尿管?

若病人真的有膀胱解尿困難的情況,除了放尿管以外,照護者是否能改用間歇性導尿,以降低尿管相關之泌尿道感染的機率。

若因現實情況考量,必須長期放尿管,則有以下建議:

1. 選擇非塑膠,如矽膠材質的尿管。
2. 尿管之管徑選擇不宜過粗,以減少尿道上皮受傷。
3. 定期更換導尿管與尿袋,以避免過多細菌附著於管上形成菌叢、甚至塞住尿管。
4. 置放尿管時,無菌操作技術要確實。
5. 適當固定尿管,減少不必要的滑動,以免外部細菌隨管子進入泌尿道。
6. 定期消毒清潔尿道口,保持會陰部區域的清潔。
7. 集尿袋中的尿量若超過一半,就要倒掉;並注意要讓尿袋的位置在膀胱以下,以避免尿液逆流,引發感染。
8. 攝取足量食物纖維、補充益生菌、加強腹部按摩等,以改善預防便秘。

當尿袋尿管被染上紫色時,若病人同時出現發燒、小便混濁、倦怠無力、甚至意識改變等感染症狀,可進一步做尿液檢驗與細菌培養,並開立抗生素治療、更換新的尿管。

但若只是單純紫尿,而無明顯尿路感染症狀,除了更換導尿管外,其實可以不用積極使用抗生素來治療。

若病人心臟、腎臟功能正常,沒有特別限水需求,只要多喝水補充水分、甚至從周邊靜脈補充點滴輸液,以改善鹼性尿液,幾天後尿液顏色就會恢復正常了。


結語


看到整袋尿液變紫色,不管是病人、家屬或機構照護者,一定都會嚇一跳,不知發生什麼事?

了解紫尿的成因後,除了視情況評估是否有使用抗生素的必要外,只要讓病人攝取足夠水分、預防便秘、加強導尿管相關照護等,通常可減低紫尿的出現頻率。



參考資料
1. UpToDate: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adults, last updated on Mar 05, 2020.
2. Purple Urine after Catheterization. N Engl J Med. 2019;381:e33.
3. 紫尿袋症候群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2008;3(3):230-238
4. 紫色尿袋症候群:4年內7位老年住院病例之觀察 內科學誌 2010;21:155-161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