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記得天天幫寶寶擦乳液、塗屁屁膏
避免寶寶敏感性皮膚出現疹子造成異位性皮膚炎,必定要天天幫寶寶全身多擦幾次的乳液。一個月過後臉部出現類似青春痘的小疹子叫做座瘡,會自己消失。避免尿布疹,用水洗屁股、晾乾後塗屁屁膏。身上黑色或是紅色印記是胎記,會隨著年紀消失。
忘記幫寶寶全身塗乳液容易造成寶寶異位性皮膚炎
這是因為寶寶的身體較敏感,在寒冷天氣裡、或是冷氣房中,只要身體缺乏滋潤,敏感皮膚容易因為乾燥發炎,就是所謂的異位性皮膚炎。孩子的皮膚比一般敏感、屏障功能也差,容易因為天氣乾冷導致皮膚癢,導致發炎病灶。
因為皮膚敏感、屏障功能差,除了天氣乾冷影響外,環境中的過敏原、病菌容易侵犯皮膚,讓皮膚裡面的過敏「肥大細胞」產生過敏原反應釋放組織胺,讓皮膚瘙癢,因此容易伸手抓癢,破壞了原本屏障功能較差的皮膚,讓過敏原、病菌也就更容易進入皮膚,惡性循環,不停地啟動著過敏反應,讓皮膚更癢,不停地伸手抓癢,皮膚開始出現紅腫、脫皮反應。
所以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要多擦保濕劑或潤滑劑,這也是異位性皮膚炎保養的基本功。
頭皮出現菠蘿麵包屑樣疹子是脂露性皮膚炎
出現脂漏性皮膚炎,可能與皮脂分泌、免疫下降與黴菌增生有關。母親身上的男性賀爾蒙通過胎盤會刺激寶寶的皮脂腺分泌,皮膚炎上的皮屑芽孢菌在寶寶免疫力生病下降時過度增生,皮膚出現紅疹和皮屑,大部分在一歲前會自行消失。
有些嬰幼兒會在發作後伴隨著癢,可以在洗澡前30分鐘在寶寶乳痂上塗抹凡士林、嬰兒油,並輕柔地按摩幫助滲透與軟化到皮膚。
接著用較油性的洗髮乳搓出泡泡、塗抹在寶寶的乳痂上,讓油性的洗髮乳去溶解油垢,再帶寶寶去洗澡,把剛剛塗上去的凡士林和油性的洗髮乳一起沖掉,有些乳痂就會跟著脫落。
換尿布後水沖屁股、晾乾、塗屁屁膏
「尿布疹」就是屁股皮膚不斷的刺激,例如寶寶屁股接觸稀便、或是尿液這些酸性物質,在一直包著尿布的高溫潮濕的環境久了,引起皮膚刺激的發炎反應。寶寶的出生不久的「糞口反射」,使得寶寶嘴巴在吸吮時會刺激腸胃蠕動,因此喝奶容易同時排便。
另外寶寶的肛門括約肌尚未發育完成,因此在出生後前3個月,大約2~3小時就會便便一次。若是又是喝母乳,大出來的便便又會比喝配方奶的寶寶較稀水,容易尿布疹。只要記得換完尿布後幫寶寶用水清洗、晾乾屁股、塗厚厚的屁屁膏來預防,發生尿布疹時,暫停母奶,塗上含有氧化鋅的藥膏,避免尿布疹變嚴重而併發黴菌及細菌感染,一定可以避免嚴重尿布疹出現。
出生一個月後容易臉上出現一顆顆疹子
新生兒將近滿月時,很多父母親會發現臉上忽然出現許多一顆顆的疹子,這是新生兒痤瘡、又稱為「新生兒的青春痘」。
原因目前有兩種推測,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媽媽的女性荷爾蒙在懷孕期間傳給了寶寶,出生後女性荷爾蒙消失,相對雄性素變多,使得皮脂腺油質分泌增加造成,使得皮膚出現類似小痘痘的紅疹。
通常不需要治療,多數寶寶在4~8週後就等雄激素下降後,疹子就會逐漸會消失,只要日常清水清潔臉就好,不要使用其它洗劑或油劑,洗完臉後記得薄薄的塗上乳液。不會留疤,和皮膚過敏無關,跟日後青春期以後是否容易長青春痘也沒關係。
黑色、紅色胎記
寶寶胎記是指皮膚上出現與原來皮膚不同顏色的印記,可能是因為寶寶在胎兒時期發育不成熟導致,也就是皮膚某一些正常細胞過度增生形成皮膚上的胎記。胎記的皮膚外觀上大部分會出現紅色、黑色或是藍色印記。
若是出現紅色或是紫紅色胎記,通常是血管異常增生或是擴張導致,常見的為嬰兒血管瘤、鮭魚紅斑和或是葡萄酒紅斑。若是皮膚顏色為黑色或是藍灰色,則是黑色素細胞增生所造成,常見為蒙古斑或是先天性黑色素細胞母斑。
皮膚出現一顆會動的腫塊大部分是淋巴結
「淋巴結」是身體淋巴系統的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產生淋巴細胞,淋巴求主要的功能是構築身體的防禦屏障,有吞噬侵犯身體的病菌、防止病毒或是細菌蔓延作用。剛出身的寶寶因為免疫系統活躍,淋巴結會出身在身體的許多地方。
只要摸到的硬塊,像綠豆或是黃豆一樣圓圓的大小、小於1.5公分,有點彈性,摸著硬塊它會動來動去,寶寶也不會有不舒服反應,這就是正常的「淋巴結」從寶寶一出生到之後的10年內,身體的淋巴系統都處於發育階段,也就容易在寶寶脖子雙側、後腦杓、耳朵後面、腹股溝等淺表的部位摸到圓圓像黃豆一樣大的淋巴結,大部分是沒有問題,也並不需要治療的。