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孕治療好多種,適合自己是哪種?新手選擇入門篇

by | 5 月 22, 2020


本次重點來談談,到底備孕入門基礎療程有那些選擇?

治療該如何一步一步安排順序?

哪些是我需要的?

增加當月份懷孕率,療程選擇要預先了解三個數據:


1. 如果想繼續自然同房,平均懷孕成功率是多少?

• 在女性28~32歲每月平均懷孕率約為20%,所以這時認真算危險期,再努力3~6個月,就成功自然懷孕是很常見的。

• 在35~38歲的女性,每月平均懷孕率約為15~18%,所以這時努力半年到一年才懷孕是正常的。但是要特別注意,女性38歲以上的懷孕率快速下滑,請將38歲當作「需要積極準備懷孕的分水嶺」 。

• 在 40~42歲的女性,由於卵巢功能衰退,而且卵子品質快速下降,每月平均懷孕率約為4~8%,所以這時努力一年以上才懷孕屬於常態,但是建議先同時評估精子、子宮環境及卵巢每年庫存量,若卵巢庫存AMH檢測數值小於1,庫存量面臨危險值,則屬於立即需要助孕療程,積極尋求幫忙,才能增加懷孕成功率的狀態。

• 放鬆心情自然同房,必備『神預測最準排卵&危險期』,可參照之前兩篇衛教文章,了解排卵訊號與同房時間選擇!

1. 準確找排卵訊號

2. 預備最佳同房日



2. 人工授精的適合對象?

人工授精治療,藉由小劑量促排卵藥物微刺激卵巢,促進同周期較多卵子生長,搭配實驗室提升精子濃度、改善精子活動力,直接注射濃縮精子於子宮腔中,此療程可以克服子宮頸狹窄,及子宮頸黏液過度黏稠,精子不易穿透問題。

人工注射療程一般來說患者較為輕鬆,不需額外麻醉與手術即可完成,建議適合當作初階入門療程,適合35歲以下,同房1~2年未受孕,或是精子檢測數量活動力略低,但其實輸卵管功能正常的夫妻。
平均來說,女性32歲以下,每次人工授精懷孕率約為20~25%,38歲以下每次人工授精懷孕率約為12~15%,建議此階段可與醫師討論,累積嘗試2~3次達到更佳累積懷孕效果。


3. 試管療程可以提升授精及懷孕率,主要增進原因在哪些方面?

由於現代生活型態變化,晚婚晚生育已漸漸成為常態,高齡懷孕要克服的,除了異常率偏高的卵子、精子,庫存量即將用完的卵巢,子宮肌瘤、息肉、肌腺症病變逐漸累積增加,還有女性全身機能代謝及免疫疾病等多面向困難,一一浮現。

針對精子授精困難,或是輸卵管功能不佳夫妻,還有高齡超過40歲以上的備孕,試管療程此時將發揮最佳效果,可協助層面加深也加廣;直接藉由專業胚胎實驗室,每日調整培養環境,與顯微技術輔助,試管治療可以大幅增加挑選精子成功授精率,加上著床時改善子宮環境,甚至植入前預先檢測胚胎染色體,直接降低流產及異常胎兒風險,都是試管治療可以改變的許多備孕層面。

舉例來說,40歲女性自然同房懷孕率約為5~8%,簡單初階試管懷孕率為30~40%,特殊進階試管療程篩檢染色體後,植入胚胎懷孕率可到達70~80%。

準備懷孕之路有長有短,除了自我身心調整,持續努力備孕,實際療程如何選擇,哪一個最適合自己? 建議可以根據每對夫妻不同的狀況,在門診實際詳細討論後,安排各階段所需的協助。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

熬夜、甜食恐影響身高!把握長高黃金期,及早治療很重要,生長激素缺乏症治療解析,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熬夜、甜食恐影響身高!把握長高黃金期,及早治療很重要,生長激素缺乏症治療解析,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位小女孩進到診間時,我以為她是國小一年級,但是翻開病歷才發現她已是國小五年級。」陳菁兒醫師表示,「她的父母親說,其實在更小的時候,她的身高百分位都是正常,但是進入幼稚園後,身高卻越來越落後,每次排隊就越排越前面。到了國小五年級,她的身高已經小於三個百分位了,比起同學矮了一大截」

抽血檢查顯示她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s)比較低,而且檢查發現她的骨齡有落後超過兩年的現象。根據這兩個指標,再加上身高矮小、肌肉量較少,懷疑是因為生長激素缺乏症導致的矮小,所以後續至醫院確診,開始進行生長激素治療。接受治療後,小女孩的身高明顯進步,最後的身高也順利在治療三年多後,接近她本身的預估成年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