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放射性肺炎」嗎?

by | 4 月 1, 2020


「醫師,聽說做完電療,我的肺部會發炎,還會纖維化?這樣是不是很嚴重?」

現今網路資訊發達,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會上網搜尋自己的症狀或即將接受的治療。但緊接著出現的名詞,卻可能讓患者的心裡更加緊張。例如「發炎」、「纖維化」等等,看著這些名詞,好像懂,但又好像不太懂;這時候,病人的心裡會被未知的恐懼給佔據,擔心自己因為這個治療,變得更不舒服。

其實,「發炎」跟「纖維化」雖然會發生,但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簡單聊聊,胸腔放射治療以後最常出現的不適:放射性肺炎。


發炎其實是必然


相信每個人應該都曬過太陽,烈日當空的時候您也一定會滿頭大汗,這是因為身體必須維持在恆定的溫度,生理機能才能正常的運作。面對「熱」的時候,身體的自然反應就是「流汗」,而當「X 光」照射到肺部的時候,肺部的自然反應,就是「發炎」。這是身體對放射線所產生的必然反應。

這樣的發炎開始得很快,大概在 X 光照射到肺部之後的「數秒到數分鐘內」就會發生;這時,雖然外表看不出來,但細胞內部已經開始慢慢發生細微變化。大部分的人剛做完放射治療時,是一點感覺都沒有的。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發炎的程度和變化變得明顯,肺部就會逐漸開始產生一些相關症狀,通常在放射治療療程結束後的 第 1-2 個月,症狀會比較有感。但真正發生的時間點因人而異,從 3 個禮拜到 10 個月都有可能。

一般而言,症狀持續的時間大約是 3-4 周,大部分患者會自己恢復,只有少數患者會需要氧氣或藥物的治療。

至於纖維化,則是身體在修復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自然變化。通常纖維化在治療後的 6 個月到數年間才慢慢發生。在治療結束以後,患者的肺功能會變得比較差,以肺癌為例,在一年之後,肺功能大約會比治療之前的功能減少 10-15%;但乳癌患者的肺功能則幾乎不受影響。這和肺部受到照射的體積和劑量都有關係。


三大急性症狀:咳、喘、燒

•咳:通常在治療療程結束後約 1-2 個月時,患者開始會有「乾咳」的症狀;
•喘:由於肺部發炎,肺活量減少,爬樓梯、運動或走路較快時,會覺得呼吸比較急促。
•燒:少數 (10%) 的患者可能有輕微發燒的症狀。

另外,疲憊、呼吸困難以及體重減輕也可能發生。所幸,大部分患者的症狀均屬輕微。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放射性肺炎的嚴重度到底是怎麼分級的。


放射性肺炎的分級


只要照射範圍包含胸腔附近的器官,就可能發生放射性肺炎。而實際的發生率,會因為不同的癌別,以及照射的劑量和接受照射的體積,而有不同的數值。

以乳癌為例,因為接受到照射的肺部體積較小,所以會產生第二級以上放射性肺炎的患者只有 5%,而肺癌則會達到 30% 左右。至於食道癌治療後發生放射性肺炎的機率,則是介於兩者之間。

下表以肺癌為例,說明「放射性肺炎」的嚴重度以及分級。


根據國外文獻的統計及上表所示,肺癌的病人在傳統放射治療結束後,大約有 30% 左右會發生「有症狀」的放射性肺炎;因為呼吸困難,需要氧氣輔助的,大約佔 3-4%,而症狀嚴重,需要插管來幫助呼吸或導致死亡的,大約在 1% 左右 。也就是說,雖然發生有症狀放射性肺炎的比例有 30%,但其中的絕大部分並不致於對生命造成威脅。


誰的風險高?

•年紀大
•肺部合併其他疾病
•間質性肺炎:有間質性肺炎病史的患者,發生第三級以上放射性肺炎的風險較高。
•腫瘤位於肺中葉或肺下葉
•腫瘤較大
•肺部接受的照射劑量較高
•使用標靶藥物
•使用化療藥物:根據 Palma et al. 發表於 2013 年的文獻資料,使用「卡鉑 Carboplatin」和「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的化療藥物組合時,患者有較高的風險會發生第二級以上的放射性肺炎。
•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根據「Pacific Trial」的資料,使用「抑癌寧(Durvalumab)」藥物的患者,發生肺炎的機率(35%)會比沒有使用的患者(25%)高。


放射性肺炎,該怎麼治療?


放射性肺炎治療的第一步是正確診斷,但因為可能造成呼吸困難的原因非常多,包括:腫瘤惡化、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間質性肺炎、心臟問題…等,都可能造成相同的症狀,診斷上有時並不容易;根據 2005 年的一份文獻資料,約有三成左右的放射性肺炎在診斷上會面臨挑戰及困難,需要各個專科的互相合作。

雖然放射性肺炎從 1898 年就有案例報告,但 100 多年下來,目前對於放射性肺炎最有效的治療還是「類固醇」。通常大部分的患者對類固醇的反應良好,但要小心劑量的調整不能太快;一般醫師會在 8-12 周的期間內,慢慢的調降類固醇的用量。對於有咳嗽或是呼吸喘的患者,可以加上「止咳藥」以及「氧氣」來處理。

最好的治療,還是靠「預防」,需要放射腫瘤科醫師在治療開始前,先仔細的評估肺部接受照射的體積以及肺部接受的劑量,加上「醫學物理師」的專業協助,設計出安全而適合病患的放射治療計畫,才能達成這個目標。愈有經驗的醫學物理師,愈能給病人更好的品質。

最後,附上一張武漢肺炎跟放射性肺炎的比較表,加深大家的印象,也希望疫情早日消弭。



參考資料:
1. Acta Oncologica, 2012; 51: 975–983
2. Chest. 2019 Jul;156(1):150-16
3.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 Jul 1;62(3):635-8
4.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3 Feb 1;85(2):444-50
5. N Engl J Med 2018; 379:2342-2350
6. Ann Intern Med. 2020 Mar 10. doi: 10.7326/M20-0504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糖尿病患慎防心臟衰竭,檢測、預防可以這樣做

糖尿病患慎防心臟衰竭,檢測、預防可以這樣做

劉育志醫師:請問糖尿病患者需要留意哪些併發症? 李洮俊醫師: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一型還是二型,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會產生因為高血糖狀態引起的一些併發症,併發症分為急性跟慢性,急性的話可能就是酮酸中毒或者是高血糖昏迷,慢性的話就是因為長期高血糖,我們的器官譬如說眼睛、心臟、腎臟泡在糖水裡面,就會引起的一些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或者是大血管病變,所以糖尿病患者為了要避免這些造成健康危害的問題,平常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好的話,就可以避免這些合併症或是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劉育志醫師:請問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為何?...

幫助擬定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計畫,IMDC腎細胞癌風險指數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幫助擬定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計畫,IMDC腎細胞癌風險指數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60歲男士,確診腎細胞癌時,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及腎臟血管周圍的淋巴結。IMDC腎細胞癌風險指數為4分,屬於重度風險。」闕士傑醫師表示,「由於腫瘤範圍廣泛,醫療團隊決定先採取標靶治療合併免疫治療,以控制病情並爭取未來手術的可能性。」

經過幾個月的治療,患者的腫瘤明顯縮小,淋巴結腫大減少,轉移的病灶也維持穩定。隨著血尿減少,貧血的狀況逐漸改善。因為治療反應良好,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進行腎臟腫瘤切除手術,幫患者爭取較佳的預後。

低鈉飲食真的有效?研究揭示:七天內見效,快速降血壓!

低鈉飲食真的有效?研究揭示:七天內見效,快速降血壓!

你可能休假時出國個五到七天,想要好好犒賞自己、放縱一下,旅程中不斷吃吃喝喝,尤其喜歡口味重、特別鹹的拉麵、燒肉,一方面你會告訴自己「這是我努力工作後應得的」,「畢竟是休假嘛!只有幾天吃得放縱一點,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或者:「出門在外流汗運動比較多,當然應該要吃的鹹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