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殺戮戰場,看病視同作戰!?

by | 7 月 5, 2019


在2012年4月,有一位26歲的心臟外科醫師Ersin Arslan在醫院裡遭到病患家屬的攻擊,胸部及腹部受到多處刀傷,雖然立刻被送入開刀房搶救,但是在歷經九個小時的手術後,依然宣告不治。

這個案件在土耳其引起軒然大波,醫護人員更因此發動全國性大罷工。



2013年8月16日同樣的事件也發生在台灣,家屬刺了兩刀,很慶幸的遭受攻擊的外科醫生逃過一劫;但是很不幸的是,這個案件被視為偶發的個案,絲毫不被重視。


因為受害人逃過一劫,我們便會讓這件事淡淡地煙消雲散,但是若不採去任何行動,類似Ersin Arslan醫師的憾事絕對會在不久的將來發生,也絕對會有人付出生命的代價。

如今,朴子醫院已經自製防暴盾牌,讓醫護人員可以舉盾牌自保!


根據美國的統計,醫療院所裡暴力事件的發生率是其他工作場所的四倍。在澳洲,醫護人員亦屬於遭受暴力的高風險族群。

除了拳打腳踢之外,使用槍械、刀具等致命武器亦相當常見。因為曾經有醫護人員遭到殺害,為了維護醫療院所的安全,部分的醫院皆有更完善的安檢措施。

圖中警衛使用金屬探測器對訪客進行檢查。



史丹佛醫學中心亦設置有金屬探測器。


或許鄉民會說:「太誇張了吧,真的有需要搞成這樣嗎?」

他們的做法是防微杜漸,以避免更多的傷亡。

若是我們毫不在乎,那下面這張圖表就是榜樣。


在中國的醫院,拳打腳踢早就稀鬆平常,上頭列出來的都是使用刀械,見血、死人的案件。(一心想把孩子送到對岸學醫的家長們可要自個兒評估。)

台灣的醫院出現凶殺案早就不是第一樁了,往後的局面會往哪邊走,您認為呢?


「裝金屬探測器會不會太隔閡了呀?」鄉民說。

不會的。街上大大小小的店家在入口處都設有「防竊門」,請問有隔閡嗎?

不過就是預防犯罪而已,光明正大地走過去那裏會有隔閡。

醫護人員流失的狀況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嚴重,對他們又砍又殺,受傷的好像只是醫護人員,其實受害的將是每一個人。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他是一位老師,從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乾癬,每天都需要家人協助塗抹藥膏,相當費時和辛苦。」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邱足滿醫師表示,「雖然醫師一再強調乾癬並非傳染病,但患者仍然深陷恐懼中,擔心自己的皮屑會影響孩子,甚至不敢和小寶寶同床睡覺。患者的憂慮反映了「累積性生命損害(CLCI)」的概念,乾癬在多年的反覆發作與治療中,深深影響了他的心理狀態、生活型態以及家庭互動。」

患者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效果良好,皮膚狀況將近100%改善。然而,兩年後因健保規定被迫「下車」暫緩生物製劑,改用傳統藥物與外用藥膏治療,但效果較不理想。見到好不容易消失的皮膚病灶再度惡化,讓患者非常難受。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女士,因為容易疲倦、食慾不振、全身不適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腎臟有顆約5公分大的腫瘤。」葉劭德醫師表示,「由於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在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根治性腎臟切除術及淋巴結廓清。」

病理報告證實為腎細胞癌且有淋巴結轉移,所以在術後開始使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KI)合併免疫治療。經過治療後,患者的食慾改善,體重也漸漸回升,目前仍持續在追蹤治療。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居家動起來的最佳選擇就是有趣又多變化的踏步有氧,想要保持低衝擊的話可以先減少跳躍的動作。當身體熱起來後,可以再搭配其他肌力訓練或做點動態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