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傷害,找醫師「證明」? 錯!

by | 6 月 11, 2019


一早,職業傷病門診來了一位求診勞工,手裡拿著警察局開立的交通事故(車禍)單據,說:「醫師,O月O日我上班途中發生車禍,請幫我開立『職災證明』。」

職業傷害的「證明」,其實不屬於醫師的權責範圍。且聽我道來。


本文主題:勞保給付

「職業傷害」這個主題,牽涉的議題範圍很廣,舉例來說,包括:

1. 傷病的診療

2. 勞保給付、津貼、補助

3. 雇主的紀錄、通報等責任

4. 雇主的補償責任

5. 雇主及相關當事人的民事、刑事責任

6. 復工

這些議題的參與者,包括勞工、部門主管、雇主、勞保局、勞動部、法院、醫療人員、……等。本文要談的是第 2 項:從勞保給付的角度看,「某勞工的某傷害屬於職業傷害」是否成立,究竟誰說了算?
在切入核心之前,我們必須先知道「職業傷害」和「職業病」的差別


職業傷害 vs. 職業病

依據《勞工保險條例》等法規,職業災害(簡稱「職災」)分為以下幾類:

1. 傷害

2. 疾病

3. 失能(舊稱「殘廢」)

4. 死亡

原則上可把 1、2 視為初始狀況3、4 視為較嚴重的後續狀況(較不嚴重的,就留在 1、2。)。因此,職災的初始狀況,可分為「傷害」和「疾病」兩種:

A. 職業傷害:
「工作」和「傷害」的因果關係較明確,例如:上下班途中車禍、工作中跌落/切割傷/化學品灼傷/…… 等。

B. 職業病:
「工作」和「疾病」的因果關係較不明確,例如:聽力損失/氣喘/腰椎間盤突出/肺結核/心血管疾病/…… 等。


A. 職業傷害:由「當事人」自行判斷

如上述,由於職業傷害之「工作」與「傷害」的因果關係較明確,所以職業傷害是否成立,是基於當事人的判斷,例如:

1. 上下班途中車禍
由事故紀錄、車禍地點是否為合理往返工作場所途徑、勞工是否違規、…… 等,即可認定是否為職業傷害。

2. 工作中跌落/切割傷/化學品灼傷/…… 等
由受傷員工本人及週遭人員的陳述、受傷情況、現場事證、監視器錄影畫面 …… 等,認定是否為職業傷害。

由此可知,「職業傷害是否成立?」的認定只牽涉到當事人,而和負責診療的醫療人員無關。因此,找醫師「證明」職業傷害成立,是錯誤的觀念。

對職業傷害就醫流程有點概念的朋友,可能有些疑惑:「咦,我記得職災後就醫時,醫師會在『勞工保險職業傷病門診單』或『勞工保險職業傷病住院申請書』上蓋章耶!」

沒錯,但這兩種「單子」,原則上是「雇主已經先承認是職業傷害,然後才拿給勞工就醫時使用」的,醫師蓋章只代表的確有執行診療,而非認定職業傷害。另外,雇主有時未能及時(或不知道應該)提供單子給勞工,所以醫療院所也會備著單子給勞工使用。這只是行政上委由醫療院所給勞工和雇主的方便,不代表醫師具有認定職業傷害的權利。

另外,醫師確實常開立「診斷證明書」。但診斷證明書上面寫的是「病名」、「醫囑」、「診療過程」等資訊,而非「證明」該傷害是工作造成的

【案例】
有朋友提到,曾有職傷個案,勞保局以「您就醫時的病歷中,醫師未寫明為職傷」為理由,不認定該案件為職業傷害。

【解法】
實務上,醫師可在診斷書上註明「OOO先生自述今日上午O時O分許,騎機車於上班途中在OOO(地點)發生車禍。」

這個「自述」表示醫師只是記錄勞工的說法,不代表醫師證明確有此事。這樣一來,或可減少一些勞方、資方、勞保局三方的爭議。


B. 職業病:「醫師」提供專業意見

另一方面,由於職業病之「工作」與「疾病」的因果關係較不明確,所以職業病是否成立,常須參考醫師等醫療人員的專業意見,例如:

1. 聽力損失:
雇主和勞工提供歷次聽力檢查結果、歷年作業環境噪音監測結果等資料給醫師,再加上作業照片/影片/實地訪視等資料蒐集,醫師提出職業醫學專業評估報告書,供作勞工向勞保局申請給付的書面參考資料。

2. 腰椎間盤突出:
雇主和勞工提供作業中搬運重物的重量/頻率/期間、搬運姿勢的照片/影片、就醫紀錄等資料給醫師。若醫師認為有必要時,醫療團隊亦會訪視工作現場,訪談勞工和其同事,提出職業醫學專業評估報告書,作為勞工向勞保局申請給付時的資料。

【註】通常由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負責上述専業評估。可參考這篇文章

應特別注意,以本篇主題「勞保給付」而言,「勞保局」才是最終認定單位。醫院的診療醫師只是依專業協助評估,並無職業病的認定權。

在此補充一點:
關於職業傷害或職業病的認定結果,若勞方、資方、勞保局意見不一致,可依循爭議事項審議、訴願、訴訟等管道協助化解爭議。


醫療團隊不變任務:診療,協助復工

不論職業傷害或職業病的認定是否成立,醫療團隊都有不變的重要任務,那就是:

1. 診療:
包括傷病的診斷、治療、復健。

這個階段,除了醫師之外,護理、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個案管理、社工等專業人員的協助,也有重要貢獻。

這個階段的醫師,主要是在醫療院所急診、門診、病房負責照顧傷病勞工的醫師。

2. 協助復工:
傷病復原到一定程度後,關鍵議題便會浮現:勞工什麼時候可以回去工作?做什麼工作?做多久?做多少量?……?

回復到工作崗位,簡稱「復工 (return to work)」(不見得是本來的工作內容),是職場工作者傷病後的重要步驟。

此時期,職場的醫護人員、主管、安全衛生人員、人力資源人員、…… 等,是復工團隊的主力成員。

這個階段的醫師,主要是在企業服務的醫師,常稱作「廠醫」。廠醫在企業裡做什麼呢?請參考這篇文章


結論

1. 職業傷害:因果關係較明確,由當事人自行判斷,而非由醫師證明。最終認定單位為勞保局。

2. 職業病:因果關係較不明確,在醫院負責診療的醫師可提供專業意見,但最終認定單位仍為勞保局。


3. 職業傷病後,除了診療之外,復工也是關鍵而需要高度專業的議題。復工階段提供企業服務的醫師是廠醫。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不痛就沒事嗎?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

不痛就沒事嗎?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

「你這邊是怎麼了?」女友指著洛華的下體,問:「那算是個潰瘍嗎?」 「喔,真的嗎?」洛華表現出一副不知情的模樣,說:「我現在才注意到。嗯,可能是我前幾天不小心撞到受傷的吧,沒事沒事,現在一點都不會痛。」 「你有背著我做什麼事情嗎?」女友繼續追問:「這看起來就像是性病。」 「哪有,冤枉啊!」洛華連忙說:「我就說不會痛了,你看這裡也乾乾淨淨,沒有流膿流湯,這哪會是性病啊!」 乾淨的潰瘍,就不是性病引起的嗎?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各種生殖器潰瘍的表現。 感染性生殖器潰瘍...

十七分鐘在家踏步有氧,全站姿不間斷練心肺

十七分鐘在家踏步有氧,全站姿不間斷練心肺

踏步有氧這些動作可以讓人練到腿部、上半身、與核心肌力,且對關節是友善的,每天都做一些,可以幫助心血管健康並增肌減脂,還能練到平衡和協調性。練習過程中若覺得強度太高,請調慢影片速度。想要強度高一點,可以加快動作的速度。 高抬手踏步 左右點地 後勾下擺手 後勾下擺手 後勾上擺手 後勾上擺手 舉手平移 後勾前勾 後勾前勾 開臂側點地 開臂側點地 手部腳踏車 反向手部腳踏車 野獸後V字走 野獸前V字走 打鼓平移 前抬後點 前抬後點 平移轉體 快腳變距 舉臂側點地 舉臂側點地 畫圈平移 交替肘後勾 手轉圈緩和 勾腳緩和...

簡易牆壁運動,全站姿練全身,長者也適合

簡易牆壁運動,全站姿練全身,長者也適合

要活就要動,但長者常常會覺得:「做運動會不會不安全?萬一受傷怎麼辦?」沒錯,運動之前一定要考量安全性的問題。今天我們提供一些簡易牆壁運動的方式,在靠著牆壁做這些運動訓練的時候,可以額外提供支持性和穩定性,對較難維持平衡、活動度不高的長者們是很有幫助的。請跟著影片和圖說練練看吧。 扶牆臀後推 面對牆壁,手伸直在約與肩膀同高度的地方扶著牆壁,接著臀部向後推,直到手臂、身體、臀部呈一直線,感覺整個背部到臀部、後腿的伸展。 直角臂開肩...

糖尿病足潰瘍新利器 2024治療指引推薦使用新式乳膏治療 早日癒合就能遠離截肢命運,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糖尿病足潰瘍新利器 2024治療指引推薦使用新式乳膏治療 早日癒合就能遠離截肢命運,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走進診間一跛一跛地,相當吃力。」劉明偉醫師表示,「根據患者的描述,一開始是大腳趾頭上出現小傷口,但遲遲沒有癒合。由於缺乏良好的傷口照護,患者的腳便逐漸紅腫,傷口流出滲液,連走路都不方便。」

後續由於感染很嚴重,患者只好接受手術清創,並截掉兩根腳趾。劉明偉醫師表示:「其實,如果患者在發現傷口時便立刻就醫,好好接受治療,應該有機會讓傷口早點癒合,不用面臨截肢的狀況。」

抗高血壓藥物需要吃一輩子嗎?這樣做可以停藥!

抗高血壓藥物需要吃一輩子嗎?這樣做可以停藥!

「先生,請問您有什麼慢性病嗎?」唯男到住家附近新開的皮膚科門診填初診資料時,護理人員詢問著。 唯男回答:「我是有在吃高血壓的藥物,不過,目前我在家量,血壓都正常,不會高。這樣我算有高血壓嗎?」 「你是吃藥控制後才正常的嘛對不對,」護理人員回答:「這樣當然是有高血壓啊,只是你吃藥之後控制的不錯。萬一不吃藥,血壓一定又高起來了。」 「你怎麼知道我不吃藥的話血壓就一定會高?」唯男不開心地說:「說不定我真的不吃藥也沒關係啊,說不定我早就沒病了。」 「不然你就問問你的醫生,千萬不要自己亂停藥喔。」護理人員回答。...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的攝護腺癌沒有症狀!」裘坤元醫師指出,「在台灣,有一半的患者在診斷攝護腺癌的時候就已經是比較晚期的狀況,甚至有三成以上已經轉移到骨頭。」

攝護腺癌可能造成頻尿、夜尿、解尿困難等症狀,患者會誤以為是良性攝護腺肥大,而延誤就醫。裘坤元醫師說,攝護腺癌容易轉移至骨骼、淋巴結,可能造成骨骼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